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武 杜嘉男
摘要:采取定向遺忘的實驗范式,通過兩個行為實驗考察情緒性記憶能否定向遺忘,情緒性材料的定向遺忘是否與中性材料的定向遺忘存在差異,并進一步探討出現(xiàn)這一差異的原因。結果發(fā)現(xiàn):1.趨近、回避、中性三種實驗材料均發(fā)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強于趨近動機積極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并且與回避動機消極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差異不顯著。2.定向遺忘效應在不同趨近動機強度的圖片之間差異不顯著,且與中性圖片的差異也不顯著。實驗結果表明情緒性的記憶能夠定向遺忘,但定向遺忘效應不受情緒的動機強度的影響。
關鍵詞:定向遺忘;單字法;情緒的動機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378(2018)06004908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6.007
一、引言
(一)定向遺忘的含義及理論研究
記憶與遺忘是人類認知系統(tǒng)中兩個十分重要的部分。記住有效信息和遺忘無效信息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實驗室中研究遺忘的范式主要是1968年Bjork提出的定向遺忘范式,該范式向被試呈現(xiàn)實驗材料,然后給出遺忘或者記住的指示符,要求被試記住或者遺忘實驗材料。當要求被試回憶所有項目時,如果被試在記住指示符下的實驗材料的回憶量大于遺忘指示符下的實驗材料的回憶量,定向遺忘就發(fā)生了。根據實驗材料呈現(xiàn)方法的不同又將定向遺忘劃分為字表法定向遺忘和單字法定向遺忘。字表法與單字法定向遺忘在呈現(xiàn)方式上存在差異:字表法是在學習階段給被試呈現(xiàn)一列字表,然后在隨機呈現(xiàn)記住或者遺忘的指示符;而單字法是在每個項目后立即隨機呈現(xiàn)遺忘或者記住的指示符。二者的機制解釋也存在差異:字表法的多數(shù)研究結果表明引起定向遺忘的原因主要是提取抑制[12]。該理論闡述被試對學習項目的加工不會取決于隨后的指令(記憶或遺忘)。指令出現(xiàn)后,遺忘的項目被抑制,記憶項目被提取,最終出現(xiàn)二者在回憶成績上的差異。目前,對單字法的機制解釋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支持提取抑制機制的,但也有支持選擇性編碼理論的,認為記憶項比遺忘項得到了精細編碼,指令呈現(xiàn)之前在工作記憶中對學習項目進行維持性復述,記憶指令出現(xiàn)后,進行深加工,對記憶項進行精細的編碼。
(二)情緒性記憶定向遺忘的相關研究
Payne和Corrigan使用圖片材料研究情緒性材料對定向遺忘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中性圖片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情緒性材料未出現(xiàn)定向遺忘效應,但是該實驗中并未區(qū)分正性和負性情緒圖片[3],這可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Buml和Kuhbandner使用情緒圖片誘發(fā)情緒狀態(tài)研究積極、消極和中性情緒與定向遺忘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消極情緒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積極情緒下定向遺忘效應減小了[4]。白學軍,王
媛媛和楊海波使用情緒詞語研究情緒一致性對定向遺忘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正性、負性、中性的詞語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5]。通過整理前人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已有的關于情緒對定向遺忘的研究大多是從情緒效價的角度入手,并沒有考慮到情緒的動機維度,即沒有區(qū)分趨近動機強度(高、低)的積極情緒和回避動機強度(高、低)的消極情緒與定向遺忘的關系。Gable和HarmonJones認為,情緒除了效價和喚醒度兩個維度外,還包括動機這一維度。情緒效價和動機維度具有相對獨立性,例如,憤怒屬于一種消極情緒,但是卻與趨近動機相聯(lián)系[6]。因此,實驗一提出如下假設:情緒性記憶能夠定向遺忘,且中性材料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強于情緒性材料的定向遺忘效應。
(三)情緒的動機維度的相關研究
Gable和HarmonJones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提出情緒動機維度模型。研究者認為,情緒的動機維度作為一個單一的維度而存在,獨立于情緒效價和喚醒度,情緒可以通過動機強度調節(jié)其與認知加工的關系,高趨近(回避)的情緒窄化認知加工,低趨近(回避)的情緒擴展認知加工[6]。因此,趨近(回避)的動機強度同樣也會調節(jié)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對認知加工的影響[79]。已有實驗證實,情緒的動機維度會對記憶的范圍(中心信息和外圍信息)產生影響。研究者通過兩個行為實驗發(fā)現(xiàn)積極情緒趨近動機強度較低的個體對周邊信息的記憶較好,而積極情緒趨近動機強度較高的個體對中心呈現(xiàn)的信息有較好的記憶[7]。以此為出發(fā)點,探討情緒性材料與中性材料誘發(fā)定向遺忘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實驗二在實驗一的基礎上區(qū)分了積極情緒的動機強度,動機強度與情緒的喚醒度在概念上直接聯(lián)系,動機強度的高低一般誘發(fā)相應高低的喚醒水平,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為了控制因喚醒度引起的額外變量,實驗過程中控制了圖片喚醒度之間的差異。提出如下假設:情緒的動機強度是情緒性材料與中性材料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存在差異的原因,高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下的定向遺忘效應弱于趨近動機強度低的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
近年來,情緒性記憶能否主動遺忘一直是研究者爭論的焦點。目前對情緒材料以及情緒狀態(tài)如何影響人的定向遺忘,結果還不統(tǒng)一,還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v觀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情緒效價對定向遺忘的影響,較少從情緒的其他維度(動機維度)進行研究。實驗一以此為出發(fā)點,選擇誘發(fā)趨近動機積極情緒、回避動機消極情緒和中性情緒的圖片作為實驗材料,引入情緒動機的方向(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回避動機的消極情緒)考察情緒性記憶的定向遺忘效應。情緒與認知加工的關系可以通過動機強度調節(jié),高趨近(回避)的情緒窄化認知加工,低趨近(回避)的情緒擴展認知加工。實驗二在實驗一的基礎上區(qū)分了情緒的動機強度,研究情緒動機維度的強度在定向遺忘中的作用。本研究對于了解何種情緒狀態(tài)最有利于人們的遺忘,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完善定向遺忘的機制研究,同時還可以將情緒的動機維度的理論研究擴展到定向遺忘等高級認知加工過程中。
二、實驗一:不同情緒材料對單字法定向遺忘的影響
實驗一采用單字法定向遺忘的研究范式,實驗材料為中性圖片和可以誘發(fā)不同情緒的圖片,預期情緒圖片和中性圖片都會出現(xiàn)定向遺忘,但由于情緒性信息的記憶增強效應,相比于中性圖片,情緒圖片的定向遺忘效應會減弱。
(一)實驗方法
1.被試
從某高校微信平臺招募被試21名,男生7人。被試的平均年齡205 ±047。所選取被試的視力或者矯正視力正常,并且都沒有參加過定向遺忘范式的實驗。實驗結束可以得到一些小禮品。為了誘發(fā)被試不同的動機強度,避免生理饑餓感對情緒圖片動機強度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將實驗的時間控制在距離被試最近一次進食的2-4小時。
2.實驗設計
2(指令類型:記住/遺忘)×3(圖片類型:趨近/中性/回避)的組內設計。因變量為被試的回憶成績。
3.實驗材料及儀器設備
從互聯(lián)網圖片網和中國情緒圖片庫 (Chinese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GAPS)[10]上挑選出48張誘發(fā)趨近動機較低的積極情緒圖片(如:風景圖片,寧靜)、48張誘發(fā)趨近動機較高的積極情緒圖片(如:甜點圖片,渴望)、48張誘發(fā)回避動機較低的消極情緒圖片(如:生病場景的圖片,難過),48張誘發(fā)回避動機較高的消極情緒圖片(如:災難場景的圖片,恐懼),48張誘發(fā)中性情緒的中性圖片。
在實驗準備階段,首先對實驗材料進行評定。選取10名本科生(未參加之后的實驗)對選取的每張圖片的動機強度、愉悅度、喚醒度進行 Likert9點評分。其中,動機強度“1”和“9”分別代表“非常想回避”和“非常想接近”,“5”代表中性,從“1-4”代表回避程度逐漸降低,從“6-9”代表接近程度逐漸加深。愉悅度“1”和“9”分別代表“非常不愉快”和“非常愉快”,“5”代表中性,從“1-4”代表不愉快程度逐漸降低,從“6-9”代表愉快程度逐漸加深。喚醒度“1”和“9”分別代表“非常平靜”和“非常激動”,“5”代表中性,從“1-4”代表平靜程度逐漸降低,從“6-9”代表激動程度逐漸加深。根據隨機呈現(xiàn)的方式,對240張圖片進行評定,分4次評定。每幅圖片的評定流程:先呈現(xiàn)一個800 ms的“+”,接著在屏幕中央出現(xiàn) 6s的圖片,要求被試認真觀看,體驗其帶來的情緒,圖片消失后,立即對圖片的動機強度、愉悅度和喚醒度進行評分,評分時間沒有限制。根據圖片評定的結果按照平均數(shù)高低的原則,篩選出符合實驗要求的64張圖片,五種情緒圖片的評定結果如下: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愉悅度的主效應顯著F(4,59)=1 003.66,(p<0.001)。高低趨近與中性圖片的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趨近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987),高低回避與中性圖片的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回避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919)。喚醒度的主效應顯著F(4,59)=35.75,(p<0.001),高低趨近與中性圖片的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趨近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1.000),高低回避與中性圖片的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回避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854)。動機強度的主效應顯著F(4,59)=706.92,(p<0.001),高低趨近與中性圖片的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趨近之間的差異顯著(p<0.001),高趨近顯著高于低趨近;高低回避與中性圖片差異顯著(p<0.001),且高低回避之間的差異顯著(p=0.003),高回避顯著低于低回避。
從評定結果中挑選趨近圖片12張,回避圖片12張,中性圖片16張(其中4張練習圖片),圖片間的喚醒度差異不顯著。
本實驗所用儀器是筆記本電腦,型號為DELL inspiron 14R5421,顯示屏大小14英寸,分辨率為1 024×768,刷新率為85 Hz。采用 Eprime2.0軟件編寫實驗程序。
4.實驗程序
與前人研究定向遺忘的實驗范式相同。實驗程序分三個階段完成:學習階段,干擾階段,測驗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階段:在實驗開始之前先給被試呈現(xiàn)指導語,讓被試熟悉實驗步驟和相關流程。首先,屏幕中央出現(xiàn)“+”(800ms),“+”消失,緊接著呈現(xiàn)2s的圖片,隨后是500ms的空屏,最后是2s的指令(有要求被試記住的“√”和遺忘的“×”)。至此,一個試次結束。40 個學習項目包括12 張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圖片(6高、6低)、16 張中性圖片(4張練習圖片),12張回避動機的消極圖片(6高、6低),隨機呈現(xiàn)在屏幕中央。隨后,被試需要對學習過的項目進行回憶,因此,在實驗準備階段,對圖片進行加工,在圖片的底部加上圖片名,即描述圖片內容的詞語,以便最后被試的回憶。此種處理方式是參照Payne和Corrigan的實驗處理[3]。
第二階段——干擾階段:在準備好的驗算紙上口算進行3007的連減任務,并將結果寫在紙上,持續(xù)時間3分鐘。
第三階段——測驗階段:給被試呈現(xiàn)指導語,要求被試忽略學習階段呈現(xiàn)的指令類型,盡自己最大可能回憶剛才呈現(xiàn)過的所有圖片,回憶的方式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的內容,也可以嘗試回憶圖片下的詞語,并且在答題紙上寫下自己回憶出的詞語或者圖片內容[3],回憶時間5分鐘。
(二)實驗結果
利用SPSS20.0進行數(shù)據分析,對被試的自由回憶成績進行2×3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因素包括指示類型:記住、遺忘和圖片類型:趨近、回避、中性。數(shù)據結果顯示:不同指示的主效應顯著F(1,20)=82.17,p<0.001,η2p=0.804,TBR項目的回憶成績(M=0.52)顯著高于TBF項目的回憶成績(M=0.19);圖片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2,40)=3.52,p=0.043,η2p=0.150,回避圖片的回憶成績(M=0.80)大于趨近圖片的回憶成績(M=0.71)大于中性圖片的回憶成績(M=0.60);圖片類型和指令類型的交互作用顯著F(2,40)=3.50,p=0.043,η2p=0.149,進一步分析簡單效應表明,在中性條件下,定向遺忘效應為:M(記)-M(忘)=0.40±0.07 。在回避動機的消極情緒條件下,定向遺忘效應為:M (記)-M(忘)=0.39 ±0.05。在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條件下,定向遺忘的效應為:M(記)-M(忘)=0.22 ±0.05 。
為了比較三種情緒維度條件下被試的定向遺忘效應,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與中性材料相比,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材料誘發(fā)了更弱的定向遺忘效應(p=0.034);而回避動機的消極情緒材料未出現(xiàn)差異(p=0.923)。
(三)討論
實驗結果顯示,不同情緒條件和中性條件下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5,13]。這說明情緒性的材料也能夠出現(xiàn)定向遺忘效應。但是,實驗一進一步發(fā)現(xiàn),積極情緒削弱了定向遺忘效應,這與Buml和Kuhbandner的研究發(fā)現(xiàn)趨勢相一致,在積極情緒條件下,聯(lián)想網絡被激活,重新激活了要求遺忘的圖片,導致定向遺忘效應的減少[4]。而負性情緒與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差異不顯著,這與楊文靜等人的研究結果不一致[12],與白學軍等的研究結果一致[5]。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實驗材料的控制上產生此差異。本研究在實驗材料的評定時,控制了圖片的喚醒度,而楊文靜等[12]的論文中并未對圖片的喚醒度進行控制,出現(xiàn)差異可能是圖片的喚醒度引起的??v觀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控制了喚醒度和熟悉度,這兩種材料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對于有關喚醒度沒有匹配的實驗材料的研究中,情緒性記憶的定向遺忘是否發(fā)生還存在爭議[13]。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表明,動機強度較高的情緒對于認知加工的窄化起到一定作用,利于個體對中心事件的記憶,窄化注意的范圍,動機強度較低的情緒會擴展認知加工,利于個體對外圍信息的記憶,擴展注意的廣度。因此,可以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情緒的動機維度對情緒材料的定向遺忘效應產生了影響。為了證明這一猜想,本研究設計了實驗二,進一步探討積極情緒趨近動機的強度對單字法定向遺忘的作用。
三、實驗二:不同趨近動機強度積極情緒對單字法定向遺忘的影響
根據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認知加工受到情緒的動機強度的調節(jié)。不同的趨近動機強度(高、低)的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記住圖片的回憶率顯著高于遺忘圖片的回憶率。趨近動機水平高的積極情緒的定向遺忘效應較弱,而定向遺忘在趨近動機水平低的積極情緒和中性條件下較強。
(一)實驗方法
1.被試
從某高校微信平臺招募被試22名,男生5人,平均年齡=22.5±0.53。所有被試都沒有參加過定向遺忘范式的實驗,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為了誘發(fā)不同的動機強度,避免其他因素對情緒圖片強度的準確性造成影響,將實驗的時間控制在距離被試最近一次進食的2-4小時。實驗結束后贈送小禮品。
2.實驗設計
2(指令類型:記住/遺忘)×2(圖片類型:高趨近動機積極情緒/中性/低趨近動機積極情緒)的被試內設計。因變量為被試的回憶成績。
3.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
實驗材料從材料評定的結果中選出40張圖片(12 張趨近動機強度高的積極情緒圖片、16 張中性圖片(包括4張練習圖片)、12 張趨近動機強度低的積極情緒圖片)。實驗儀器和實驗一相同。
4.實驗程序
實驗程序除實驗材料發(fā)生改變,由原來的趨近、回避、中性圖片變成本實驗中所需的高趨近、低趨近、中性的實驗材料,定向遺忘的研究范式并未發(fā)生改變,仍舊沿襲實驗一的操作。
(二)實驗結果
利用SPSS20.0進行數(shù)據分析,對被試的自由回憶成績進行2×3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因素包括(指示類型:記住/遺忘)和(圖片類型:高趨近圖片、中性圖片、低趨近圖片),結果表明:指示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1,21)=74.09,p<0.001,η2p=0.779,TBR項目的回憶成績(M=0.48)顯著高于TBF項目的回憶成績(=0.17);動機強度的主效應不顯著F(2,42)=0.82,p=0.435;圖片類型和指令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2,40)=0.51,p=0.602。
(三)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趨近動機強度的積極情緒條件和中性條件下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都誘發(fā)出被試的定向遺忘效應,這與白學軍等的研究結果一致[5]。但是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結果與實驗假設不符,圖片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趨近動機高的圖片誘發(fā)的定向遺忘作用與趨近動機低的圖片和中性圖片誘發(fā)的定向遺忘作用差異不顯著。這可能說明,動機強度的差異并不是積極情緒與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存在差異的原因。定向遺忘效應的產生并不一定是情緒的單一維度引起,可能是實驗材料的喚醒度和動機維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于個體的定向遺忘。情緒信息的遺忘,會受到情緒材料強度的影響,尤其是喚醒度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的適用性還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在基本的認知加工,如注意范圍,記憶范圍等領域,已經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和接受。但是在認知加工領域的應用還不太普及,還需要更多更進一步的認知加工活動來支撐這一理論[15]。
四、總討論
(一)不同的情緒效價對定向遺忘的影響
根據實驗一,可知:中性圖片和情緒圖片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效應。同時發(fā)現(xiàn),帶有情緒色彩的圖片比中性圖片更加難以忘記,對此可以理解為被試對帶有情緒色彩的圖片產生了情緒記憶增強[1618]。被試對帶有情緒色彩圖片的定向遺忘,表明情緒性信息也能夠定向遺忘。這個發(fā)現(xiàn)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也支持了情緒性材料也能定向遺忘。研究是在效價和動機維度差異顯著的,喚醒度差異不顯著的條件下,采用情緒圖片和中性圖片做實驗材料,發(fā)現(xiàn)情緒圖片也可以產生定向遺忘效應,同時中性圖片的定向遺忘效應大于積極情緒圖片的定向遺忘效應。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同情緒圖片誘發(fā)的不同狀態(tài)(高興或悲傷)會引起被試對于同種事物的注意存在差異。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會擴展人們的認知范圍,會更多的留意環(huán)境中的其他信息,但是在消極(悲傷)和中性(平靜)的狀態(tài)下并不會表現(xiàn)為對周圍信息的關注[19]。對此,可以理解為在積極的情緒下,聯(lián)想網絡被激活,重新激活了要求遺忘的圖片,導致定向遺忘效應的減少。此結果與Buml和Kuhbandner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相一致[4]。積極情緒的個體已被報告顯示出更強的啟動效應[20],產生更多不同尋常的聯(lián)想[21]??偟膩碚f,積極的情緒而不是消極的情緒似乎促進了人類記憶中廣泛的聯(lián)想網絡的激活[22]。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中性圖片誘發(fā)的定向遺忘作用與負性情緒圖片的定向遺忘作用差異不顯著。有研究者認為,優(yōu)先注意負性的威脅性的情緒信息有利于人類的生存,負性的情緒性信息會獲得更多的注意,因此被試會表現(xiàn)出對負性信息的優(yōu)先記憶[5]。從對情緒材料記憶重新激活的順序來看,安全性是個體考慮的深層次加工的前提[23]。人們會極力逃避對自身造成危險的信息,但遺忘指令出現(xiàn)后,人們會盡力去忘記對自己產生威脅的信息,這符合人們逃避危險的動機需求。有利于人們的生存,對人們應對生活中的危險事件能夠起到防范的作用。
研究結果也從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認知抑制假說。在積極的情緒下,聯(lián)想網絡被激活,注意的抑制作用減弱,當無關信息進入到工作記憶中,抑制機制不能很快的使非目標路徑信息的激活衰減,難以將不相關的信息去除出工作記憶中。誘發(fā)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的圖片,對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試會對TBR項目投入更多的認知資源,為了完成隨后的回憶任務,會對TBF項目投入較少的認知資源,因此積極情緒條件下的定向遺忘作用會弱于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作用。
(二)情緒性材料動機維度的強度對定向遺忘的影響
實驗二的結果表明:高、低趨近動機的積極情緒圖片和中性情緒圖片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現(xiàn)象。動機強度的主效應不顯著,趨近動機高的圖片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與中性圖片和趨近動機強度低的圖片誘發(fā)的定向遺忘差異不顯著。動機強度和指令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趨近動機強度的積極情緒圖片和中性情緒圖片下,被試都出現(xiàn)了定向遺忘。情緒性信息和中性信息都可以主動遺忘,這一研究結果與白學軍等[5]的研究結論一致。
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定向遺忘受積極情緒動機維度的調節(jié)作用不顯著,情緒的動機維度在定向遺忘領域的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出現(xiàn)這一結果,猜測可能是情緒的喚醒度而非情緒的動機維度對個體的定向遺忘作用產生影響。楊文靜等人總結發(fā)現(xiàn),一些實驗設置、材料、指導語以及個體差異等物理因素都會對實驗產生影響[14]。縱觀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信息的遺忘,會受到情緒材料強度的影響,尤其是喚醒度的影響。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動機強度和喚醒度共同作用于定向遺忘,但具體如何影響,還不太明確,以后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不同的動機強度和喚醒度如何影響定向遺忘效應。相關研究表明,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得到越來越多心理學家的青睞。在基本的認知過程,如注意范圍,記憶范圍等領域,已經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和接受。但是在認知加工領域的應用還不太普及,還需要更多更進一步的認知加工活動來支撐這一理論[15]。因此,情緒的動機維度在定向遺忘中的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驗證。
五、結論
在本實驗考察了情緒的動機維度對單字法定向遺忘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情緒性記憶能夠發(fā)生定向遺忘,積極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弱于中性和消極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積極情緒條件下聯(lián)想網絡的激活可能是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2.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并未對定向遺忘產生顯著影響。高、低趨近的積極情緒圖片和中性圖片三者之間誘發(fā)的定向遺忘效應差異不顯著。動機強度的差異并不是積極情緒與中性情緒誘發(fā)的定向遺忘存在差異的原因。
[參考文獻]
[1][KG*2]沈德立,宋耀武,白學軍.小學學習成績優(yōu)生與差生有意遺忘中抑制能力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4):1-5.
[2][KG*2]慕德芳,宋耀武,陳英和.定向遺忘中提取抑制的機制:成功提取引起抑制[J].心理學報,2009(1):26-34.
[3][KG*2]PAYNE B K, CORRIGAN E. Emotional Constraints on Intentional Forgett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07(5):780-786.
[4][KG*2]BUML K H, KUHBANDNER C. Positive Moods can Eliminate Intentional Forgetting[J].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09,16(1):93-98.
[5][KG*2]白學軍,王媛媛,楊海波.情緒一致性對有意遺忘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2(1):9-15.
[6][KG*2]GABLE P A, HARMONJONES E. The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of Affect: Implications for Breadth of Attention, Memory, and Cognitive Categorization[J]. Cognition & Emotion, 2010a,24(2):322-337.
[7][KG*2]GABLE P A, HARMONJONES E. The Effect of Low Versus High 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on Memory for Peripherally Versus Centrally Presented Information[J]. Emotion,2010b,10(4):599-603.
[8][KG*2]GABLE P A, HARMONJONES E. ApproachMotivated Positive Affect Reduces Breadth of Attention[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9(5):476-482.
[9][KG*2]鄒吉林,張小聰,張環(huán),等.超越效價和喚醒——情緒的動機維度模型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9):1339-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