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基
【摘 要】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對象,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評價對象包括教學的一切方面,狹義的評價對象即為學生,它涉及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學習興趣、課堂常規(guī)、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作為教學活動最終目標實現與否的體現者,當然在教學評價中占據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教學中的教學評價對象主要放在學生身上,即以狹義的對象為主。
【關鍵詞】評價 主體 信息技術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教學活動及其成果更為理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那么,究竟由誰來擔當評價的主體呢?根據教學活動的要求以及現代教學評價的特點,一般來說,評價主體應能實現下列任務:一是能親自參加教學活動并能對其目標的完成與否直接起作用的。二是能對教學活動的結果直接承擔責任的。三是能根據評價結果,就教學活動的改善及時采取某些對策的。當然,還應擁有辦學的決策權,能為辦學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的。根據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夠直接成為評價主體的是: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以及教育行政機構。和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相比,新課程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既要遵從教育評價理論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特征。
一、多元化評價及其原則
多元教學評價90年代以來已成為美國教學評價發(fā)展的方向,并開始被廣泛地運用于學校學科領域,成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國教育界希望通過多元教學評價來推進教學改革,強調多元教學評價的整體性情景,即致力于整體性評價,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發(fā)展空間。
從中得到啟發(fā)并參照杭州市的信息技術學科評價標準,制定的評價原則為:
第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因為學生是被評價的主體、參與評價的主體、自主評價的主體。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個性差異,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增強其自主評價的積極性。
第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現代教育評價應有的價值取向。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發(fā)展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對他們的評價也應是全方位的。教師應以多樣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第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由于每個學生的遺傳因素、努力程度和所處的家庭、社會環(huán)境不同,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是同一個個體在其不同的發(fā)展和成長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正視和尊重這些差異,注重學生在不同起點上的提高,而不是看重他們是否都達到了某一共同的標準。
第四,指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要通過評價讓學生明確奮斗目標,并及時反饋評價信息,讓學生對自己的發(fā)展水平準確定位,以指引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克服弱點,為達到發(fā)展目標而作不懈的努力。
第五,激發(fā)學生內在評價的需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變貶損性評價為激勵性評價,以克服因評價而帶來的“消極效應”。并以不斷的“激勵性評價”喚醒學生“我要評價”的意識。
二、評價多元化是指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以考試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則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而新課程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評價提倡的是多元化主體,我們嘗試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把學生小組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評。在新課程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發(fā)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將評價作為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fā)展的有效方式。
就評價內容而言,新課程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評價要求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基礎知識的接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審美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fā)展。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依靠成績測驗,還包括了對和學生學習有關的態(tài)度、興趣、行為等等的考查。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及學生年齡特點,我們制定的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定(試行)由情感態(tài)度、基礎知識及技能技巧三項內容組成。一是,情感態(tài)度(平時成績):根據平時學生課堂表現情況確定??梢詮膶W習習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情況綜合評定,評定時,采用基準分上加分或扣分的方法。合格率可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在95%左右。對于評定為“待評”的學生,教師應向其指出缺點,幫助其改變;對于在學期結束前有明顯改進的,可重新評定。二是,基礎知識:要求學生識記教材中所涉及的關于信息、信息技術、計算機的硬件、應用軟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識,即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基礎知識部分。三是,技能技巧:采用作品式評價。技能技巧評價包括平時的基本技能評價(平時作業(yè))與期末的綜合應用評價(期末綜合作業(yè))。基本技能評價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般掌握情況,期末的綜合應用評價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內容可根據教材中各分冊的相關內容來確定。由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教學進度,在平時及期末進行評價。
三、實作評價是多元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
實作評價是多元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也是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主要方面。它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情景里,通過對學生完成實際作業(yè)、作品表現的觀察,依靠教師的專業(yè)判斷,對學生學業(yè)成就進行整體判斷的教學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