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秀紅
我們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俗有“禮儀之邦”之美稱。自古就有“不學禮,無以立”的說法。所謂“禮儀”,是指為使各種人相處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進行,交往中必須有一種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則、規(guī)范。禮儀教育對培養(yǎng)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zhì)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幼兒禮儀?幼兒禮儀是指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guī)范。
(一)為什么要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
1.幼兒可塑性強
3~6歲幼兒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養(yǎng)成期,所以,在這個時候?qū)ζ溥M行教育,更能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2.幼兒園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
幼兒每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老師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們每時每刻都用到禮儀。在良好的禮儀環(huán)境影響下,就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了適時、適宜的環(huán)境。
(二)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對幼兒的好處
1. 促進幼兒自主、自信、尊重他人
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擁有很多很多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他帶來相應(yīng)的發(fā)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的培養(yǎng)
安靜、有秩序的學習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保障。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jié)、禮貌的幼兒,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guān)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
3.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情緒對幼兒的身體生長發(fā)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遇到煩心事時可以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傾訴、分享。那么幼兒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從而健康成長。
4.有利于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通過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要讓幼兒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重禮儀、遵紀守法、顧全大局、尊敬師長、待人真誠有禮,做到“誠于中而形于外”。
二、幼兒禮儀的一些內(nèi)容
(一)基本禮儀
1.基本動作:站、走、蹲、撿、如何敲門、門的開關(guān)、遞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噴嚏、打哈欠等。
2.禮貌用語:您好、再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guān)系、請等。
3.個人禮儀:擤鼻涕、洗手、洗臉、照鏡子、剪指甲、飯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疊放、洗手間的使用方法等。
4.基本交往:打招呼、談話、自我介紹、介紹他人、如何接電話、對弱勢群體應(yīng)盡量幫助等。
(二)家庭禮儀
1.尊敬長輩
稱呼長輩必須用尊稱,聽從教導、體貼長輩、回家和離園的時候打招呼,有長輩陪伴身邊時應(yīng)請長輩先行、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看待大人的錯誤。
2.行為習慣
說話要看對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歸原位,愛惜物品,不浪費,和他人和諧相處,要和家長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緒等。
(三)幼兒園禮儀
1.入園離園禮儀:入園、離園時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問好,道別。
2.課間盥洗的禮儀:自覺排隊洗手,不擁擠、不打鬧。
3.教學活動的禮儀: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要禮貌用語、教學中遵守課堂紀律,服從老師安排的教育教學活動。
4.戶外活動的禮儀:樂于幫助別人、遵守次序。
(四)公共場所的禮儀
1.行走: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邊吃邊走,不隨地吐痰。
2.等候:按順序排隊,不席地而坐。
3.乘車:按順序上車,閑暇后晌,上車時不推不擠、要禮讓老弱殘孕、不脫鞋、不蹬座位、不在車上吃東西、下車提前準備,須他人讓路要接廣,勞駕或請您讓一下等文明用語。
4.乘電梯:不扒門,不劃門,先出后進,不強行擠入不亂按。
三、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將禮儀教育滲透到一日課程中
一方面,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設(shè)計成幼兒喜歡的、易接受的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我們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可以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幼兒在活動中不但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二)在生活中日積月累鞏固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蘊含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禮儀的內(nèi)容決定了禮儀教育應(yīng)是在生活中學得,并應(yīng)用于生活中。因為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jīng)心和未經(jīng)系統(tǒng)設(shè)計安排的,所以沒有集體教育教學效果來得立竿見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復一日的不斷重復,使得我們可以進行長期的規(guī)則,并日積月累的形成和鞏固良好的禮儀。
(三)在游戲中學習,讓禮儀教育輕松起來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的活動,也是最喜歡的活動。對于難以理解社會道德觀念的幼兒來說,教師應(yīng)設(shè)計幼兒容易參與,趣味性濃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使幼兒在看中學,在動中習。游戲可以延伸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讓孩子習得良好行為規(guī)范。
(四)針對不同的孩子,禮儀教育人性化
由于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huán)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yīng),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教育。同時,禮儀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這一過程是漸進的,也是漫長的,因此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能單純地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幼兒,否則,所謂的禮儀將成為童心的枷鎖,成為新的“三綱五常”。
三、培養(yǎng)孩子禮儀需要家園共同教育
孩子們的行為來自對家長和成人的學習和模仿,所以培養(yǎng)孩子禮儀必須從家長做起,家長應(yīng)嚴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有些不良習慣,家長應(yīng)當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及時阻止,但不能一味的打罵,對孩子進行打罵只會起到反作用,孩子有很強的逆反心理。
禮儀教育是孩子在人生之初的“必修課”。真正想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就需要教師作出大量的工作,同時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配合,更需要孩子的實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