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重行
太太棒出一個扁圓狀銅家伙宣布:“看,家里的文物!這還是我的嫁妝呢……”我脫口叫出:“啊——久違了,湯婆子!”想當年使用此物時功夫到家者無需漏斗,手拎沸水壺往其櫻桃小口一注至滿,先合上膠圈內塞,再旋緊螺紋外蓋,以保證即使翻轉也滴水不漏。
湯婆子的用途是在冷濕雨天為棉毛衣物去潮加溫。一般1~2小時、大冷天換一次沸水就可基本達標,即使去老虎灶泡水,所耗也不過幾分錢。到晚上用畢,如手感合適,就放入被窩祛寒暖腳,任其發(fā)揮余熱……在我家它主司焐干兒子衣物尿布一職。把半潮半干的衣物用煤爐明火去烘,既危險,“火氣”又大,那是黃梅天的無奈下策。故不管材質是黃銅、不銹鋼還是陶釉的,“湯婆子”均屬嬰兒家庭標配。在老弱者暖被的家里,巧婦會縫制厚實的防燙布套。有超前意識的它還教會我們節(jié)能:用隔夜溫水作清晨盥洗。故即使它除俗名外從無“節(jié)能型織物除濕取暖器”類的大號,照樣還能和縫紉機、鍋碗瓢盆、緞面錦被、晾衣竹竿、木質馬桶等一起榮譽“嫁妝排行榜”,屆時披紅扎綠、風光亮相以供觀瞻呢!
如有人說這寶貝的作用不言而喻,那又何必與竹竿、馬桶一起作婚嫁亮相呢?須知:湯婆子象征“熱”,晾衣竹竿呈現(xiàn)“高”,而新房里放入供孩童爭搶的炒米、花生、糖餅,核心配置為雞蛋的新馬桶,其時描金箍銀、芳名為“子孫桶”——“蛋”“代”諧音嘛!
或有人再扯開去問為啥它不叫“湯大爺”呢?讓我這樣回答他的打破砂鍋“紋”到底吧:此“湯”乃“湯澆蟻穴”、“赴湯蹈火”之“湯”:沸水也!非言“雞湯”;至于“婆子”之稱就恕我引用俗話了:舊時謂“娶妻”叫“找個暖被的”,原來其名還沾點“封建”。
(據(jù)《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