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磊
摘 要:隨著建筑工程項目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結構的形式也變得尤為繁瑣,尤其是對于某些異性結構抑或是超大型結構來說逐漸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對工程以及企業(yè)帶來較大的影響,而這些因素通常來源于管理、投資等方面。隨著BIM技術的脫穎而出,有效處理了這些難題,并且在建筑領域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為推動我國建筑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工程;施工階段
1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日益完善下,從當前BIM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來講,進一步促使相關企業(yè)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同時該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獲得了廣泛的使用。不僅僅如此,相關部門、住建廳等機構在2014年的時候也做出了明確的表示,要加大推行該技術的力度,可見該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有著顯著的效果?;诖耍疚囊阅彻こ虨槔瑥囊韵聨讉€方面對該技術使用到建筑工程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供以借鑒。
2 工程概況
該工程主要位于某城市的中心地帶,同時也緊鄰東西兩路,兩邊分別規(guī)劃了適當面積的綠地。主體的建筑面積在42.8平方米左右,地上建筑面積大概在36萬平方米,地下面積大概為8.8萬平方米,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530米,地上一共有110層,而地下總共有8層,同時基礎埋深控制在36.8米的范圍。由于該工程屬于寫字樓,而且也包含觀光等相關功能融為一體的建筑。該工程主要是巨型框架與型鋼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結合起來的一種結構模式,并且巨型框架主要由以下幾種構件一起組成:第一是巨柱;第二是轉換桁架;第三是巨型斜撐;第四是重力柱;而對于核心筒來說,通常由以下幾種構件共同構成:第一是鋼板剪力墻;第二是鋼暗柱;第三是鋼暗梁鋼樓梯;第四是阻尼器等。
3 探析工程施工重難點
3.1 狹小場地平面組織及協(xié)調管理
該工程存在的空間有限,在開展地下施工的過程中有某段路線無法正常應用,這個時候就需要相關人員對構件做好科學的安排,而堆場規(guī)劃與布置是相關部門值得重視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2 工期緊,時間短,任務重
從該工程的整體結構來看,在實際開展施工的時候會花費較多的人力、財力等,顯然在施工的時候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時間、任務量等。顯而易見的是,工程鋼結構有著較多的特點,例如工程量較大、結構繁瑣等,依據工期要求需要在36個月以內完成結構封頂工作,這樣算下來七天就要蓋完一層,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實際開展施工的時候,由于設計單位在施工的時候會面臨較多的問題,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避免因為設計問題而對相關企業(yè)帶來的損失,并保障工程的整體水平是當前相關部門值得深思的課題。
4 闡述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階段中的運用
4.1 工序模擬
針對某些結構比較繁瑣的建筑工程來說,無論是對結構方式、還是對施工工藝等都提出了諸多的要求。倘若相關人員僅僅對圖紙進行了研究,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少看、漏看等情況,這樣就無法深入了解員工交底的工作情況,在熟練掌握各種操作以后還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模擬出建筑型體,而隨著該技術的脫穎而出恰好完善了這一缺陷,同時也能夠把比較繁瑣化的部位制定出相應的模型,為員工能夠采取恰當的施工手段提供重要的保障。相關人員通過使用虛擬效果圖開展交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施工質量。
4.2 校核現場施工進度
首先,相關人員需要依據工程情況對每道工序做好科學的分配,在開展施工的前期階段,需要準備充足的人員及其材料,為施工工序可以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實際開展施工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施工進度和時間存在的差異值做好認真的比對工作,并認真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成因,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該問題,盡可能確保工程項目可以如期完成;其次,要采取恰當的手段對施工進程情況做好模擬工作,倘若施工工序出現了不科學的情況,那么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對模型的進度進行調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該技術在實際施工時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
4.3 文明施工管理
基于BIM數據平臺的背景下,能夠生動形象的把相關信息呈現出來,同時還為現場施工打下扎實的基礎。顯而易見的是,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動態(tài)性,其安全手段也會在某種情況下發(fā)生適當的改變,這樣就要求相關人員在設計模型的前期階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并和現場施工進行比較,最大程度促使建筑工程可以在安全的狀態(tài)下開展施工。不僅僅如此,在開展施工的前期階段,在對現場平面進行布置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利用BIM模型呈現出道路、線路等,無論對于標識來說,還是就尺寸而言都需要做好科學的標記工作。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自身宣傳、安全手段等都可以清晰的表達出來,并依據實際需要對模型做好合理的布置。
5 未來發(fā)展的思考
5.1 將建筑工程工業(yè)化、模塊化、數字化以實現BIM產業(yè)化
加大推行智能模型數據加工的力度,這樣才可以確保預制件工廠的加工水平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實際開展施工的時候,應當依據廠家的實際需要開展施工,促使建筑工程可以朝著數字化、模塊化的方向發(fā)展。
5.2 基于BIM技術,實現“BIM+”
基于BIM技術的背景下,能夠與相關儀器結合起來共同應用,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檢測質量,并且把存在的誤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而且還實現了“BIM+”的目的。
5.3 共享BIM技術新成果
針對該工程來說,當BIM模型建立完成以后,就可以加大推廣云端共享的力度,在實際工作中有效落實標準化構建模型,及時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重復建模的情況,并對建立的模型要做好深入的研究,直到滿足相關要求以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6 結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隨著21世紀的到來,儼然步入到了信息時代,同時也進一步促使建筑行業(yè)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顯然是運用高科技技術才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而BIM技術滲透到建筑領域中有著顯著的效果,為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繼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馮超.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45~46.
[2] 王宇佳,王佳,于輝.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6(4):89~93.
[3] 呂世尊. 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5.
[4] 王春濤,陳留兵.BIM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南通職業(yè)大學學報,2015(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