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jié)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變,但不論如何變,擔當精神仍是這個社會的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少數(shù)人缺乏進取精神,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甘愿做“不出事就是政績”的“平庸官”;有的缺乏開拓精神,不敢有絲毫創(chuàng)見性突破,滿足做四平八穩(wěn)的“太平官”;有的缺乏挑戰(zhàn)精神,不敢迎難而上,遇到問題繞著走,習慣做困難矛盾面前的“推諉官”。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堅決抵制,努力克服,爭做新時代的擔當干部。
新時代要有新?lián)?,一要敢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quán)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連,有權(quán)必有責。看一個領(lǐng)導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敢于擔當是一種膽識、一種魄力,需要無私無畏的勇氣,更要有遇事不回避,勇于擔責的政治素養(yǎng)。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要迎難而上不能有絲毫退避,要全力以赴不能有絲毫懈怠,這是對事業(yè)心、責任心最直接的考驗。對待困難和問題、艱難和險阻、矛盾和糾紛,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確保不誤事、不怕事、不出事,要拿出一種“亮劍”的精神,一種壯士斷腕的決心,一股動真碰硬的狠勁,把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履行好。
新時代要有新?lián)?,二要樂于擔當。毛澤東同志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精神凝聚氣質(zhì)、通達未來,是事業(yè)的進步之基、發(fā)展的動力之源。擔當精神既是黨員、干部的重要品格,也是激發(fā)動力、聚集合力、進發(fā)活力的精氣神,還是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情懷,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于各級領(lǐng)導干部來說,有擔當,還要樂于擔當。樂于擔當是一種赤誠。領(lǐng)導干部應當自覺地挑重擔、攬責任,做事業(yè)的開拓者,不做旁觀者,不當局外人,真正以赤子之心、真誠之意,自覺置身其中,把擔當視為一種成就自我、成就事業(yè)的快樂之舉。
新時代要有新?lián)?,三要善于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lǐng)導干部有了敢于負責的膽量和氣魄,固然可嘉。但是,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負責,還需要有善于負責的本領(lǐng)。善于負責,必須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確,與新時代的要求和所肩負的責任相比,領(lǐng)導干部中仍有部分同志在自身素質(zhì)和執(zhí)政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或差距,克服“本領(lǐng)恐慌”依然是當前干部隊伍建設中的一個緊迫課題?!按蜩F必須自身硬”,肩膀硬、腰桿直,不僅要一身正氣,還要與時俱進,善于學習,才有新招,有底氣,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區(qū)、社會轉(zhuǎn)型期,更好地帶領(lǐng)人民共同努力奮斗,并切實把擔當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