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共產(chǎn)黨人具有封建清官難以企及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到“為了小崗村發(fā)展,哪怕犧牲自己生命”的沈浩;從“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谷文昌,到“為了改革開放事業(yè),要殺出一條血路”的袁庚,無數(shù)優(yōu)秀干部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的革命功名觀,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
但也應當看到,現(xiàn)在有一些干部在改革攻堅、推進發(fā)展中失去追求、無所作為,反以“無求”自況。把意志消沉、尸位素餐,視為“淡泊”者有之;把為官平庸、毫無建樹,視為“超脫”者有之;把怕事推諉、圓滑逍遙,視為“曠達”亦有之。安于現(xiàn)狀而不思進取、安坐官位而不想奮進、安享“俸祿”而不愿奉獻,其實質(zhì)往往是求名不成后的失意、爭利不得后的失德、邀功不立后的失志。
對于每一個領導干部來說,奮斗創(chuàng)業(yè),既要淡泊個人的功名利祿,更要擔起人民的福祉重任;既需放下一己的進退去留,更需負起肩上的公權職責。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時與勢,呼喚各級干部必須胸懷民族復興的信念追求,以勇于作為、敢于擔當?shù)钠犯駮鴮懯聵I(yè)與人生的輝煌,讓未來的史家以濃墨重彩記下這個時代共產(chǎn)黨人從政的壯美華章。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