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利屏
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
長期以來,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原因,學校又忽視挫折教育,學生抗挫折能力很差,他們一遇到成績下降,競賽失利、升學落榜、父母離異等挫折,就會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放棄生命。某小學的一位高年級學生,頭天下午放學時,告訴老師有人欺負他。老師說“知道了”,沒當場解決。第二天該生便在自家跳樓身亡。事后,家長、老師在日記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別人欺負想不開而尋短見;一所農(nóng)村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因長期不完成作業(yè),受到老師批評,放學回家用紅領巾把自己系在門柄上勒死……許許多多的事例告訴我們,現(xiàn)代社會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如何重視和加強學生堅強意志、良好性格、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磨練,是擺在我們每一位老師面前的重大任務。
幾年來,自己作為小學的一名教師,時刻重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遇到挫折時,迷惘、失意時,給學生一個心理支點,調適、平衡自我的心理,使之獲得前進的心理動力。
心理支點往往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使之獲得心里動力,形成強烈的信念,在心理和行動上產(chǎn)生變化。心理支點可以是某件事、某句話、某篇文章,也可以是某本書……凡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刺激物,都可以成為學生的“心理支點”。小學學生已經(jīng)逐漸具有獨立意識,自尊心和責任感也有一定的發(fā)展,他們需要獲得成績的滿足和成功的快樂。一旦失敗,他們的堅持性和自制能力卻很差,這就需要我們適時地給他們一個心理支點。
一、找尋支點,培養(yǎng)學生耐挫折意識
耐挫折意識是指個人從事某種活動時,經(jīng)得起、受得住所遇到的障礙和干擾、而去努力實現(xiàn)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我根據(jù)平時收集到的例子,畫龍點睛,培養(yǎng)耐挫折的意識。如語文書上《李時珍》《種子的力量》等,對學生進行毅力、吃苦、奉獻精神等教育。講《李時珍》時,我說“李時珍從35歲時開始著手整理、補充采藥實踐,編寫了《本草綱目》,經(jīng)過27年的努力,在62歲時終于寫成了“東方醫(yī)藥巨典” 《本草綱目》.他靠得是什么?是勤奮、吃苦、是堅韌不拔。通過教學在學生心中,埋下勤奮、進取和不怕困難挫折的種子,使學生心中有一個毅力的支點,支撐起人生的理想。
二、給學生一個心理支點,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人能根據(jù)自己的目的,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改造活動。良好的意志品質,表現(xiàn)在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品格及頑強不懈的決心。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我們班有一個身體素質很差的學生,體育達標不及格,自己努力過,但是進步不大。他泄氣了,認為自己達標沒有希望了,索性不練習了。我及時找到他,給他打氣,鼓勵他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達標。又寫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贈給他。我的一番話,成了他堅持鍛煉的動力,不但體育達標了,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幅度提高。
三、給學生一個心理支點,培養(yǎng)各種適應能力
能力是一個人適應和改變環(huán)境、順利進行某項工作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主觀條件。誰的能力強,誰就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班級每學期開學都有人員變動,或者轉來、或者轉走,任課老師也有調換。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有的同學很不適應,心理負擔很重。如果不及時教育,或者教育不當,很可能影響學生的情緒。我抓住這個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適應能力。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從外校轉來,在原來學校成績很好,使班級干部又是三好學生。轉到我班后,幾次測驗,成績都不理想,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他很沮喪。我引導他挖掘、分析自身的優(yōu)勢,尋找貼近自己的趕超目標,踏踏實實地努力,積小勝為大勝,教給他同新同學交往的方法。又教育原來班級的同學理解、幫助新同學。很快,他們的關系融洽起來,這名新同學的心情也開朗健康起來,成績也很快地干上來。
四、給學生一個心理支點,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
培養(yǎng)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要讓學生自學會分心。從思想上認識失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身為班主任教師,我尋找機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征服挫折的能力。我班每學期開學都要民主選舉中隊委,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時、競爭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選舉前講清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提出假如你當選,應該怎樣做?如果沒選上,該怎樣想,怎樣做?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討論,并且總結出應采取的態(tài)度。當選了,設計自己的工作方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落選了,在壓力面前,保持心理平衡,變壓力為動力。引導學生面對挫折不灰心,臥薪嘗膽,以利再戰(zhàn),堅信機遇屬于有準備的人。我班學習委員,由于膽子小,工作不積極主動,這次落選了。我注意觀察他在最初的幾天里,他說話很少,但可以看出他學習仍非常努力,我也發(fā)現(xiàn)他很快便和往常一樣,并且總是尋找機會,鍛煉自己,我很為他的進步而高興。
總之,面對挫折,要教育學生面對它,接受它,改變它,要學會自我安慰,擁有阿Q精神,百折不撓,做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