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振峰
背后推孕婦,腳踹電梯門,鬧事美航班,縱火燒房子……這一個個“熊孩子”的舉動或許只是一時的惡作劇,卻可能引發(fā)極其嚴重的悲劇事件。更不可理喻的是,通常,這些“熊孩子”背后還站著為其撐腰的“熊家長”。
斯賓塞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進行正確教育的主要障礙不在于兒童,而在于家長。每一個“熊孩子”的養(yǎng)成,都是嬌生慣養(yǎng)的結(jié)果;每一次“熊孩子”的禍害,都是教子無方的必然。正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對孩子犯錯過分包庇縱容,“熊孩子”才會愈發(fā)驕縱蠻橫、有恃無恐。縱容小惡,終成大患。
痛定思痛,這些“家教之失”也引發(fā)了我們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最可怕的就是為人父母卻無須經(jīng)過考試。他們忘了,孩子終歸要獨自走上社會的,你可以縱容他,可社會不會,法律不會。盡可能讓家庭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監(jiān)獄。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教養(yǎng)和規(guī)矩,才是原生家庭傳承給孩子最原始的靈魂,也是愛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對孩子的養(yǎng)育,不僅僅是保證他們吃飽穿暖、不受傷害,更多的時候是要保護他們的認知不會跑偏,人格不被扭曲,善良不被淹沒。家教的缺失,在給社會帶來公害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被別人極端教育的危險境地。
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稚嫩的小樹,如果一再縱容包庇他,就像給樹一味地施肥澆水,那么樹的枝丫就會肆意生長、胡亂伸展。因此,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不但要嚴管善教,對孩子失良的言行舉止予以矯正,及時止損,更應該以身作則,涵養(yǎng)家風,潛移默化地為孩子樹立是非觀念。為人父母,要時常檢視自己的行為,做好自我管理,孩子就會因為對父母的信賴而追隨和模仿,家長就能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為他們掌舵、升帆和領航。
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它不是單純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培育他的敬畏之心。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只有懂得自律與理智,樹立規(guī)則意識,孩子將來才不至于誤入歧途,輸?shù)粽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