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孫哥
3月市場最熱的就是“獨角獸”了。目前我國已經誕生了一批偉大的高科技企業(yè),但因為制度原因,BATJ們都是在海外上市。從市值來看,A股中的創(chuàng)業(yè)板總市值近兩年漲幅很小,而BATJ的總市值則增長了接近兩倍。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如果有一批優(yōu)質的新經濟公司在A股上市,那么A股投資者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有了選擇的權利,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做好投資。在從嚴退市制度下,如“四新”獨角獸入場,將會加速A股優(yōu)勝劣汰。參考360回歸A股的案例,BATJ等公司回歸A股后會產生估值上的明顯溢價。獨角獸回歸和上市后有望享受到較大的估值溢價,我認為獨角獸回歸短期會帶給存量科技股一定的壓力,畢竟市場資金有了更好的選擇,而且現在長線資金對于行業(yè)龍頭個股的偏好已經開始。
市場目前的分歧在于獨角獸回歸A股后,到底是其高估值帶動存量成長股整體估值溢價,抑或是導致投資者集中資金追捧獨角獸,而拋棄部分存量公司,產生 成長股的“一九分化”。理性分析的話,BATJ等回歸A股后,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出A股的“爛公司”,但對現有的成長股龍頭而言,將有望分享獨角獸的估值溢價,成長股內部行情將日漸分化,龍頭為上。這無疑對于一些在A股上市的沒有業(yè)績支撐、沒有良好成長前景的企業(yè)來說是個較大的打擊。
一家公司只有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了價值,才能夠取得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而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企業(yè)成長,犧牲眼球的利益,取得長期的股權增值回報。重點可以關注工業(yè)互聯網、云計算、新媒體、人工智能、生物制藥等行業(yè),操作上注意時機的把握。去年上市的獨角獸公司華大基因就受到了市場的追捧,今年即將上市的藥明康德、寧德時代等公司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相信也會受到市場的格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