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彩萍
[摘 要] 培養(yǎng)技能性、實踐性人才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發(fā)展的新要求。中職教師需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實踐能力。中職法律教師擔任人民陪審員有利于強化教師法律理論知識,增強以訴訟程序解決糾紛的能力,搭建社會教學平臺,是法律專業(yè)實踐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中職; 法律教師;專業(yè)實踐;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8-0038-01
為了加快建設一支適應職業(yè)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促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教育部早在2006年就提出中職教師到企業(yè)實踐的意見。根據該意見,筆者走出校門,擔任法院人民陪審員,從參加開庭審理這一訴訟活動體會到中職法律教師參加專業(yè)實踐是在職培訓非常有效的形式,是提高法律教師專業(yè)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中職法律教師和法律教學的現狀
在中職課程體系中,法律屬于公共基礎課中的德育課。中職學校普遍重專業(yè)技能課,輕公共基礎課。法律課往往也不被重視,學校分配的課時少;配備師資時,大多安排非法律專業(yè)的人員講授,這些教師既不具備系統(tǒng)的法律專業(yè)知識,更不可能有法律專業(yè)實踐經驗。為數不多具有法律專業(yè)背景的教師,雖然有法律專業(yè)理論,但缺乏法律專業(yè)社會實踐鍛煉。所以法律教學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案例多是網上下載,教學內容呆板無趣,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同樣是重視技能課,輕公共課,法律專業(yè)性強,內容多是條文,比較枯燥,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不能很好通過教學使學生達到學法、知法、用法的法律教學目的。
二、中職法律教師專業(yè)實踐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法律教師兼任人民陪審員,既要履行作為教師的職責,開展教學活動,又要履行人民陪審員的職責,接受法院的管理。法院每年定期對人民陪審員進行業(yè)務培訓,如舉辦專題講座“人民陪審員怎樣參加刑事、民事審判”“審理民事案件的證據規(guī)則”“如何進行離婚案件的調解”等,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業(yè)務素質。安排參加開庭審理,在開庭審理、合議庭合議這些訴訟活動中,學到了如何處理庭審中突發(fā)事件、安撫當事人情緒激動等問題。如何依據《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程序法審理民事、行政案件,如何依據民法、行政法律法規(guī)、勞動法等實體法解決民事、行政、勞動爭議糾紛,如何依法做好調解工作。筆者擔任人民陪審員以來參加了200多起民事、行政案件的審理,豐富了社會工作閱歷,完善了法律專業(yè)知識,增強了從法律角度認識問題和解決糾紛的能力。所以法律教師兼任人民陪審員是提高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中職法律課通常以案例教學為主,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了解法律、認識法律,明白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是依法參加審判活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筆者通過參加每起案件的庭審,掌握了許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改變了原來案例匱乏且單調的情況。一方面作為法律教師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法律知識,講課更加得心應手了。另一方面,由于課堂教學選取的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效果明顯提升。如講到民法時,筆者就舉了親身參與審理的案件,太原一個女士的銀行卡上的4萬元人民幣在廣西南寧被人取走了,她找到辦卡的某支行,銀行答復是不予理賠,原因是銀行卡所有人保管不善泄露了密碼。因此,銀行卡的所有人將該銀行起訴到法院。在法庭審理中,通過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合議庭合議,最后認定的案件事實是:持卡人發(fā)現錢被人異地取走了后,盡管是凌晨1點,還是選擇報警,報警后到離家最近的自動存取款機上往被他人異地取走錢的銀行卡內存了10元。這一行為證明銀行卡在當事人手上,他人異地無卡取走錢說明銀行的卡做得精密程度不夠,被仿冒,因此過錯方在銀行,銀行應承擔過錯責任,給當事人以賠償。當事人小小的舉動使她贏得了這場官司。通過該案例學生從中不僅學到了法律知識,也明白了遇到同類型的事情應該怎么做,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筆者身為中職法律教師,兼任人民陪審員,這樣的雙重身份能夠架起法官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學生遇到法律問題,就想利用學過的法律知識,嘗試解決。比如,某學生的姐姐要離婚,兩人已分居多年,且老公患有精神病并正在住院接受治療,請求筆者幫忙。一般人離婚,雙方先協商,協商不成,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患精神病正住院接受治療的離婚情況,筆者覺得復雜,請教法官,經進一步了解,得知她在婚前并不知道老公患有精神病。法官建議訴訟請求不要主張解除婚姻關系,而是改為確認婚姻無效,并列出了需要收集的證據。還有學生家長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需要賠償,保險公司給出了賠付數額,學生不知是否合理。筆者及時與法官溝通,法官告知如果判決給付的具體項目、標準、最后總額。學生對比后決定不起訴,與保險公司協商處理。學生面臨類似的法律問題有很多,都得到了相應的幫助。
(四)有利于搭建社會教學平臺
利用擔任人民陪審員參加法庭審理的便利,對公開審理且比較典型的案件,可以組織學生去旁聽,通過旁聽使學生從書本到實踐,從抽象的法律條文到法官、律師、當事人具體的法律運用,從課堂講解“民事、行政訴訟法開庭審理的幾個階段”,到法庭開庭審理時親自觀摩實際的全過程,使學生既鞏固了在課堂學到的程序法,又學到旁聽案件涉及的民法、勞動法等實體法。另一方面便于請法官走進學校做法律專題講座,講解身邊發(fā)生的法律問題,如買賣盜版的光碟、信用卡透支非法拘禁債務人討債、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家庭暴力等,通過講解這些內容使學生明白什么是違法與犯罪,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