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序
八十年前,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述說的愛情是這樣宛轉(zhuǎn)、纏綿、小心和無奈,沒有一句描述流蘇的容貌、身段、儀態(tài),但合上扉頁,任誰都忍不住想擁著這個多愁善感、動人揪心的小女人。
為故事增色的是,近代以來中國最繁華、洋氣的城市上海和香港,一個世紀(jì)前她們享受的旗袍、餐點、舞會,出入的酒店、海灘,如今也是稀罕物。傾城之戀只會發(fā)生在這樣的都會,相濡以沫更多的是鄉(xiāng)村愛情故事,生活在小城的人們每天在演奏盆瓢交響曲!
形容中國的城市,講究典故禮儀,比如首善之區(qū)、京畿重地;也有精準(zhǔn)量化的,比如一二三四線。上下五千年,北方的帝王將相逐鹿中原,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北京和西安的歷史、帝氣,我們只能頂禮膜拜;南方的才子佳人輕解風(fēng)月,吳越巴蜀盡出沒巨賈富豪之家,成渝、蘇杭的美麗和佳話,后輩正好一探究竟。
正可謂:
巴山夜雨,花重錦官;
姑蘇城外,最憶杭州。
二 不可方物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p>
漢宮巨闕下,燈火輝煌、樹影婆娑。但見那最是一等風(fēng)流灑脫的公子司馬相如引斛自飲片刻,長身而起,令仆從搬來新得的“綠綺”古琴。這琴大不平凡,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內(nèi)有銘文“桐梓合精”,自來與“號鐘”“繞梁”齊名。這等神物本不該輕意示人,怎料宴會將散,仍不見那傳說中驚為天人的文君小姐。只好以《陽阿》《薤露》相邀之。
但見公子端坐于堂,引商刻羽,雜以流徽,一時萬籟俱寂,眾皆茫然。公子正待離座,忽見側(cè)廳竹簾輕搖,隱約有一窈窕女子暗合節(jié)拍,定是斯人也。遂又落座,重振聲威,緩緩奏出一曲《鳳求凰》:“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p>
小姐深通音律,兼又新寡,深知其意,不覺雙頰飛霞,粉勝芙蓉。正自思量,丫環(huán)塞過來一信物:“那彈琴的公子央送小姐?!?/p>
那一夜月朗星稀,依稀是七月初七……
多少人就此鐘情成都。
文人雅士,除了柳下惠,很少能在美女面前把持得住。興之所致,會手舞足蹈贊美:“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甭淦鞘б猓瑫绰暭埠簟凹t顏禍水、禍起蕭墻”,及至忘了斯文,大罵“最毒婦人心”。
但說出美女的地方,蘇杭、成渝不開腔,哪個城市敢來爭探花?走春熙路、解放碑,觀前街、武林廣場,一路明星、模特、網(wǎng)紅,天造地設(shè)的精巧五官,珠光寶氣的紅潤肌膚,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姿,新穎別致的時尚服飾……正打望得高興,冷不防挨一句罵:“你個龜兒子,偷看啥子?!”
這兩對姐妹城市的現(xiàn)實是這樣,歷史還是如此。
則天女皇政啟開元、芳流劍閣,俠女秋瑾嫉惡如仇、尋求真理,紅巖江姐堅貞不屈、崇尚理想;白娘子從青城山飛到了西湖斷橋,瀟湘仙子林黛玉兩籠煙眉、一雙含情目,各自了結(jié)一段前世情緣。沉魚女子西施靜坐余杭溪邊浣紗,等待她的白馬王子;羞花美人楊玉環(huán)在天府之國度過了童年,又在逃亡蜀地途中香消玉殞。才氣縱橫的卓文君、李清照(長住江南)、薛濤、花蕊夫人、林徽因風(fēng)華絕代、優(yōu)雅淡定,還有趙飛燕、陳圓圓一眾人等著書寫自己的傳奇呢……
這一群人美得太不像話,攪亂歷史、折服須眉、仗劍江湖,又全都生長在成渝、蘇杭,許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許是一地文化浸潤,許是美貌基因代代遺傳。竊以為美是“吃”出來的,吃辣椒,汗淋淋、濕透透、爽乎乎,排盡雜質(zhì)、平添潑辣、調(diào)勻聲調(diào);吃大米,一苗一禾栽種,一穗一粒剝離,一口一口咀嚼,密實心思、靈巧手腳、柔軟腰肢;吃河鮮,食蓮藕、敲河蚌、戲魚蝦,涵養(yǎng)性情、光澤肌膚、豐腴身姿。
三 前生今世
國外自來對中華文明又愛又恨。
日本人琢磨不透書法、禪茶、園林,還滿世界顯擺,韓國人深陷泡菜、圍棋、粽子不能自拔,美國佬拿不住筷子、讀不懂老子,還要和我們打打貿(mào)易戰(zhàn)。
西方學(xué)者贊美古埃及、巴比倫文明,以希臘城邦、羅馬帝國為榮,對印度文明還可以忍受,卻把中華商周以前的當(dāng)作神話聽聽。我們的斷代研究、史記文獻(xiàn)在三千年前到新石器時期十分困難,胡適先生在《中國哲學(xué)史》中,認(rèn)為常見的書本《詩經(jīng)》最古,可作史料,再往前只有少量的甲骨文、銘文、金文……連《史記》也有偽。
不知道是元謀、藍(lán)田,還是北京的史前人類,翻過了秦嶺、蹚過了長江,來到江流平原地區(qū)繁衍生息。
四川盆地自來生活著巴、蜀兩兄弟,錢塘、太湖亦有不少先祖在活動,大家慢慢混熟,攀上了親。在營盤山、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了恢詭浪漫的神像、神樹、太陽神鳥,于是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良渚文化則把溫潤光澤的稻谷、黑陶、玉器推上了另一個高度,逐漸裝扮得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峰回路轉(zhuǎn)。
那是什么樣的一番景象呢?漢唐以后,就有“揚一益二”之說?!疤旄畤薄半p重喜慶”“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三吳都會,錢塘自來繁華”。蘇繡、蜀錦、渝絲、巴渝舞大行其道,漢武大帝、羅馬君王、門閥教皇、將軍騎士皆為榮耀,王后貴妃、風(fēng)流才子、名媛小姐、富豪商販不勝驚喜。然而,這四個城市還不是中國“大一統(tǒng)”的中心,這等奢華源源不斷地通過絲綢之路、大運河輸送到帝都,它們就像古代的紐約和上海,充當(dāng)一下金融中心、浪漫之都。這一點,參觀沈萬三、胡雪巖的故居,翻看范蠡、卓王孫的故事就可見一斑。最令人驚奇的是,世界第一張鈔票“交子”在成都誕生不過千年,杭州便編寫出了“支付寶”,錢來錢往也不過是串?dāng)?shù)字。
從地理上看,這四個城市神秘傳奇。成都北緯30°05 ′~31°26′,重慶北緯28°10~32°13,蘇州北緯30°47′~32°2′,杭州北緯29°11′~30°33′,先后在北緯30°附近建城,是水鄉(xiāng),也是山城,被雨霧、湖水滋潤得好舒服。這四個城市的開拓者們冥冥中不約而同地抓住了這條線,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生命之線,是山川綺麗的自然之線,是孕育創(chuàng)新的智慧之線,是人文薈萃的浪漫之線,是閑情逸致的幸福之線,也是中國及至世界的美麗之線。
從建制上看,這四個城市不遑多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兩個成為不光彩的“陪都”,皆是諸候王國都城,幾為郡、州、路、省府所在。近代以前,杭州唯蘇州馬首是瞻,成都是重慶帶頭大姐,一升格一直轄,立馬又掉了個頭。如今,重慶、成都是九大國家中心城市;蘇杭離上海太近,只得放下身段眾星捧月,不遠(yuǎn)處還有個大哥級的南京,無錫、寧波也不是善茬兒。四個城市都被劃為十五個新一線城市之列,網(wǎng)民經(jīng)常為成都和杭州誰是全國第五城論戰(zhàn),直轄市重慶悶悶不樂,蘇州更生氣,你們?nèi)齻€主城區(qū)的GDP都不如我,地位卻都比我高,還不是生錯了地方?
從產(chǎn)業(yè)上看,這四個城市柔中有剛。蘇州可以說是除上海、深圳外,最得改革開放春風(fēng)的明星城市,僅一個昆山就可吊打一眾二三線城市,新加坡園區(qū)威名赫赫,當(dāng)?shù)匾幻髽I(yè)家酒后夸口,“咱不瞞報,GDP兩萬億都沒問題!”新經(jīng)濟(jì)時代,杭州自阿里巴巴一出,誰與爭鋒?唯深圳和騰訊耳,G20來了,亞運會近了,錢塘新城的房價直飆五六萬。成都、重慶乍一看,似乎沒啥在全國拿得出手的牌子,我們好像忘了殲20是那里造的啦,成飛、長安集團(tuán)是干啥出身的?
從文旅上看,這四個城市風(fēng)采依舊。大家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美人、美食、美景目不暇接,絕不是走馬觀花可以欣賞的。
四 風(fēng)流千古
清代學(xué)者趙熙說:“自古詩人多入蜀?!蹦菚r,“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李白仗劍而去,大約走的是北線,經(jīng)廣元、過石門、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碧K軾灑脫得破碎虛空,大概是沿岷江、嘉陵江、三峽出川。無論哪條,無不是風(fēng)餐露宿、車馬勞頓數(shù)月,兼之豺狼出沒、波濤洶涌,時有性命之危險。
即便這樣,仍然擋不住文人們?nèi)胧竦哪_步。唐宋時期,杜甫、陸游、吳道子、白居易、劉禹錫、高適、黃庭堅等“細(xì)雨騎驢入劍門”,巴蜀一時墨客云集、名流匯聚。是這方富饒閑適的環(huán)境 、絢麗多姿的風(fēng)光、淳美質(zhì)樸的人情,吸引著他們的身體和靈魂。君不見,成都杜甫草堂、罨畫池陸游故居一直得到后人的精心維護(hù),至今仍是兩個入全國首屈一指的紀(jì)念中心;更有鄉(xiāng)賢力邀黃庭堅手書杜詩三百余首,千年后仍是詩書雙絕大雅之堂。
北方長年的戰(zhàn)亂使全國的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不斷南移。雕版印刷在成都誕生了,杭州人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與之相應(yīng)的筆、墨、紙、硯、丹青、書院大大興盛;一時名伶大師輩出,梨園簇錦,川劇變臉、昆曲流芳。
真正考量讀書人基數(shù)和水平的是科舉考試。據(jù)統(tǒng)計,歷代王朝文狀元三百五十七名,江蘇六十人、浙江五十四人,單獨一檔;四川十三人。進(jìn)士數(shù)據(jù)不可考,約摸是浙江一萬三千人、江蘇一萬人;四川在宋朝開掛了一回,涌現(xiàn)了四千進(jìn)士,成都岷江下游的眉山因八百進(jìn)士之鄉(xiāng)始與蘇杭并肩。
大家一直有個誤會,文人又窮又酸。這個印象是哪里來的呢?是文人們自己寫的詩、詞、賦、表,更有四大名著、《儒林外史》推波助瀾,孔已己更是個中的極品。
梁啟超早看得明白:“孔子若要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哪里還有工夫去說禮?!苯系呢敻磺∏】梢灾?,大戶人家都有搜書藏畫的習(xí)慣,門廳客堂聘人題字作畫,私塾、祠堂、師爺、先生眾多,文人基礎(chǔ)十分龐大,久之便成了學(xué)甲天下之學(xué)、人才甲天下之人才的狀元之鄉(xiāng)、院士之鄉(xiāng)。
風(fēng)和日麗、草長鶯飛的時候,王右將軍可以悠閑地和友人們飲酒賦詩,天下第一行書揮毫而就。吳門四大才子,會聚桃花塢,遍覽風(fēng)情,寫寫畫畫,詠唱一番,鬧得江南多少大家閨秀心神不寧。白居易和蘇軾先后主政杭州,倆人惺惺相惜,薪火相傳,接續(xù)努力,終于整治好白堤、蘇堤,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神來之筆。出生蘇州的名臣范仲淹作《岳陽樓記》,踐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境界直接吊炸了天。
五 入鄉(xiāng)隨俗
前人稱帝王出行叫巡游,宦官叫宦游,商人叫商游,僧人叫云游,文人叫漫游,原來通訊公司跨區(qū)收漫游費的出處在這里,他們咋不收我們巡游、云游費呢。
到鄉(xiāng)間民宿、秘境探險得自駕,初次離開故土往往是組團(tuán),渴望浪漫的可以網(wǎng)約私人定制陪游。去成渝、蘇杭這樣的大都會景區(qū),最安逸的還是自由行,靜靜地住幾天、美美地吃幾頓、爽爽地逛幾圈。
蘇杭是“玩兒帶吃”。節(jié)假日高峰擁擠,七八十畝的拙政園,塞進(jìn)去一萬多人,斷橋上可以把兩口子擠散,博物館、紀(jì)念堂要間歇性開放。我的攻略是:敵進(jìn)我退、迂回包抄、集中殲滅。
早起,看看當(dāng)?shù)氐某烤?、廣場舞,趁大部隊未到,先找個景點熱熱身;大家排隊的時候撤退,就近尋個博物館、大商場、文軒書店、農(nóng)貿(mào)市場涼快涼快,體察一下風(fēng)土人情,見識真正的蘇杭美女。曾在服裝店見著一個本地姑娘,那是怎樣的一個可人兒呢:輕盈的身段,雪白的皮膚,干凈的臉面兒,絕沒有粉底;櫻桃小嘴、玲瓏鼻尖、水墨柳眉,不像修過、畫過、文過;烏黑的頭發(fā)扎得很整齊,清脆悅耳地咿咿呀呀給你介紹,微微淺笑,又不強求。后來得知蘇杭信奉女兒富養(yǎng),城鄉(xiāng)都這樣,從小到大穿絲綢、蓋蠶被,特別養(yǎng)人;女兒家心思細(xì)密、懂得體貼人,舉手投足優(yōu)雅輕靈。
中午找間干凈的餐館,點幾個沒見過的時鮮品嘗,然后到觀前街、山塘街、河坊街轉(zhuǎn)一圈。待到下午四五點,熱門景點閉館前,大隊人馬焦頭爛額時,殺回去自由玩兒、自由拍。
傍晚,搜一個當(dāng)?shù)睾迷u、離地鐵口近些的餐廳下手。傾向于海鮮,剛上岸不久,自己動手用汽鍋煮,秘制的調(diào)料很加分。至于本幫菜,據(jù)說招牌菜松鼠桂魚、叫化雞之類,頂好的餐廳也是批量制作。除非,你是不差錢的主兒,在樓外樓、松鶴樓訂個小間,如同金庸筆下的喬大爺、段公子一般,捧著年份老酒買醉一回。
夜幕降臨時,看看燈光秀、音樂噴泉,到運河或者周圍幾個古鎮(zhèn)吹吹風(fēng)、賞賞景、枕水而眠。
余秋雨說:“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p>
張藝謀感嘆:“這里是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贝_實,大熊貓在這住得久了,也是一副懶洋洋、慢吞吞、愛理不理的模樣。
盆地自有天然屏障,物產(chǎn)富饒,正是個安樂窩。魯迅提醒后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边@種清靜無為、見素抱樸的修仙苗頭,在青羊?qū)m、二王廟、天師洞可見一斑。偏巧這個信仰在盆地民間世俗化得厲害,河壩子上的市、縣小街背巷哪里找不到一堆道士先生、神婆算子,老四川們的生、老、病、死,哪個沒經(jīng)歷過幾回道場法事。于是“喝個小酒、摸個小手、打個小麻將”成為一個本地人安居樂業(yè)怡情的無厘頭標(biāo)簽。
游玩成渝,是“吃帶?!?。川菜是四大菜系之首,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成都、重慶又素有“美食之都”“火鍋之都”的美名??梢蕴魝€店兒,體會一下回鍋肉、夫妻肺片、魚香肉絲、開水白菜這樣的百姓菜,也可以在銀杏、菜根香、巴國布衣嘗嘗松茸、蟲草、黃辣丁如此山珍河鮮。好吃嘴兒,盡可以到錦里、磁器口把小面、龍抄手、傷心涼粉、手工酸辣粉吃遍。入門最淺、名堂最多、口碑最好的卻是豆花飯、串串香、火鍋。石磨豆花,就著燒白、粉蒸肉,是老百姓的肯德基。矮方桌、小凳子、紅燙鍋,大把大把地數(shù)簽簽,汗流浹背地干麻辣燙。火鍋起源于重慶,鍋底數(shù)十種,凡是可以吃的東西都可以下鍋涮、煮、燙,一屋子里熱氣騰騰、人聲鼎沸。
“茶飯相隨,飲食相伴?!背燥柡茸?,泡碗蓋碗茶,左手托沿,右手捻蓋,輕輕撥動,綠葉翻滾,一口躺在椅子里看書、上網(wǎng)、打盹兒、擺龍門陣,自得其樂。
晚上,到山城“兩江交匯”處看看江水悠悠、萬家燈火、璀璨霓虹,上酒吧、KTV耍耍,領(lǐng)略出沒在時尚風(fēng)口浪尖的重慶美女,一飽眼福,不虛此行。
作者簡介:吉君福,男,筆名相憶方好。1980年生于東坡故里——眉山,仰慕中國古典哲學(xué)、傳統(tǒng)文化,喜地方歷史、鄉(xiāng)村社會風(fēng)俗。
(責(zé)任編輯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