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寧
教師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傳承知識,師恩難忘;教師如園丁,認真教書,精心育人,關愛學子,師德如山。師德內容很豐富,歷代都有表述,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董仲舒曰“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朱熹強調“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王夫之提倡“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數(shù)千年來,教育事業(yè)綿綿不絕,名師風尚薪火相傳,就得益于無數(shù)教師謹遵師德,踐行師德,教書育人,廣育桃李,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身為教師,我尊崇師德,每每以最心儀的幾位師德楷模來激勵自己。
我心儀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鬃愚k學,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士農工商子弟皆有受教育權利,順應了社會發(fā)展趨勢,是歷史一大進步??鬃咏虝?,因材施教,不拘一格,通過談話和觀察,根據(jù)各個學生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培養(yǎng)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卓越人才。令人羨艷不已,心向往之。
我心儀亞里士多德的博學廣識。亞里士多德不僅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一位百科全書式的老師。其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雅典憲法,皆有不俗造詣。名師出高徒,跟隨這樣的老師,如沐春風,如飲甘霖,即便耳濡目染,學點皮毛,也會成為學問大家。
我心儀陳寅恪的“四不講”。國學大師陳寅恪不僅學富五車,且在教學上獨具一格。他的講課標準是:“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F(xiàn)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备麑W,肯定能使學生學有所獲,大開眼界,而且學的都是獨門絕學的真東西,好玩意兒;聽他的課,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細心揣摩,認真領悟,一定會滿載而歸。
我心儀楊昌濟的師恩如山。楊昌濟是著名倫理學家,對學生非常關愛,授業(yè)上不遺馀力,思想上潤物無聲,生活上關心備至,經濟上傾力資助,事業(yè)上為其引路,被許多學生視為恩師。他對青年毛澤東格外器重,評價他為“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自己則“強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因而竭力培養(yǎng),悉心關照,無微不至,如同父子。遇到這樣的名師,三生有幸,不干出一番事業(yè)都覺得羞愧。
我心儀葉企孫的育人有術。清華大學葉企孫教授是物理學界一面大旗,許多學生就是沖著他的名義,報考清華物理系。他也沒讓學生失望,殫精竭慮,旰食宵衣,精心培育出了一個個聲震華夏的大科學家。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國家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貢獻的二十三位科學家,其中十一位都出自葉企孫門下,一個老師培養(yǎng)出十一位國家棟梁之才,其貢獻怎么估價也不過分。當他的學生,你不想成才都不行。
我心儀華羅庚的人梯精神。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教授,“心甘情愿當人梯,鞠躬盡瘁育英才”,他最高興的是學生成才,最希望的是學生超過自己。為此,他不僅毫無保留地把平生所學教給學生,誨人不倦,孜孜以求,而且心甘情愿地“讓年輕一代搭著我的肩膀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他不計個人名利,從無門戶之見,不遺馀力地提攜后進、培養(yǎng)人才,親自指導和培養(yǎng)了陳景潤、王元、陸啟鏗、萬哲先等一大批數(shù)學研究事業(yè)的接班人。
我還心儀名師蔡元培的開闊胸懷,不拘一格聘人才;李叔同的好學不輟,多才多藝;陶行知的“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季羨林的“欲當蠟燭照講壇,苦心孤詣育桃李”;最美教師張麗莉舍身救學生,自己身負重傷……這樣的踐行師德的楷模多了,又帶動其他教師共同努力,又何愁不能人才輩出,群星璀璨,桃李芬芳!而出現(xiàn)了人才濟濟,各顯身手的生動活潑局面,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