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融鈺集團的忽悠式“央民合作”發(fā)生才一個多月,本周又發(fā)生了中弘股份與加多寶集團等簽署《經營托管及債務重組協(xié)議》卻被加多寶集團斷然否認的咄咄怪事。面對加多寶集團的澄清聲明,中弘股份仍信誓旦旦地聲稱協(xié)議簽署合法合規(guī)、真實有效。深交所為此連續(xù)發(fā)出關注函,要求中弘股份做出詳細說明。中弘股份至此承認協(xié)議已實質上終止。
融鈺集團的假“央民合作”從出籠到敗露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相信此次事件真相的水落石出也不會讓人們等太久。由于加多寶集團的堅決否認,已經可以判定這個《經營托管及債務重組協(xié)議》是假的。正如人們不相信融鈺集團是受騙者一樣,人們也沒有理由相信中弘股份是受騙者,因為如果騙局得逞,最大的得益者恰恰都是受騙者,這不符合設置騙局的邏輯。
融鈺集團的“央民合作”消息一經公布,融鈺集團開盤迅速漲停,第二天又高開3.84%。中弘股份發(fā)布簽署《經營托管及債務重組協(xié)議》消息后,中弘股份開盤一字漲停,第二天巨幅震蕩后又漲停。兩者都有刺激股價上漲的利益訴求,融鈺集團是要為大股東順利轉讓股權創(chuàng)造條件,而中弘股份股價已連續(xù)1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急待股價回升到面值上方,以擺脫退市危機。
現實中哪有這樣的騙局,行騙者甘冒風險就是為了讓受騙者心想事成,如愿以償?這完全不合常理,這種騙局聞所未聞。融鈺集團宣布的“央民合作”中,那個假央企甚至都沒有直接露面過,人們是從融鈺集團口中才知道存在這么一家“央企”。中弘股份一口咬定債務重組定協(xié)議為真,只是因為有一個叫黃偉清的人出面代表加多寶集團簽字并蓋了章。兩家上市公司似乎都很好騙,這種受騙者得益的騙局任誰攤上了都會偷著樂。
利用簽訂虛假合同釋放利好消息以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正在成為一種傾向。因為這是諸多操縱股價的手段中成本最低的。利用資金優(yōu)勢操縱股價,畢竟需要籌備大量資金來炒作,市場風險莫測,搞得不好反而有可能被套住。財務造假的風險更大,編幾個利潤數字不難,但要把所有的賬目都軋平,不留任何漏洞,這個難度很大。證券市場有億萬雙眼睛盯著,只要留下蛛絲馬跡,就難逃法眼。一旦東窗事發(fā),后果不堪設想。
虛構一個假合同相對比較簡單,只要講好一個故事就行了。要想讓這個故事引人入勝,主角一定要有來頭,名字要叫得響,能讓市場廣泛認同。融鈺集團講的是央企中國核工業(yè)集團的故事,而中弘股份講的是著名民企加多寶集團的故事,都是如雷貫耳的主。此前還有雅百特虛構境外工程項目,為了讓故事更逼真,不惜偽造巴基斯坦政要的信函來背書。此類故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故事很動人,藍圖很宏偉,但從來沒有打算兌現過,純粹是為了吸引眼球,有開頭,沒結尾。在騙局被拆穿前,市場效應都是杠杠的。
虛構假合同雖然簡單,但所冒風險卻極大,因為這不僅要過監(jiān)管關,還要過媒體關和群眾關,任何謊言都是經不起仔細反復審視的。雅百特造假造到了境外,以為境外是法外之地,沒法查,結果一樣被查個水落石出。融鈺集團也推脫假央企中核國財在境外,不方便核實。中弘股份則拿出了加多寶集團對黃偉清的委任書,卻沒有加多寶集團的司章。協(xié)議的名稱也顛來倒去,公告與影印件并不一致。他們賭的都是沒有人會去認真查,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鋌而走險,這正是馬克思所描繪的資本逐利時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的本性。
這種利用虛假合同操縱股價的傾向值得投資者和監(jiān)管部門警惕,盡管造假者的如意算盤由于外界的強烈質疑和監(jiān)管部門的及時干預而被打亂,但都已經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后果,給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投資者因為處于弱勢地位,很難識別此類假合同。如何有效防范此類假合同事件再次發(fā)生,這是擺在監(jiān)管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今后對上市公司簽署重大合同應該適用事前監(jiān)管,要求其提供詳盡資料,自證合同的真實性,真實性存疑的合同不能公告。事中監(jiān)管畢竟晚了一拍,一旦發(fā)現有假,不良的市場后果往往已經產生了,而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則很難挽回。防患于未然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