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素養(yǎng)整體結(jié)構(gòu)的基礎層面。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語言文字,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想在語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得先打好字詞句的基礎,開始進行字詞句積累和初步學會文字運用。而課堂上巧妙引導,更能有效提升孩子進行字詞句的學習和運用。
一、課堂“妙導”,學習用字之精準
經(jīng)典作品往往“語不驚人誓不休”。據(jù)傳福樓拜曾告訴莫泊桑:我們不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表現(xiàn)它,惟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惟有一個動詞;要得到它的性質(zhì),惟有一個形容詞。既然作家們都在努力尋找這個“唯一”恰當?shù)淖衷~,我們在解讀文學作品時,當然就不能放過這“惟一恰當?shù)淖衷~”。在課堂中,如何巧練妙導,既能注重言語形式,又能品味言語背后的心靈世界?下面以兩個例子談談:
《慈母情深》有這樣一句:“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在這句話中,作者用“掏”,表現(xiàn)了母親的貧苦。學生用不同的動作詞,比如“拿”“取”等字替代“掏”。最后紛紛搖頭,一致認為“掏”最恰當?!澳谩薄叭 憋@然不合適,動作太隨意,體現(xiàn)不了母親的貧寒。然而“掏”卻讓我們感受到母親賺錢不易,很珍惜這不多的錢,但她卻讓我買書,一個無私的母愛形象就那么深刻地印在我們心里了。由此可見,作者用“掏”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再如《大自然的文字》中:這些冰川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巖石砸碎,并且把砸下來的碎石塊帶著一起走。一個“爬”字不但寫出了地質(zhì)搬遷,而且還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速度之慢。
語文課堂每一個字,都是具有生命的靈性的,它有聲、有色、有味、有情感。課堂上應該巧妙引導學生去細心地體味、思考、把玩,并從中感受到一種語言的趣味。
二、課堂“妙導”,學習用詞之精巧
漢語具有表意的豐富性,表達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不少同義詞可供選用,適當變換同義詞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如上《秋天的雨》,第一次上這節(jié)課,總覺得教與學都停留在表面的句子賞析,觸摸不到詞句的美。后來我認真反思,教學時是這樣進行的:文中有“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這個句子。我引導學生找個詞代替五彩繽紛。學生立刻找出:五顏六色、姹紫嫣紅、……我緊接著問道:課文中為什么用“五彩繽紛”而不用“五顏六色”呢? 學生進入思考中。教師出示古漢字“繽紛”,讓學生明白“繽紛”指古時候“旗幟后面綴連上彩色的飄帶”。并讓學生想像彩色的飄帶隨風飄拂的“動感”及“變化”的畫面。最后引導學生找文中體現(xiàn)顏色動感的句子。學生從銀杏葉黃黃的“扇哪扇哪”,楓葉紅紅的“飄哇飄哇”,田野像晃動的金黃色的海洋,橙紅色的果子“你擠我碰”,美麗的菊花“頻頻點頭”中恍然大悟,“五顏六色”只有“顏色”而體現(xiàn)不了“變化”, 只有“五彩繽紛”才能把秋雨給秋天帶來的顏色變化這一動態(tài)的過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樣根據(jù)漢語言文字特點,進行實質(zhì)性對比,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感悟是入木三分的,從中感悟詞語表達的技巧,也必定會在今后的學習與寫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課堂“妙導”,學習用句之精妙
一次習作課《媽媽,我想對您說》,一位學生寫道:“您的愛似水,滋潤著我的心靈;您的愛似田,養(yǎng)育著我長大?!睉撜f,這位學生寫得挺不錯,如果就因此點贊一番,也無不可。我上課時,突然靈機一動,在點贊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點撥:你是用了兩個句式相同,字數(shù)大體相當?shù)木渥?,如果能再加上一句,那就是排比句了。接著列舉了一個排比句,繼而恰到好處地講了排比句的特點與作用,然后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修改排比句,經(jīng)過一番推敲琢磨,不少同學寫出了類似這樣的文句:您的愛似水,滋潤著我的心靈。您的愛似田,養(yǎng)育著我長大;您的愛還似帆船,帶著我飄向幸福的港灣。這次巧練妙導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再如教學《花鐘》第一自然段,涉及幾個時間段、幾種花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形態(tài)的。再引導學生體會下面句子的表達方法。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換成“午時花開花了”,“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這樣的方式,表達效果就會單調(diào)、干巴、無趣,而課文:“牽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曇花含笑一現(xiàn)”更生動有趣。我再適時補充訓練材料:________花________(怎樣開放),讓學生充分感受句子的豐富與精妙。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學生在語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就得注重課堂上巧妙引導,進行字詞句的積累和品析運用。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yǎng)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運用字詞句的習慣?!币粋€讀書習慣,一個運用習慣,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核心,為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