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方
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了新的模式,如何在日常管理及教學中樹立新的理念,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本文基于現階段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優(yōu)勢,以期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網絡時代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變化,以往的輔導員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怎樣在網絡下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高校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是推動高校快速發(fā)展的關鍵。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網絡的意義
1.1 符合社會發(fā)展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到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應引進網絡技術,并通過相關手段對其進行應用。通過網絡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發(fā)展潮流。在大數據背景下,創(chuàng)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發(fā)展有促進作用。
1.2 滲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水平較低,在網絡時代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應優(yōu)化思政體系,并提高教育工作者對思想政治工作建設的重要性。傳統的方式是輔導員開班會并在臺上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學生被動的在臺下聽講,這種方式不利于落實思政工作,且教師和學校領導認識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意義,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覺悟,因此,結合網絡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2 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現狀
2.1 過于傳統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較為保守的,其模式和內容與實際生活脫軌,這種培養(yǎng)學生的模式已無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利用網絡教學已經成為高校的主要教學途徑,但很多輔導員不能夠有效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管理,多媒體的利用較少,且管理模式相對落后,不利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學生的發(fā)展也起不到促進作用。
2.2 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形式化
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輔導員認為專業(yè)課才是學生的重要學習科目,對思政教育缺乏認同。高校在管理和培養(yǎng)學生中對網絡的利用率較少,有的也只是趨于形式化,在網絡時代下,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已經獲得很多輔導員的認可,但任由部分輔導員的行動力緩慢,遲遲不能將網絡資源利用到學生管理中,影響了學生的思政教育。
3 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建設
3.1 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
在網絡時代下建設高校思政體系能夠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但對輔導員提出了挑戰(zhàn),首先要求輔導員能夠與時俱進,時刻為自己充電,因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在校的首要管理者,只有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輔導員的語言、行為和思想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因此想要構建思政教育體系就要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強化輔導員的網絡思想,并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樹立長遠的管理目標和理念,進而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3.2 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1)消除不良信息。在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過程中,需要利用網絡進行構建,但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環(huán)境較差,想要順利建設思政教育體系,應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并地質不良信息,例如:黃色信息、反社會團結信息等,進而凈化學生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安全健康的網絡下學習。
(2)傳承傳統文化。在網絡給人們帶來便利條件的同時,我國傳統文化也受到沖擊。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了解并學習外國文化,對于嘻哈、芭蕾等文化盲目推崇,導致我國傳統文化得不到傳承和活化。一些國家利用網絡對本國文化進行宣傳,甚至扭曲事實,不利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因此,在網絡時代下,應將我國傳統文化放在首要位置,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管理,使學生學習到我國傳統文化,并熱愛我國文化,進而達到培養(yǎng)目的。
3.3 重視網絡道德教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交際的主要平臺,在網絡平臺上人們可以隨意發(fā)表自己對社會或對新聞事件的看法,也正因如此,一些具有負能量的、反社會主義的不法分子在網上攻擊國家、傳播負能量。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言論自由的今天,人們就是網絡信息的傳播者也是發(fā)出者,高校應加大力度宣傳網絡道德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學習生活。
3.4 更新管理學生模式
傳統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輔導員應改進管理模式并優(yōu)化培養(yǎng)方法,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學習到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念。高校想要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就應注重對輔導員管理班級相關內容的改革,減少陳舊的管理觀念給學帶來的思想落后,進而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
3.5 完善網絡平臺
高校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時應完善網絡平臺,并在網絡基礎上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首先應建設硬件設施,保證高校具備相應的網絡設備和上網條件;其次,學校應培養(yǎng)輔導員的上網能力,使輔導員能夠利用網絡進行管理,也可在班會課上與學生一起學習網絡知識,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進而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3.6 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形式
高校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過程中,應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調整培養(yǎng)模式。這就要求輔導員改變班級管理形式,并完善教育體系,首先應明確管理理念,將學生作為獨立的主體,圍繞學生組織相關的班集體活動。并在學生專業(yè)課壓力不大的時候組織其主動學習毛澤東思想、社會核心注意價值觀內容等,并讓學生將感悟與體會互相分享,促進整個班集體的進步;其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應貼合實際,無論培養(yǎng)模式和管理內容怎樣改進,都應在將思想內容貫徹并落實。
3.7 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察,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考試成績已不能成為教師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因此,輔導員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表現進行考察,還要對學生的課下表現進行評價,通過網絡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了解是每一位輔導員的首要任務。輔導員可鼓勵學生對社會事件進行評價,并從言論中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而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若學生的言語行為出現錯誤,不應馬上明令禁止,應與學生加強溝通,并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放下在放松狀態(tài)下與輔導員進行溝通,然后再進一步的對學生進行指導。輔導員在考核學生時,應該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的長度和寬度進行完善。最后在學生畢業(yè)前再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引導,以便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8 共享網絡資源
輔導員在管理學生之前應先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做事方式,并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用網絡的基礎上,很多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很大成果,但這種成效較少,是因輔導員沒有將網絡資源與他人共享,在利用網絡對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將自己的體會和心得與其他教師進行分享。對此,高校應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使輔導員能夠共享網絡資源,這樣有利于建設高素質輔導員隊伍。
3.9 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輔導員的綜合素養(yǎng)直接決定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就要加強對輔導員團隊的建設。首先,高校應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輔導員,建設一支政治理論水平過硬、了解網絡文化特點的輔導員隊伍,并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利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其次,學校應提高網絡技術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在大量使用網絡的同時,應加強對網絡安全性的保護,進而為輔導員和學生提供更安全健康的上網環(huán)境;最后輔導員應更新班級管理理念,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4 總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離不開網絡,高校應培養(yǎng)輔導員的網絡思想,并提高其對網絡管理的利用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上網環(huán)境。輔導員在班級管理中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了解學生的思想,進而更好的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