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孔洋
[摘要] 目的 研究觀察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按相應研究標準選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護理方式為依據(jù),將患者分成對照組(60例)與觀察組(60例)。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以治療依從性作為觀察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依從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依從率71.7%;另外,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標HbA1c、FBG、2 hPBG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結論 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社區(qū)護理干預;糖尿病;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18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diabetes. Methods 12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way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indicator. Results The compli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6.7% vs 71.7%), besides, the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such as HbA1c, FBG, 2 hPB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diabetes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Diabetes; Treatment compliance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nèi)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蛋白質(zhì)、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疾病[1]。該疾病具有病程長、終身難治愈的特點,如不給予有效控制可能引發(fā)神經(jīng)、心臟、腎、眼等部位組織出現(xiàn)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谏鲜觯梢娫摷膊⌒杞K身控制與治療,除給予藥物治療外,護理也絕對占主導地位。通過日常護理,提高患者對疾病認識度、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治療依從性,對提高疾病控制與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因此,該文提出將社區(qū)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治療中,為驗證該方式對患者依從性的影響而做出如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成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以下兩組:對照組(60例),性別:男35例,女25例;年齡:45~78歲,平均(57.11±3.13)歲;病程:1~10年,平均(5.2±2.32)年;觀察組(60例),性別:男37例,女23例;年齡:43~77歲,平均(57.13±3.12)歲;病程:1~11年,平均(5.3±2.11)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①門診接診入院后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定時觀察患者血糖變化,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5~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②出院后對患者做定期電話隨訪,叮囑其科學飲食、規(guī)律作息。
1.2.2 觀察組 該組給予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為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健康教育不可或缺。具體:定期開展糖尿病治療、控制等方面社區(qū)講座,通過文字、視頻播放等途徑。同時,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講解生活中注意事項,或者宣發(fā)疾病知識手冊供患者閱讀。宣將內(nèi)容包括:發(fā)病原因、治療措施、生活中注意事項等。②心理指導?;颊唛L期血糖控制、藥物治療及并發(fā)癥折磨下,難免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深入化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對心理疑惑和負面情緒進行疏散、排解,平時多給予安撫、鼓勵,以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效果。③飲食護理。飲食方面既要做到控制血糖,又要確保營養(yǎng)攝入。因此,需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具體:叮囑患者以少食多餐為原則,禁吃或盡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同時,為確保營養(yǎng)攝入叮囑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類食物。另外,提醒患者禁煙、酒。④用藥護理。首先,對于降糖藥物。護理人員需詳細講解藥理知識,促使其掌握藥物作用、用法、用量,及藥物與飲食的關系等。同時,叮囑患者注意服藥后藥物效果、不良反應等;其次,對于胰島素。護理人員需詳細講解其中的優(yōu)點、適應證等,同時教會患者注射胰島素的方法,確保用法、劑量、給藥時間的準確性。⑤生活習慣指導。叮囑患者規(guī)律作息,禁止熬夜。另外,由于運動能夠提高患者胰島素敏感性,且能夠促進脂肪、血糖的代謝,因而需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制定科學化運動計劃,叮囑其按計劃進行有氧運動,包括散步、爬樓梯、打太極拳等運動。
1.3 觀察指標
①以護理后兩組患者依從率比較作為觀察指標。不依從:患者完全無法完成護理人員要求的科學飲食、遵醫(yī)囑用藥、禁煙酒、規(guī)律作息等內(nèi)容;部分依從:患者能部分配合治療要求內(nèi)容,且需在護理人員督促與提醒下完成;完全依從:患者能夠自行配合完成科學飲食、遵醫(yī)囑用藥、禁煙酒、規(guī)律作息等內(nèi)容。依從率=(部分依從+完全依從)/各組治療人數(shù)。②以護理后患者血糖變化比較作為觀察指標。具體指標包括:HbA1c(糖化血紅蛋白)、FBG(空腹血糖)、2 hPBG(餐后2 h血糖)。
2 結果
2.1 患者依從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依從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依從率71.7%。見表1。
2.2 患者血糖變化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標HbA1c、FBG、2 hPBG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見表2。
3 討論
社區(qū)是若干社會組織、社會群體聚集在一個領域中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互相關聯(lián)的大集體[2]。社區(qū)護理是指社區(qū)護士針對社區(qū)患者實施心理疏通、藥物服用、知識普及、生活習慣指導等方面護理。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有以下幾方面必要性。
①糖尿病發(fā)病人群主要為老年人,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及家庭結構小型化的影響,致使獨居老人逐漸增多,傳統(tǒng)家庭照顧方式已然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此時,針對糖尿病老人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顯得至關重要。②常規(guī)護理存在缺陷,整個護理過度依賴醫(yī)師醫(yī)囑,程序化、單一化,缺乏與患者之間的溝通。③該疾病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患者在長期病痛折磨與治療下,難免產(chǎn)生恐懼、焦慮等,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另外,如果患者為老年人,存在記憶力差、疾病認知度等問題,依然對治療依從性有影響。④糖尿病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作息、飲食方式、心理狀態(tài)等有直接關系,所以社區(qū)護理干預不可或缺[3]。
社區(qū)護理干預主要實施健康教育、心理指導、飲食、用藥、生活作息等方面護理,能夠起到增加與患者溝通、促進營養(yǎng)調(diào)理、提升健康意識等方面作用,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依從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依從率71.7%;另外,觀察組患者血糖指標HbA1c、FBG、2 hPBG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梢姡鐓^(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章慧娟.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50):214.
[2] 蔡虹.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33):173-174.
[3] 張昕.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21):255.
(收稿日期: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