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順波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其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引起人們的關注。
留守兒童一般是指在廣大農(nóng)村中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原地或由爺爺奶奶陪伴生活。據(jù)調(diào)查我國各地的留守兒童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就拿我校為例,經(jīng)統(tǒng)計,留守兒童占我校學生人數(shù)的23.3%,留守兒童們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親情缺失,或監(jiān)管不力,致使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都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顧,造成營養(yǎng)不良、體弱多病;有些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約束,學習成績下降;有些孩子形成了心理缺陷,更有甚者出現(xiàn)打架、吸煙、喝酒、看不良書刊或錄像等。
面對這樣的一個群體,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義不容辭地負起教育這群留守兒童的責任。記得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自己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說,教育者的教育只有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教育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應是自我教育。那么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如何管理才有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呢?
一、少用氣,多用情
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按照發(fā)展的觀點,任何人都可以成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教育留守兒童要像小燕子“壘窩”一樣,需要更多的耐心、細致、不辭勞苦。因為留守兒童多半由于缺少家庭的管教,通常比較好動、調(diào)皮,很多時候做出一些違反紀律的行為,但作為教師不應怒氣沖天,或一味的訓斥指責,或有意冷淡,應以人的發(fā)展觀點對待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正所謂:人無完人,小孩子更是天真單純。遇到留守兒童犯錯,教師要做到心平氣和,用情感人,平時多關心、愛護學生,一步一步使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像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提出的觀點:孩子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效果是最好的。面對犯錯的留守兒童,我們可以學習我國特級教師魏書生對學生犯錯誤的處罰: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把學生違紀處罰的方式多樣化,寓教育于處罰中,寓愛心于嚴格中,把處罰變?yōu)樯鷦拥淖晕医逃?。這樣,留守兒童既樂于接受,又融合了師生的感情。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要把教育作為“春風風人,夏雨雨人”的行動。如同萬物需要陽光,留守兒童們的健康成長更需要我們的愛心與關懷。我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應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使教育如和熙的春風,愛似甘甜的雨露,滋潤他們的心田,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少說教,多引導
留守兒童年齡小,說教對他們來說,是那么的空洞,索然無味,如果教師采用這種方法大多會是徒勞無功,作為教師不單要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還要告訴他們?yōu)槭裁?,并個別指導應如何去做,甚者有時還要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教。此外,學生的教育不是單方面的,我們還要結(jié)合其他老師和家庭一起去教育。
三、少批評,多激勵
相信廣大教育工作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經(jīng)常的教育教學中一味地批評或處罰只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有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實驗證明: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fā)揮80%—90%。所以教育留守兒童中,我們要善于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滿腔熱情因勢利導,運用肯定、激勵等方法去強化它,發(fā)展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某個方面比別人強,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自信之感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如可以運用一些激勵機制:每周要出一期“明星榜”,找到每位同學的優(yōu)點,評出“進步星”“守紀明星”“衛(wèi)生明星”等,讓留守兒童也有機會受到表揚。一月出一次“報喜表”,寄給學生家長,爭取家長更大的支持,從而在全班同學中營造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這樣,違紀的學生逐漸減少,即使搗蛋的學生也會因為在大多數(shù)同學中沒有市場而“冷火熄滅”。
四、少強制,多民主
教育留守兒童不能單從老師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強迫學生這樣或那樣做,不要時刻去安排他們限制他們,要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嘗試的時間,自我改正、自我完善的時間。要讓留守兒童有自主的權(quán)利,使他們感受到被尊重。留守兒童一般都有自主、倔強等特點,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故事會、比賽等引導留守兒童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還可以讓他們自主競選班干部,使他們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班級,還可以替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顒邮菍W校進行教育的主要形式,我認為也是激發(fā)留守兒童進行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是一種通過活動體驗來取代說教的教育方式。葉圣陶老先生說:凡屬于養(yǎng)成習慣的事反復進行未必有用。一句老話,要能游泳必須先下水。老師的任務就是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下水,練成游泳的技能。在教育留守兒童中,老師就應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的活動?;顒拥膬?nèi)容必須豐富多彩、有目的性、針對性等,活動的形式要多種多樣。課堂內(nèi),我們采用表演、討論、游戲等形式,讓他們談以前、談自己、談感受談啟發(fā),進行自我調(diào)整、自我反省、。校外,可以組織野炊,登山等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會自覺主動地自我調(diào)整,自我調(diào)控,不斷矯正自己的目標,激勵自我更新。
總之,真正的教育就是感化學生的心靈,智慧的教育讓懲罰也彈出美麗的樂章。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作,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一起齊抓共管:它需要每位教師對不同成因,不同個性的留守兒童給予不同的教育和幫助,為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促使他們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這一點,要抓住每一個能激發(fā)留守兒童進行自我教育的契機,把教育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份自信,給他們多一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空間,讓學生學會進行自我教育。如果我們把教育真正轉(zhuǎn)變?yōu)閷W生的自我教育,那么可以說,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