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陽
【摘要】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作為神童到天才音樂家,上帝對他的寵愛從未離開。本文從莫扎特協(xié)奏曲第二十首《d小調協(xié)奏曲》(K466)入手,分析莫扎特作品的特點,對西方鋼琴藝術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和研究。簡單介紹了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特征。介紹了莫扎特的《d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并對比介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特征并總結。
【關鍵詞】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莫扎特鋼琴協(xié)奏曲
與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以及變奏曲相比,是鋼琴協(xié)奏曲的藝術價值更高,很多資料文獻都提到莫扎特的鋼琴協(xié)奏曲能與他的歌劇相媲美,首先因為是鋼琴協(xié)奏曲這一形式涵蓋了樂隊與鋼琴,具有交響樂效果,但由于“協(xié)奏”要求鋼琴與樂隊之間的配合,不同于交響樂。莫扎特善于運用不同的樂器來寫作交響樂,所以用交響樂的寫作方法來創(chuàng)作協(xié)奏曲,氣勢恢宏。莫扎特一生共寫下27首鋼琴協(xié)奏曲,大部分是在維也納時期完成的,很多歌劇也是在這一時期寫下,這也是他的創(chuàng)作頂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進,莫扎特的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水平也不斷提高,后期的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更富有交響性,樂思更加連貫,表達能力也更強。莫扎特小調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僅有兩首,即《d小調協(xié)奏曲》(KV.466)和《c小調協(xié)奏曲》(KV.491)。其中第二十首《d小調協(xié)奏曲》很受歡迎,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下面筆者將具體探討分析這首鋼琴協(xié)奏曲。
二、莫扎特d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
(一)作品概述
莫扎特d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K466)又稱第二十首協(xié)奏曲,于1785年2月10日在維也納創(chuàng)作,維也納時期是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巔峰時期。d小調協(xié)奏曲是莫扎特最為著名的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貝多芬對此曲的評價極高,并且曾經親自指揮過,他的一些音樂思想也深受這首曲子影響。莫扎特很少采用小調來進行創(chuàng)作,此曲中所包涵的樂思在莫扎特的眾多作品中也顯得與眾不同。全曲演奏下來約34分鐘,樂隊編制有長笛(Fl.),雙簧管(Ob.),大管(Fag.),圓號(Cor.),小號(Tro.),定音鼓(Tim.),小提琴(Violino),中提(Viola)和大提(Violoncello e Basso)。第一樂章中開頭由提琴組奏出低沉壓抑的背景,三連音給人黑云密布即將有大事發(fā)生之感,讓人想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在第一樂章結尾鋼琴自由發(fā)揮,彈奏華彩段落。第二樂章是慢板,莫扎特少見的提名“浪漫曲”,結尾也附有華彩部分,這兩處華彩段落演奏家多采取貝多芬編寫的華彩樂章版本。第三樂章是活潑的快板,可以用情緒激昂來形容。
(二)《d小調協(xié)奏曲》不同版本演繹
d小調協(xié)奏曲自古至今都有許多演奏家和指揮家在音樂會上演奏,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不同的演奏家也會演繹出不同的樂曲風格。在本文寫作過程中,筆者搜集了一些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的視頻,閱讀總譜,并反復觀看揣摩。列舉了三種人們較為喜愛的,知名度比較高的版本,分別是古爾達,內田光子,席夫三人的演奏,分別進行探討和對比。
1.古爾達版
奧地利鋼琴家古爾達(Friedrich Gulda)演奏風格別致,演奏時常不穿禮服而是選擇黑色套頭毛衣,頭戴小圓帽,以及一副時尚的墨鏡,十分另類。也許王羽佳演出時著裝個性化的風格早有人開了先例,古爾達的著裝同樣和莊嚴高雅的鋼琴不相符。古爾達從最開始彈奏古典音樂到后來醉心于爵士樂,就一直嘗試將古典樂和爵士樂融合在一起,有自己的一套音樂見解。他天生任性瀟灑,特立獨行,行徑古怪,被描述為“塞爾維亞皮條客”。這種性格也反映在他的音樂中,他不拘泥于古典的莊嚴形式,彈奏莫扎特時也有一股爵士味。古爾達有一雙大手,彈奏快速跑動的八度時手幾乎看不到太大的變化,毫不費力,琴技高超。演奏的強弱對比也是不動聲色但十分清晰。在演奏d小調協(xié)奏曲中,雖然面部表情變化不大,卻很好的,甚至是感覺很隨意的表達出來莫扎特的樂思。古爾達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演奏悲傷的小調旋律時眉頭就會皺起,如第51-52兩小節(jié)的弱音,短暫但給人一種極其凄美的感覺,他深陷這種情緒之中。d小調協(xié)奏曲中基本上沒有過于活潑的旋律,從頭到尾古爾達都是嚴肅面孔??赡苁且驗樗氡磉_這首協(xié)奏曲本身的特點就是嚴肅的,在浪漫曲部分古爾達的演奏也是帶有一種揮不走的沉重,這表現在他的和弦彈奏得很重而且沒有抬手,左右手翻覆跨越的精彩段落時也沒有人們期望中的激情,而是凝重地下落與抬手。但他在演奏莫扎特第26首鋼琴協(xié)奏曲時就顯得活潑很多,時而隨著音樂的情感挑眉微笑,雖然姿態(tài)和著裝依舊隨心所欲。古爾達版的d小調協(xié)奏曲在我看來最大的魅力在于他本人眉頭緊鎖時便和鋼琴融為一體,仿佛告訴我們,莫扎特的哀傷也是這樣不動聲色的,這樣內斂的,古爾達理解了,并以這種形式呈現給我們。
2.內田光子版
著名日裔鋼琴家內田光子以演奏莫扎特而聞名,她手下的莫扎特具有女性的柔美,她演奏的d小調協(xié)奏曲中沒有特別突出的重音,整體趨于平和。莫扎特的經典顫音結尾,內田光子演奏時頭也總隨之抖動,很有旋律的動感。內田光子演奏的鋼琴相比男性演奏家聲音上顯得較為輕柔,沒有過多的炫技。她的演奏風格著重表達內心而非炫人的技巧,德國《法蘭克福公共報》曾評介內田光子詮釋的莫扎特最寶貴的一點就是能“在技巧與主觀、活潑與感性這矛盾的兩者之間取得最有利的平衡”。在我看來內田光子手下的鍵盤最能體現出協(xié)奏曲中的歌劇性,因為內田光子的演奏極有歌唱性,旋律連貫,有時嘴里也會禁不住喃喃自語。她一雙瘦弱的手無論在指揮時還是彈奏鋼琴時都顯出很強的控制感,尤其是指揮樂隊演奏時,她的兩臂總伸的很長,有韻律地揮動,仿佛音樂可以用手抓住一樣。光子手下的跳音也值得欣賞,在第二樂章主要部分有很多地方她非常完美的表現出跳躍,十分靈動輕巧,盡管原譜有些地方并沒有標注,很多單音旋律內田光子用回旋音加以裝飾,加強這種少女般的活潑,富有歌唱性。在她這種極強律動感的帶領下樂隊演奏者們也都情不自禁地晃動著身體和腦袋。內田光子給人帶來的是一個小天使般純潔美好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