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家還是“宅鳥”?
飛去天涯海角還是永駐自家枝頭?每只鳥都要回答這個問題,而它們的觀點不盡相同……
居家好手
在可愛的灰林鸮看來,離開自家地盤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寒風刺骨、食物稀缺,它也總能找到一只冒失的田鼠,并將其一口吞下。
住在松樹林的冠山雀也是“宅鳥”之一。除了在樹皮里找尋昆蟲和幼蟲,它也愛吃漿果。和它一樣,啄木鳥也是全年執(zhí)著地待在同一個地方。它們總能通過在樹皮上啄一個小洞,在里面找到幼蟲來吃。
旅行達人
不過,畢竟食物是有限的,所以并不是所有鳥兒都能駐留下來。于是很多鳥兒每年要進行兩次旅行。秋天一到,它們就啟程飛往南方;待到春回大地的時候,它們便重返北方。
白鸛、歐亞紅尾鴝或者短趾雕就會一直飛到非洲的熱帶地區(qū)。蒼頭燕雀則逗留在地中海周邊國家。當這些鳥向南飛去時,也有其他鳥從更北的地方前來拜訪,比如黑雁。這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雁,它們告別西伯利亞的嚴寒,飛到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品嘗海草的味道。待冬去春回之時,它們又啟程飛回北極。
不能一概而論的情況
某些種類的鳥進行部分遷徙,即它們當中的一部分會遷徙遠行,而其余的鳥則留守原地。如北歐一帶的知更鳥(學名:歐亞鴝)會飛到歐洲南部過冬;而法國土生土長的知更鳥則全年都待在自家院子里。
也有如蒼鷺一樣,幼鳥遠行而父輩留守的情況。再如在冰島繁衍的雷鳥,當它們越冬時,雄性雷鳥會留在海拔較高的涼爽環(huán)境中,而雌性雷鳥則飛到較為溫暖的山谷里。
說走就走
突然遷徙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稱為遷入現(xiàn)象。如果樹上的漿果和種子充足,太平鳥就留居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挪威和芬蘭一帶。但是,一旦食物短缺,它們就會毅然決然地背起行囊,去拜訪歐洲其他地區(qū)。它們有時會成千上萬地登陸法國,在諾曼底地區(qū)咬掉蘋果樹上尚存的蘋果,或者是到阿爾薩斯地區(qū)品嘗常春藤漿果。
永遠在路上
短耳鸮居無定所。它們云游整個歐洲,以鼠類為食。如果某處的食物不合口味,它們就拍拍翅膀另尋棲息之處。一旦找到食物充足的好地方,便暫時居住下來,即便在嚴冬時節(jié)也能繁育后代。短耳鸮不墨守成規(guī),不受時令所限,可謂隨心所欲!無獨有偶,紅交嘴雀也是自由而任性的小“吃貨”,畢生只以云杉的種子為食。為了找到這鐘愛的珍饈美味,它可以翻山越嶺,云游四方。
注意,變身!
為了能夠成功完成數(shù)千里的航程,鳥兒們變身成了真正的超人……
全速成長
當遷徙的念頭撥動著鳥兒們的心弦時,它們便要經(jīng)歷數(shù)次身體上乃至行為上的“大變身”。
一些鳥兒甚至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遠行做著準備。濕地葦鶯、橫斑林鶯和普通朱雀繁殖期較晚,它們的幼鳥從離巢到踏上遷徙征途只有短短3個星期的時間。因此,幼鳥們必須全速成長,遠遠快過初春時出生的其他小鳥。
增肥計劃
此外,鳥兒們在出發(fā)前需要積累大量的脂肪。飛機的燃料是煤油,鳥兒的“燃料”則是脂肪。為了用最快的速度囤積體內(nèi)的脂肪,鳥兒們開始暴飲暴食。如此一來,它們的渾身上下遍布脂肪:肚子、肝臟、胸肌和皮下,幾乎無所不在。不過心臟除外,因為如果心臟脂肪過多,鳥兒就會生病。
很多以昆蟲為食的鳥在遷徙前會改變飲食結(jié)構(gòu),如黃喉蜂虎和鶯鳥,為儲存更多的能量,它們開始以水果為主食。
園林鶯進食過多,甚至會吃到體重翻倍的程度。通常,它們的體重為18克。在穿越撒哈拉沙漠之前,它們的體重能達到36克。三趾濱鷸也是一個大胃王。春天,它們離開南美洲,飛往加拿大北極地區(qū)的筑巢地。出發(fā)前,它們加大食量,從48克增肥至88克,體重幾乎翻倍。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在幾周之內(nèi)從30千克長到60千克的情形吧!對人類而言,這種情況不可能發(fā)生,且對身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對于遷徙的鳥類而言則是正常現(xiàn)象。不過,鳥兒們還是得留心身材,因為太重的話就飛不起來了!就像人們給母雞喂食太多以求增肥,它們就再也飛不起來了。
彈性變化的器官
在這些遠行者的體內(nèi)還發(fā)生著一些不可思議的變化:它們的肝臟和腸部都會變大,以便能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當它們在半路上停下來補充體力時,這項本事能幫助它們迅速增肥。鳴禽的內(nèi)臟器官兩天就可以完成擴容,但黑雁等雁屬鳥類則會花上12天。只是,腸子增長的同時亦會增加重量,因此在出發(fā)前,這個器官又會重新縮短!涉禽和鴨科鳥類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最令人驚異,它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縮小或增大內(nèi)臟器官的尺寸。鳥兒們也會控制體內(nèi)的水分含量,因為這也是飛行的負擔。它們會盡量排出水分以期更加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