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偉強
摘 要 生豬屠宰檢疫是肉制品流入市場的最后一個檢疫環(huán)節(jié),肉制品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豬屠宰前檢疫是對生豬的檢驗。在屠宰過程中進行檢疫,重新檢查豬頭、豬蹄和內臟。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人民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關鍵詞 生豬;屠宰;檢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就飲食而言,豬肉制品對畜產品的需求量很大。在日益增多的食品質量問題中,豬肉制品的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生豬屠宰檢疫與豬肉產品質量密切相關。因此,有關人員必須做好生豬屠宰檢疫過程的控制和檢疫要點。生豬屠宰檢疫分為屠宰前檢疫和屠宰檢疫。宰前檢疫措施主要身體檢查和檢疫主要是脾和雌雄同體。目的是確保食品安全。
1 生豬屠宰檢疫工作的基本概念
對生豬進行屠宰前的檢疫工作,主要是對其宰前宰后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同步的檢疫,檢疫的主要工作內容 ,是對生豬進行活全的檢查,包括外表、內臟、排泄物等標準化的檢疫流程。全面做好生豬屠宰檢疫工作,可以有效地確定豬的健康狀況,檢查豬膽、腦炎等常見疾病。從目前的實際檢疫工作來看,能有效控制常見和流行的優(yōu)質肉制品,使疫病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的食品安全,對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和市場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
2 生豬宰前檢疫過程及現實意義概述
2.1 入場檢查
經過運輸進入屠宰場的生豬需要檢查相關證明,如動物檢疫證書,還需持有傳染病疫區(qū)證明。運送到屠宰場后,豬需要佩戴獨立標志,所有檢驗文件都合格,豬可以進入屠宰場。
2.2 待宰階段的檢查
進入屠宰場的生豬管理人員需要對其運動狀態(tài)與精神狀態(tài)進行實時觀察,在屠宰階段,需要分析豬的食欲和活動,根據需要進行個別檢疫活動。檢疫的主要內容包括生豬的呼吸狀態(tài)、皮膚和口腔、食物排泄和體溫。豬在被宰殺前可以隔離一段時間。在檢疫階段,應對生豬個體進行明確的檢查報告,做好屠宰前的飼養(yǎng)管理,避免出現各種問題,使豬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
2.3 宰殺前的復檢環(huán)節(jié)
在正式宰殺開始之前,檢疫人員需要重新檢查豬群的健康狀況,并根據實際需要增加體溫的含量。通過全面復查,“準宰名單”是檢驗合格的豬的健康發(fā)。在檢疫環(huán)節(jié),不合格的豬需要破壞,密封被破壞,和豬無害化處理。
2.4 生豬宰前檢疫的現實意義
宰前檢疫是生豬檢疫中的重要部分,實際檢疫過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進行,屠宰前的檢疫工作應當在標準化現場進行。完全隔離可以用來分析豬的健康狀況,檢測豬是否患病,檢測各種注水豬肉,以避免劣質和有害豬肉進入市場。如果發(fā)現豬在檢疫中生病,就必須有效地將它們與健康豬隔離,嚴格禁止病豬進入屠宰場,防止病原體傳播。通過生豬屠宰前的檢疫環(huán)節(jié),有效地降低了宰后檢疫人員的實際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檢疫工作的整體質量。
3 生豬宰后檢疫環(huán)節(jié)分析
3.1 生豬體表及頭蹄部位的檢查
對生豬頭部進行剖檢需要對其淋巴部位進行檢查,通過將血液內的周圍直接深淋巴,檢查的形狀,顏色和紋理,并觀察是否局部化膿性現象,如炭疽病。然后左、右咬肌檢查觀察了豬囊尾蚴寄生。觀察水皰和潰瘍現象是表面的蹄子和身體。豬皮褪毛后觀察,檢查皮膚紅斑及丘疹等情況。
3.2 酮體檢查
豬屠宰后,需要檢查皮下組織、肌肉和脂肪等部位,觀察是否淤血、感染、潰爛現象。檢查肩前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及股前淋巴結,觀察水腫、淤血、壞死等病變。
從豬內臟中取出三十克的肉樣進行檢查,對其肌肉外膜進行處理,對肌肉纖維進行觀察,看其肉質上有無白色病原蟲體,對其肌肉纖維的延伸方向進行取樣,將取到的肌肉纖維在玻片上平鋪,通過顯微鏡對其壓片進行觀察,看其肉質內是否存在旋毛蟲體。
3.3 內臟的檢查環(huán)節(jié)
屠宰正常的豬心臟呈現出淺棕色或是淡紅色,內臟的質地比較堅固、有彈性。隔離人員需要觀察心肌的顏色,檢查心血的凝固狀態(tài)。有效地控制了口蹄疫的來源和虎的心臟病,提高了內臟器官的質量。
在檢查肝臟時,必須檢測肝臟的形狀、大小、顏色和彈性。檢疫人員需要打開膽管檢查是否有任何擴張,以便我們能夠檢測寄生蟲是否侵入。檢查肺部有無需要觀察肺出血現象,對肺水腫的深入檢查,沒有探索結核和豬丹毒。漿膜需要檢查胃腸,無潰瘍、壞死和出血。通過官方獸醫(yī)的綜合復查活動,對檢疫結果進行分析、記錄,并完成檢疫總結報告,保證了生豬檢疫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4 對檢疫結果進行有效利用
在生豬屠宰檢疫工作過程中,完全宰前檢疫和宰后檢疫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檢疫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屠宰前后的檢疫結果進行探討。檢疫部門應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制定全面的問題解決辦法,對檢疫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提高檢疫工作質量。
生豬肉產品和檢疫,可以有效地滿足豬衛(wèi)生檢疫、檢疫和獸醫(yī)部門加蓋公章的要求,而且還要出示檢疫證書,添加檢疫標志,通過這種程序,可以讓生豬出入檢疫站點進入市場流通。
檢疫后的酮體應根據肉制品的實際病害程度和危害程度,將其隔離到檢疫標簽上。所有檢疫活動完成后,檢疫人員需要完成檢疫工作記錄,記錄檢疫時間和檢疫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記錄保存文件,以便為后續(xù)工作提供檢疫證書。。
參考文獻:
[1]汪偉. 快速診斷技術在生豬檢疫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動物檢疫,2017,34(02):79-80+87.
[2]金桂英. 基層生豬檢疫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 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7,33(01):30.
[3]李曉梅,馬健超,趙乾斌. 基層獸醫(yī)站檢疫生豬存在的問題[J]. 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7(07):31.
[4]靳浩. 提升基層畜牧獸醫(yī)站生豬檢疫檢驗工作效率的探討[J]. 湖北畜牧獸醫(yī),2017,38(05):45-46.
[5]盧偉強. 基層生豬檢疫工作現狀及對策[J]. 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17(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