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梅
如何發(fā)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來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審美情趣,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經過自己幾年來的的教學實踐與大膽嘗試,對小學閱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給學生平等的地位
小學閱讀教學要以孩子的發(fā)展為本,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合作者甚至是朋友的身份介入課堂,為孩子們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只有在溫馨、平等、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才會發(fā)揮無限潛能,教學才會散發(fā)奇光異彩。
1.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實現(xiàn)對話教學,教師要學會傾聽
要做孩子們忠實的聽眾,認真地傾聽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們自主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fā)言,或互相啟發(fā),或自由組合朗讀……教師只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shù)刈餍c撥。
2.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每個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即時狀態(tài)
教師要敞開心扉與班中每個學生進行對話,要與學生友好相處,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師生之間形成感情、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動,成為合作的伙伴。
3.做一個出色的主持,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談話”節(jié)目的“主持人”
要巧妙地設計話題,鋪墊對話基礎,展開有益而有效的對話。王松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把“‘冒字的理解、體驗”作為話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對話,并以此為導向,極其巧妙地把握話題,逐步深入,交互層遞,使課堂對話以藝術的方式演繹出來,引發(fā)了一個教學高潮。
4.融入文本,要讓學生參與對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效能性”
作為教師,要逐步由“帶著教材走向學生”向“導著學生走進教材”轉變。要運用多種方法,巧妙地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形成濃郁的學習氣氛。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欣賞文本中的絕妙之處,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敢于對文本提出懷疑,敢于質問,敢于批判。
5.拓展文本,學習是一項特殊的活動,有著自己獨特的空間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自然世界,七彩斑斕的各種媒體,富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由此可見,我們的文本正日益呈現(xiàn)生活化、社會化的趨勢,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也使語文課堂的平等對話更具開放性。
總之,平等的對話教學能讓我們真正領略什么是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我們提倡平等對話,給學生的思想一片飛翔的天空,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
二、給學生選擇的機會
如何使語文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激起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新火花呢?十分重要的一點是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多方面的“自主選擇”的權利。教學要在更多的環(huán)節(jié)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構建教師宏觀調控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
1.理解的選擇
在閱讀教學中,因不同閱歷、不同個性的孩子,對課文內容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因為人人都有選擇“理解”的權利。有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則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學法的選擇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學習方法,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利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盡可能多的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效調控,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膶W習條件和環(huán)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覺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并不斷優(yōu)化學法,使學習活動卓有成效。
3.練習方式的選擇
給學生以“練習方式”的選擇,就是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不求統(tǒng)一,但求發(fā)展。在課堂上,學生所面對的再也不是教師指令的、一刀切的、機械性的作業(yè),而是自主選擇、獨立設計、用心創(chuàng)作的作業(yè)。教完一篇課文,向學生提出一些基本的作業(yè)要求,如適當抄寫幾遍生字新詞,摘錄一些文中優(yōu)美句段等,其余則由學生自由安排,盡情發(fā)揮,給學生很大的自由度。這種作業(yè)方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yǎng)。
4.學習伙伴的選擇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個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伙伴,一是考慮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人意愿,更是為了發(fā)揮群體學習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并從小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做法是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的學習伙伴則有學生自愿組合,自己商定。高度的積極性帶來了學習積極性的空前高漲,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互教,善于互學,互爭互評,你追我趕,友好合作,課堂生機勃勃。
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師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淺顯的問題有學生直接回答;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又難以回答的問題,由老師作出恰當?shù)慕忉?,剩下的就作為學習課文的目標。如果學生的問題提不到要點上,教師要舍得放時間進一步質疑,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重點、難點上,讓學生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質疑:
1.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在初讀課文階段要求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而在精讀課文時則要求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語句。
2.對標題進行質疑。俗話說“題好文一半”,經常推敲標題,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結構的能力。
3.在矛盾處進行質疑。語文教材中??此泼軐嵤蔷手P的描寫,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這些矛盾之處加以質疑,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可恩。
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shù)囟嗔粜r間給學生思考,往往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給學生平等的地位,給學生選擇的機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給學生合作的空間,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關注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使全體學生自覺能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發(fā)展了思維,張揚了個性。教得簡練,學得輕松是我們堅持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