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開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闭f得真好,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就要真正把教學的空間還給學生。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孩子自由飛翔,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課改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新課程實施以來,我的教學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通過實踐,下面我談談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意識,營造魅力課堂的四個做法。
一、樹立自信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教師的語言、動作及神態(tài)都應體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多一些民主和平等。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安全的教學氛圍。要凸現(xiàn)學生主體,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從而使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其次,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方面是相信學生的能;另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應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尊嚴、權利、靈感和積極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的肯定。在教學時,經(jīng)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會說好的”“你真聰明,連老師也沒想到”“你的理解確實有獨到之處”等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語文學習實踐中積極主動地探索。最后,多一些寬容和激勵。教師要寬容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摸索他們的思維方式,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鼓勵學生對教師、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見,贊賞學生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保護學生迸發(fā)的探究火花。如果在教學中一味地求全責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求知欲將從一次次的斥責、嘲笑中逐漸消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zhì)只能是一句空話。
二、享受自由
“選擇”,是人的主體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有選擇,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夢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選擇機制,讓學生享有自由,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zhì),也十分有益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應用能力,從而促使他們更自主地學習。一篇課文中,有許多使用確切妥貼、生動傳神的好詞佳句,不同的學生自然會有不同的喜好。所以,我經(jīng)常讓學生挑最喜愛的詞句來品賞、交流,讀讀背背。
三、展示自我
課堂教學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主要陣地和渠道,是孩子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jīng)歷。它理應是屬于孩子們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充分展示自我,這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孩子好學、樂學、主動的學?我們認為就是要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把情感體驗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教師應充分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
開放語文課堂就是要淡化對教材面面俱到的包攬分析,優(yōu)化課堂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時間分配,多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依靠對語境的深刻了解,對文句之間關系和聯(lián)系的把握,對文本字里行間蘊義的揣摩以及從寫出來的文字中預測出未寫出來的意思。并能自由地質(zhì)疑問難,自由的各抒己見。
例如,學生可根據(jù)自己自學的程度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后聯(lián)系等理解課文。甚至有權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學生一致要求由他們自己登臺表演“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 ”的過程。故事情節(jié)簡單淺顯,情節(jié)卻波瀾起伏,很有戲劇色彩。課堂上各學習小組踴躍登臺表演,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課堂氣氛活躍,充分展示學生才能。在準備的過程中,他們充分自學了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學習過程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且自學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師講給他們的要好許多倍。
四、樂于自學
有專家預言,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知識的過程中懂得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教師指點有方,引導學生歸納出一些學習的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運用,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讓學生超前自學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師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指導自學時,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都要提出具體要求,列學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師的指導要遵循“從扶到放”的原則,體現(xiàn)“從教到學”的轉(zhuǎn)化。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可分為三個階段。
(1)教讀階段,即指導學生怎樣運用停頓、重音、語氣、語速、語調(diào)等朗讀技巧,來達到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同時教學生在課文上勾畫圈點,要求他們將知識歸納整理,寫讀書筆記??傊?,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形成自學習慣。
(2)引讀階段,即教師由教轉(zhuǎn)化為引。主要設置閱讀思考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引導學生在重點、難點上多分析、多思考,幫助學生把握重點,解決難點。思考題要體現(xiàn)由淺入深的不同層次,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自讀階段。它標志著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不僅能獨立的閱讀課本,而且學會了質(zhì)疑問難,學會了自己提問題。教師則在教學中實行“有疑則教”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的教育是新時代的素質(zhì)教育,它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的學習時間交給學生,教師只作點撥、引導、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愿望,將學生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變?yōu)閷W生內(nèi)心的自覺要求。只有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能適合新時代的需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