仝慧娟 李 欣 孫曉菲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由于生理、心理的改變,老年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因此老年人更容易發(fā)生孤獨、抑郁等心理障礙。老年人社會支持[1]是老年人從社會和他人處得到的各種支持,也是老年人與他人、社會溝通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研究表明[2],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緊密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通過了解沈陽市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分析影響因素,從而為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在沈陽市按照城鄉(xiāng)進行分層,即抽取2個城市社區(qū)和2個鄉(xiāng)村。本研究中老年人的納入標準為:年齡大于等于60歲,言語正常,可溝通交流;排除存在認知障礙、不合作以及無能力配合完成問卷調查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①一般資料調查表:通過文獻回顧,根據研究目的,自行編制老年人基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興趣愛好、經濟收入、身體狀況等內容。②社會支持評定量表[3](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該量表由肖水源編制,用來評定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程度,該量表包含三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共10個條目,量表總分范圍為13~70分,分值越高,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程度越好。該評定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890~0.940,分量表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為0.72~0.84,說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主觀支持指個人對社會中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客觀支持指單位、同事、朋友、家屬、親戚給予的物質支持;社會支持利用度指個人對別人的幫助是否拒絕。
1.2.2 資料收集方法:對調查人員統(tǒng)一培訓后,在街道居民委員會和村委會的配合下,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可自行作答的老人獨立完成問卷,不能獨立完成的老人由調查員協(xié)助作答。問卷當場收回,當天內進行統(tǒng)一編號,對數據采取雙錄入,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2.1 老年人的一般資料和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 研究共發(fā)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34份,有效回收率為97.54%。在634例調查對象中,社會支持得分為39.5±6.53分,結果見表1。所調查的老年人中,城市為348例(54.9%);男性235例(37.1%);年齡為71.49±7.14歲;已婚有配偶者為408例(64.4%);無宗教信仰者481例(75.9%);文化程度高中及中專以下者為617例(97.31%);無慢性病者為212例(33.4%);與居住方式分為老伴、子女、老伴及子女、老伴子女孫子女、獨居分別為240例(37.9%)、150例(23.7%)、64例(10.1%)、106例(16.7%)、74(11.7%);有親密朋友和興趣愛好的老人居多;月收入以<1500為主,占78.6%。老年人社會支持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社會支持現(xiàn)狀
2.2 單因素分析結果 以性別、城鄉(xiāng)、年齡、婚姻、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居住方式、興趣愛好、親密朋友、身體狀況、職業(yè)、月收入、社會保險詳為自變量,社會支持總分為因變量。經過t檢驗/方差分析顯示在不同城鄉(xiāng)、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與誰同住、興趣愛好、親密朋友、身體狀況、職業(yè)、月收入、社會保險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總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老年人社會支持單因素分析結果(n=634)
續(xù)表2
2.3 多因素逐步多元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自變量納入回歸模型,以社會支持總分為因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調整后R2表示變量共同解釋總變異的26.8%,詳見表3。
表3 社會支持多因素分析
注:R2=0.277,調整后R2=0.268,F(xiàn)=29.918,P=0.000。
3.1 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 研究結果顯示調查中的老年人群的社會支持總分為39.5±6.53分,該結果高于王瑞梅等[4]對山東省老年人群的研究結果(38.58±8.32分,t=15.10,P<0.001),同時也高于全國常模(34.56±3.73分,t=15.57,P<0.001)。社會支持量表得分越高,社會支持情況越好,該研究結果表明沈陽市老年人群的社會支持情況較好。
3.2 老年人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 多因素逐步多元回歸分析中,社會支持的影響因素分別為親密朋友、居住狀況、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興趣愛好、年齡、月收入、城鄉(xiāng)。
居住方式統(tǒng)計結果顯示獨居的老年人社會支持最低,與老伴、老伴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社會支持得分較高。這與家人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與情感慰藉有密切關系。
親密朋友和興趣愛好均顯示出與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呈正相關,有兩個以上親密朋友或興趣愛好老年人的社會支持高于沒有或只有一個親密朋友或興趣愛好的老年人。興趣愛好可增加老年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老年人有更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在社會交往中得到更多支持和幫助有關。
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越高者,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得分越高,這與余永春等[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分析原因為文化程度越高通常意味著具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地位,因而會擁有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從而可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
婚姻狀況中,已婚有伴侶的老年人的社會支持最高,研究結果和銀川市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一致[6]。社會支持來源于多方面,其中配偶被認為是社會支持的源泉,老年人日常照料和精神安慰的重要對象。
年齡因素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和社會支持呈現(xiàn)負相關,即隨著年齡的增高其社會支持的得分呈下降趨勢,該研究結果與劉新研等人[7]的研究相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與隨著增齡的變化,老年人健康狀況發(fā)生改變其身體活動能力下降從而限制了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導致老年人社會交往減少, 從各方面獲得的社會支持也相應減少。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加,很多老人的伴侶、親屬、同齡朋友等去世的概率增加,使得老人社會支持得分降低。
收入水平和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呈正相關。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該需要的滿足是以物質條件為基礎的,當生活需求有了保障之后,老年人才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交往活動中,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8]。
城市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得分高于農村老年人,城鄉(xiāng)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該結果劉新研等[7]研究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一方面與城市老年人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興趣愛好有關;另一方面我國農村,青年任外出打工的人數越來越多,導致老年人單獨生活的現(xiàn)在比城市更加嚴重。
對高齡、低收入、文化程度較低、興趣愛好和親密朋友少、獨居的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包括物質上的援助、生活上的照料、情感上的關愛和社會網絡的支持。政府機構應重視完善社會福利和醫(yī)療保障體制,使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鼓勵配偶、子女給予老年人經濟、心理各方面的支持,促進家人間的相互支持與照顧,發(fā)揮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作用;同時支持老年人培養(yǎng)廣泛興趣愛好,提高老年人的社會支持,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衛(wèi)煥煥,李婷,姜月,等.我國老年人社會支持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10):1161-1162.
2 張磊,李良壽,范鳳美,等.老年人社會支持情況與生命質量關系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86-88.
3 肖水源,楊德森.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1(4):183-187.
4 王瑞梅,郭繼志,張涵,等.山東省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6(3):217-220.
5 余永春,賀加.社會支持對成渝地區(qū)軍隊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9,38(20):2599-2600.
6 寧艷花,張琳,姚麗,等.銀川市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487-490.
7 劉新研,王春穎,王靖宇,等.黑龍江省617例城鄉(xiāng)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調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1,24(9):13-14+21.
8 李磊,施帆帆,張強,等.城市社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6):412-41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