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濱
導入,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展開之初,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一種方法與策略。如果導入千篇一律、一筆帶過,就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更會使學生產厭學現(xiàn)象。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有效的導入,能夠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課堂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良好雙邊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歸納出以下幾種課堂導入方法。
一、詩詞、名言警句,挖掘文化底蘊
詩詞、名言警句,語言精煉,意境豐富,含義深刻,富含哲理,在新課導入時采用詩詞、名言警句,能有效地挖掘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活躍學生的課堂思維。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中“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引用學生熟知的名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學生明確矛盾雙方可以轉,但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這些經(jīng)典語句的導入,挖掘了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其學習興趣,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漫畫、寓言故事,點燃智慧火花
漫畫、寓言故事,通過比擬、夸張等表現(xiàn)手法,來表揚或諷刺社會現(xiàn)實的某些現(xiàn)象,具有幽默、針貶時弊的特點,導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幽默、詼諧的氛圍中進入學習,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刻領悟其寓意,從而舉一反三,點燃智慧的火花。在講授生活與哲學“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展示了“農夫和秀才的對話”漫畫,秀才曰:“不會耕田,怎讓下田”, 農夫曰:“不讓下田,怎會耕田”。引導學生理解漫畫蘊含的哲理: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要學會耕田,只有下田,是否會耕田,也只有下田。在講“運動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時,用《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導入,分析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三、音樂欣賞,促進情感升華
歌詞樂曲旋律動聽,陶冶情操,柔情音樂給人心平氣和之寧靜,高昂音樂給人奮發(fā)圖強之熱情。將音樂適當?shù)貙胝n堂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有效地促進情感升華。在講授政治生活“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時,播放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同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既能各顯民族特色,又能和睦相處?正是因為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才能實現(xiàn)民族共同繁榮,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族平等、團結是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而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團結的必然要求。在音樂的熏陶下,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進一步理解堅持處理民族關系三大原則的重要性與長期性。當然,音樂的導入要注意把握好音樂的時間與主題,時間不能太長,主題要鮮明、突出,同時,要根據(jù)音樂內容與教材內容的結合點設置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切忌讓課堂教學陷入娛樂化的誤區(qū)。
四、視頻播放,體悟身臨其境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一方式,能有效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視頻播放,能夠呈現(xiàn)具體情境,演示故事情節(jié),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讓學生感同身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人生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時,播放了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的盧永根教授先進事跡的視頻,盧永根教授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yè)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她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yōu)秀青年教師。他的這些先進事跡感人肺腑,讓學生感受到這就是平凡而偉大的雷鋒精神。播放了這種真情實感的視頻,創(chuàng)設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感與思相上產生共鳴,深受其益。
五、時事熱點,開啟社會之門
思想政治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要求科學地反映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緊緊地掌握時代前進脈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理論與實際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結合教學內容,緊密地聯(lián)系社會生活,把最新時事熱點引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科學地分析、闡述時事熱點,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對政治的敏感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并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為以后踏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時事熱點又能迅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講解生活與哲學“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一課時,引入了我國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的時事熱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此先進的技術為什么能取得圓滿成功?進而分析人類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但在規(guī)律面前,人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地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法是比較多的,除了上面幾種典型的導入方法之外,還有設疑導入法、類比導入法、活動導入法等,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地選取導入方法,促進課堂教學的有序化與高效化。
課堂導入過程中,要堅持做到以下三個統(tǒng)一:
第一、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統(tǒng)一。教師設計的導入,要貼切教學內容,具有科學、針對性,同時,導入又要做到引人入勝,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啟發(fā)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設計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能引導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時,導入過程中要注意做到語言的準確、生動有趣,能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的統(tǒng)一。導入既要發(fā)揮教師在課堂引導與組織的作用,體現(xiàn)其主導性,又要注重學生的充分參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