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摘? ? ? ? 要] 從古至今,玉器都是貴族身份的象征。因此,很多玉器在制作過程中都經歷了數道工藝,無數次的打磨也使得玉器變成了美玉。隨著玉器的不斷發(fā)展,今天的玉雕師們更是對玉雕有著特殊的情感,無論是雕刻技法還是情感投入都付出良多。針對玉器的雕與琢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玉器的歷史發(fā)展特點、玉石的種類與選擇題材、要時刻把握好玉器的其他藝術特征,希望以此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玉器并喜歡上玉雕。
[關? ?鍵? ?詞] 玉器;雕刻;設計理念
一、玉器的歷史發(fā)展特點
我國的玉雕早在史前就已經形成,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玉雕作品,都有其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中國的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文明的一顆耀眼的明珠,玉在中國的古老文化乃至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可以說中國歷代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過程,其實是將玉與人性相結合,融會貫通的一個過程,更是歷史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
玉器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神器—禮器—飾品—藝術品的四個過程,其文化內涵也歷經了神權禮儀、道德規(guī)范、權力財富、藝術欣賞四個發(fā)展的過程。其中玉禮器是古代先民在祭祀、朝亨、社交、軍旅等重要禮儀活動中使用的玉器,簡稱“禮器”、“禮玉”。這類玉器主要指壁、琮、圭、璋、璜、琥這六種,《周禮》稱之為“六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虎禮西方,以玄璜禮北,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薄吨芏Y·春官·大宗伯》還將瑞信玉器,即朝廷命官的憑證,也作為禮器,稱為“六瑞”。
美石者,玉也!歷來被視為風雅之物,在人們心目中占有著崇高的地位,它不僅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精華,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文化發(fā)展演變的重要見證。
二、雕:玉器的選擇與雕刻工藝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就要了解玉石原材料。常用的有翡翠、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等。各類玉石顏色又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種玉料,有的也夾雜著多種色彩。所以五顏六色的玉器可稱得上溫潤美麗,光彩奪目。各種玉料,大部分都有其基本的色調,如白玉為白色、墨玉為黑色、黃玉是黃色的。還有一些玉料在自身的主色調里,也包含有其他顏色,如白玉料中含有黑、灰、黃等色。因此,在琢玉過程中,對于其中不同顏色玉料的運用非常重要,這也是玉器創(chuàng)作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
從玉的硬度上來分,又分硬玉和軟玉,質地優(yōu)良的玉料,它們的硬度一般在摩氏硬度七度左右。不僅堅硬,而且還有韌性,雕琢都比較費工,但可以琢制到非常精細,靈巧的程度而不致玉折損。從原石的設計整胚到細致雕琢,無不凝聚了雕刻者巨大的心血和時間,且玉石本身就是資源性的,是不可再生的,是需要幾千萬年才能形成的,血統生就奢侈高貴,所以此類玉料都特別昂貴。
玉器在制作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到玉的顏色、硬度等,還要考慮到玉料的形狀、大小、形態(tài),有經過長年在山谷,河水中沖磨而成的卵石狀玉料的籽料,有呈樹枝形的圓柱體珊瑚料等。必須經過人工去綹去臟,將大料開料加工成料型。一塊料是適合于做渾厚、古雅的花熏,還是適合做挺拔清秀的花瓶;是適合做動態(tài)優(yōu)美、衣紋飄灑的嫦娥奔月,還是適合做體態(tài)肥胖惹人發(fā)笑的大肚彌勒佛等均要進行反復推敲。如果作者想既充分利用了玉料的形體,又有巧妙深刻的構思,加以精湛的琢技其作品必定是成功的。反之作品的設計脫離玉料的形體,任憑主觀想像設計,任意塑造,如此一來在設計中是無法完成優(yōu)秀作品設計的,最終會做出很多不倫不類的玉雕作品。同時,還因為玉料不像泥塑那樣可以任意塑造,也不可能像木雕那樣可以連接,所以一旦設計失敗就前功盡棄了??傊?,玉雕的造型設計必須遵循,量形取材這一基本原則。
三、琢:要時刻把握好玉器的多樣藝術特征
玉器在雕刻過程中要把握好它的藝術特征,包括:材質美的把握、形象美的把握、結構美的把握、比例美的把握、曲線美的把握、抽象美的把握、工藝美的把握等。并且在雕刻過程中還要把握好玉雕造型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點的視覺要素、線的視覺要素、面的視覺要素、體的視覺要素。
玉器藝術風格是通過玉器作品表現出來的,從而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有時候可以說不同的時代造就出不同的藝術,很多玉器在不同的時代下也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成就,這要歸功于每一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的獨特性。不同時代的玉器藝術風格,是玉器作品在整體上所呈現出的時代面貌,每一種風格都是玉雕對當代的文化、歷史、人文、地理、民俗等感悟的具體表現,例如新石器時代玉器表現的神秘風格、三代玉器表現出的理智化風格、漢代玉器表現得雄渾豪放與迷信化風格、遼金元時期玉器表現的民族化與地域化分格、明清玉器所表現的生活化與精品化風格。由此看來,玉石雕刻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就是設計師同玉石對話的過程,同時也是設計者與中國幾千年玉石傳統文化對話的過程。當一件作品展現在觀眾面前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的外形輪廓,看它是否符合美的章法,章法布局是否合理得當,遵循形式美,對稱美,從而使作品生動、有趣味,成為藝術水平較高,且有文化內涵的玉雕精品。
古人云,人不學不知義。其實雕和琢,對雕刻者來說其實不僅僅是在雕玉,雕是雕玉體,琢是琢其靈魂。雕是手段,是物質的表現,而琢是挖掘精神層面的東西。只有細琢出來的玉雕作品,才有靈魂才有生命力,才稱得上是藝術品,沒有藝術靈魂充其量也只是工匠技藝的作品。好的玉雕藝術。體現的是制作者的文化學識、藝術修養(yǎng)、雕琢能力,只有這樣雕琢出來的作品才能成為藝術。只有這種形神兼?zhèn)涞恼淦凡艜S著時間變得越來越珍貴。
琢磨玉器,又何嘗不是在琢磨人生!人生是一場修行,琢磨玉器更是一場修行!
參考文獻:
[1] 蔣一夫.玉器雕刻與設計方式研究 [J].藝術評鑒 ,2017(14):177-178.
[2] 孔德安.中國古代玉雕的技術美特征[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7(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