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密容 宋倩倩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原因,提出相應的急救護理措施并評價其療效。 方法 回歸分析98例老年糖尿病眼病患者臨床資料,統(tǒng)計分析導致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的原因及急救護理措施。結果 兩組年齡、肝腎功能、是否合并感染、服用降糖藥和飲食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8例患者急救護理前平均空腹血糖為(3.25±0.32)mmol/L;急救護理后升至(4.52±0.34)mmol/L(P<0.05)。結論 ①低血糖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隨意變換用藥、胰島素劑量隨意更改、擅自變更飲食計劃等有直接的關系;②臨床應結合老年患者個體情況從強化糖尿病用藥認知入手,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用餐,特別是胰島素劑量問題,同時嚴格執(zhí)行有規(guī)律的用餐計劃,確保血糖穩(wěn)定。
[關鍵詞] 糖尿??;低血糖;原因;急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116-02
老年人群是糖尿病的高發(fā)群體,低血糖意味著前期控糖效果不佳,血糖水平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1]。另外,低血糖導致的昏迷容易與其他原因導致的混淆,造成誤診,耽誤對癥治療。該文采取對照研究的方法,將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低血糖組48例和正常對照組50例,通過多因素回歸分析方法了解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并探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措施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8例均經臨床診斷為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心、肝、腎等機體重要器官嚴重病變、精神類疾病者和處于妊娠、產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時期女性人群。根據(jù)是否并發(fā)低血糖癥將患者分成兩組,其中低血糖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4.2±2.4)歲,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4±2.3)年。合并高血壓1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足5例。正常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64~83歲,平均年齡(68.2±2.4)歲,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2±2.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①回顧性分析98例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癥狀、診斷措施、急救措施等,輔助查閱該次就診相關病歷資料、對當事接診醫(yī)護人員進行仔細詢問、咨詢患者本人及(或)家屬等形式;②對重點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肝腎功能、是否感染、降糖藥使用史等情況進行調查和對比分析,最后對上述因素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分析引起糖尿病低血糖的危險因素。
1.2.2 急救護理 對48例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急救護理,評價護理前后血糖水平變化及護理效果。
1.3 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昏迷的診斷標準
以血漿葡萄糖濃度<2.8 mmol/L作為診斷標準。
1.4 搶救護理效果評價
根據(jù)急救治療前后神智、面色等表現(xiàn)變化情況及實驗室空腹血糖檢驗結果評估效果:①有效:經急救治療后,患者神智恢復清醒,實驗室檢查血糖≥3.9 mmol/L;②無效:經急救治療后,患者神智無變化或惡化,各項臨床表現(xiàn)均未好轉甚至惡化,經實驗室檢查血糖仍<3.9 mmol/L。
1.5 統(tǒng)計方法
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對引起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關于低血糖反應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1顯示, 除性別因素,兩組年齡、肝腎功能、是否合并感染、服用降糖藥和飲食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高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并發(fā)感染、濫用降糖藥和飲食不規(guī)律等是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主要危險因素,特別是降糖藥濫用和隨意調整飲食計劃尤為突出。
2.2 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癥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齡、肝腎功能不全、濫用降糖藥史、感染、飲食不規(guī)律等是導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單因素分析重合,進一步證實上述因素對于引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高度危險。
2.3 48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低血糖復發(fā)情況
急救護理前,48例患者平均空腹血糖為(3.25±0.32)mmol/L;急救護理后升至(4.52±0.34)mmol/L,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隨訪,1例出現(xiàn)復發(fā),復發(fā)率2.1%。
2.4 低血糖控制效果
經急救護理后,48例患者有效44例,無效4例,血糖控制率91.7%。
3 討論
3.1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臨床表現(xiàn)及危險因素分析
相關資料規(guī)定,當正常人體靜脈血漿中葡萄糖含量不大于2.8 mmol/L(或50 mg/dL)即可判斷為低血糖,而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含量不大于3.9 mmol/L即可診斷為低血糖[2]。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后將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出汗、乏力等臨床癥狀,若病情嚴重則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3]。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因病情需要將采取降低食物中糖分攝入量、使用降糖藥物等血糖控制措施,因此為發(fā)生低血糖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4]。
關于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從表1、表2來看,年齡、肝腎功能、是否合并感染、服用降糖藥和飲食等是誘發(fā)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低血糖反應的危險因素(P<0.05),也構成獨立危險因素。從危險程度而言,濫用降糖藥是導致低血糖最突出的因素,胰島素使用不當或劑量調整不及時是濫用藥的典型表現(xiàn),若患者長期使用激素,在停藥后仍延續(xù)過去的胰島素劑量極容易出現(xiàn)血糖驟然下降現(xiàn)象,引起血糖波動[5]。飲食療法是控制血糖最基礎關鍵的治療手段,定時定量進食是維持糖尿病患者血糖最基礎的條件,然而許多患者由于飲食習慣,或其他主觀原因等擅自變換飲食計劃,極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該次調查證實,飲食不規(guī)律是引起糖尿病低血糖另外一個高危因素。
3.2 糖尿病并低血糖的急性護理措施及預防
3.2.1 急診護理對策 從急救角度上說,首先應是迅速有效開放靜脈通道,給予適量的葡萄糖注射液推注,維持穩(wěn)定的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C給藥;其次要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低流量吸氧,補充氧容量。對伴發(fā)腦水腫、昏迷時間的換,還要給予相應治療藥物,如腦細胞保護劑、甘露醇、糖皮質激素等。注意根據(jù)血糖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維持體內血糖含量在6.8~11.1 mmol/L范圍值,直到患者蘇醒。
3.2.2 糖尿病患者預防血糖反應的對策 一是強化糖尿病低血糖的正確認知,摒棄主觀隨性,強化對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的嚴肅性認識,認識到嚴格遵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及擅自打亂飲食規(guī)律和胰島素劑量危險性[6];二是恪守有規(guī)律的飲食,合理控制飲食就是控制血糖水平,日常飲食中要定時動態(tài)地監(jiān)測血糖水平,根據(jù)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案,盡可能使血糖控制正常水平;三是適當開展運動,調節(jié)血糖。適當?shù)倪\動減低血糖,改善血糖水平,還能改善患者胰島素的敏感性,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砷_展慢跑、太極、扭秧歌等訓練,循序漸進,建議選擇餐后2 h內開始,效果尤佳。
綜上所述,①低血糖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隨意變換用藥、胰島素劑量隨意更改、擅自變更飲食計劃等有直接的關系,從根本上說與糖尿病主觀認識有關;②根據(jù)誘發(fā)糖尿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臨床應結合老年患者個體情況從強化糖尿病用藥認知入手,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用餐,特別是胰島素劑量問題,同時嚴格執(zhí)行有規(guī)律的用餐計劃,確保血糖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曹志宏,隋向梅.時間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327-328.
[2] 王莎.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原因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4(10):895-896.
[3] 熊小玲,周宇清.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認知水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33):4163-4165.
[4] 張晉峰.老年糖尿病病人夜間發(fā)生低血糖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5(13):1656-1657.
[5] 孟愛玲.改良護理措施對老年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2):3411-3412.
[6] 張微,徐培,章欣.老年糖尿病并發(fā)低血糖的護理要點分析與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47-148.
(收稿日期: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