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蹦敲?,我們該如何讓生活成為學生個性作文的源泉呢!通過兩年的個性作文課題研究,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觀察生活練眼力
魯迅說過:“作文第一需要是觀察”。在寫作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寫作與多彩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增強寫作的實踐性、真實性、趣味性、生活性。這就要求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guān)鍵。因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練就一雙好眼力是非常重要的。
1.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展開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往往容易忽視細節(jié)。而細微的生活細節(jié)正是有實效的道德教育展開的“生長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不放過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生活的習慣。
2.還要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
觀察總會遵循一定的角度,這樣又容易造成主觀觀察與現(xiàn)實生活的落差。因此,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全面地觀察、帶著思考的觀察是培養(yǎng)良好觀察生活習慣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交流,不斷豐富學生觀察生活的視角。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工具能將聲音、影像、視頻、動畫等一些基本元素融合起來進行加工處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立體性,這使得語文教師可以將典范化的社會生活片段有聲有色地搬進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方面具有傳統(tǒng)教學技術(shù)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茅盾在《創(chuàng)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幫助學生練就一副機敏的“鷹眼”,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務必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二、體驗生活促積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任何生動形象的語言,應該說也都來源于生活。因此,讓小學生體驗生活,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促進他們對素材的積累,是豐富學生作文語言的基礎(chǔ)。
1.要加強課外閱讀,多方面引路開導
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于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
2.要抓住主題節(jié)日
如“春節(jié)”“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讓學生在歡度佳節(jié)的同時,學會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致描寫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多看、細看,發(fā)現(xiàn)特點,把握特點。
3.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
身臨其境,體會各種活動的布置、氣氛、內(nèi)容、觀眾反響的不同,積累自己的不同感受。比如,學生描寫“六一”慶?;顒拥臅?,往往寫得一平二冷,平鋪直敘,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布置、會場氣氛、主要內(nèi)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這樣有所觀,有所感,學生作文時的語言就富有個性了。
4.讓學生盡情地游戲
喜歡參加游戲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性。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學生在游戲中相當放松,能夠“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這樣積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別具一格。
5.讓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麗的,四季的交替變更賦予了大自然無窮無盡的魅力。社會是復雜的,是易變的,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能豐富學生的視野,也是積累個性作文素材的必經(jīng)之路。
三、抒寫生活有個性
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在抒寫的時候就要指導學生的進行個性表達。
1.要讓學生解放心靈說出真心話
這是讓學生的作文富有個性的基礎(chǔ),必須做到“我手寫我心”。如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習作的要求是看一幅漫畫后,寫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作文教學中,我就積極引導學生要說“誠實的自己的話”,而不是“鸚鵡學舌”,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由于指導得當,學生都放手大膽寫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有的還分析了這些人對社會的危害以及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等。學生作文實現(xiàn)了千人千面,獲得預期效果。
2.要讓學生打開心扉說出真感覺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敢想敢說,我們要有一顆包容之心,能容納下學生的奇談怪想、異想天開,不能對他們某些超出常情、有違現(xiàn)實的前衛(wèi)想法一概否定,視為異端,從而一棍子打死,我們應積極肯定、接納并加以引導。比如在寫《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同樣是寫參加游園活動,可是學生自身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覺得猜謎語很容易,有的喜歡吹蠟燭,有的覺得“釣魚” 好玩,我們要讓學生想自己所想,說自己所說,寫自己所寫,摒棄那些陳詞濫調(diào),做到思路開闊,構(gòu)思新穎奇特,寫出極富個性的作文來。
3.要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
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為自己的習作增加亮點。
4.要讓學生自由表達
作文本無定法,應讓學生自由寫作,放任思維,天馬行空,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過分注重“細枝末葉”,給作文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改變過去命題作文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題、無命題的自由作文。命題材料要多留空白點??瞻c越多,約束就越少,給學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就越開闊。只要從根本上解除了學生害怕和厭倦作文的心理,學生就不會覺得“作文難、難作文”;再加上教師又能調(diào)動和保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種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并給以明確、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充滿了個性、靈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而我們的學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讓學生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要引領(lǐng)孩子們用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觀察,用一顆熱切的心去品味,用一支飽滿的筆抒寫出與眾不同的真情實感,因為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來源于生活。
如何讓生活成為學生個性作文的源泉
廣西崇左市江州區(qū)太平中心小學 陸桂珍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蹦敲矗覀冊撊绾巫屔畛蔀閷W生個性作文的源泉呢!通過兩年的個性作文課題研究,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觀察生活練眼力
魯迅說過:“作文第一需要是觀察”。在寫作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寫作與多彩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增強寫作的實踐性、真實性、趣味性、生活性。這就要求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guān)鍵。因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練就一雙好眼力是非常重要的。
1.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展開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往往容易忽視細節(jié)。而細微的生活細節(jié)正是有實效的道德教育展開的“生長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不放過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生活的習慣。
2.還要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
觀察總會遵循一定的角度,這樣又容易造成主觀觀察與現(xiàn)實生活的落差。因此,學會從多角度觀察生活、全面地觀察、帶著思考的觀察是培養(yǎng)良好觀察生活習慣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交流,不斷豐富學生觀察生活的視角。
3.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工具能將聲音、影像、視頻、動畫等一些基本元素融合起來進行加工處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立體性,這使得語文教師可以將典范化的社會生活片段有聲有色地搬進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方面具有傳統(tǒng)教學技術(shù)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茅盾在《創(chuàng)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幫助學生練就一副機敏的“鷹眼”,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務必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二、體驗生活促積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任何生動形象的語言,應該說也都來源于生活。因此,讓小學生體驗生活,學會做生活的有心人,促進他們對素材的積累,是豐富學生作文語言的基礎(chǔ)。
1.要加強課外閱讀,多方面引路開導
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于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
2.要抓住主題節(jié)日
如“春節(jié)”“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讓學生在歡度佳節(jié)的同時,學會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致描寫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多看、細看,發(fā)現(xiàn)特點,把握特點。
3.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
身臨其境,體會各種活動的布置、氣氛、內(nèi)容、觀眾反響的不同,積累自己的不同感受。比如,學生描寫“六一”慶?;顒拥臅觯鶎懙靡黄蕉?,平鋪直敘,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布置、會場氣氛、主要內(nèi)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這樣有所觀,有所感,學生作文時的語言就富有個性了。
4.讓學生盡情地游戲
喜歡參加游戲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性。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學生在游戲中相當放松,能夠“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這樣積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別具一格。
5.讓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麗的,四季的交替變更賦予了大自然無窮無盡的魅力。社會是復雜的,是易變的,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能豐富學生的視野,也是積累個性作文素材的必經(jīng)之路。
三、抒寫生活有個性
有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在抒寫的時候就要指導學生的進行個性表達。
1.要讓學生解放心靈說出真心話
這是讓學生的作文富有個性的基礎(chǔ),必須做到“我手寫我心”。如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習作的要求是看一幅漫畫后,寫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作文教學中,我就積極引導學生要說“誠實的自己的話”,而不是“鸚鵡學舌”,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由于指導得當,學生都放手大膽寫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有的還分析了這些人對社會的危害以及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等。學生作文實現(xiàn)了千人千面,獲得預期效果。
2.要讓學生打開心扉說出真感覺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敢想敢說,我們要有一顆包容之心,能容納下學生的奇談怪想、異想天開,不能對他們某些超出常情、有違現(xiàn)實的前衛(wèi)想法一概否定,視為異端,從而一棍子打死,我們應積極肯定、接納并加以引導。比如在寫《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同樣是寫參加游園活動,可是學生自身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覺得猜謎語很容易,有的喜歡吹蠟燭,有的覺得“釣魚” 好玩,我們要讓學生想自己所想,說自己所說,寫自己所寫,摒棄那些陳詞濫調(diào),做到思路開闊,構(gòu)思新穎奇特,寫出極富個性的作文來。
3.要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
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為自己的習作增加亮點。
4.要讓學生自由表達
作文本無定法,應讓學生自由寫作,放任思維,天馬行空,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過分注重“細枝末葉”,給作文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改變過去命題作文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題、無命題的自由作文。命題材料要多留空白點。空白點越多,約束就越少,給學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就越開闊。只要從根本上解除了學生害怕和厭倦作文的心理,學生就不會覺得“作文難、難作文”;再加上教師又能調(diào)動和保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種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并給以明確、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充滿了個性、靈性,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而我們的學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讓學生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要引領(lǐng)孩子們用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觀察,用一顆熱切的心去品味,用一支飽滿的筆抒寫出與眾不同的真情實感,因為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