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妮
[摘? ? ? ?要]實施新課標以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反映在美術繪畫技能教學中,就是主動畫畫觀念的確立、繪畫多種形式的興起。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試圖指出實施繪畫教學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論述在新課標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繪畫能力的途徑為:關注生活——指導學生在繪畫中求“真”;重視積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求“實”;更新觀念——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求“變”。
[關? 鍵? 詞]新課標;繪畫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7-0011-01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繪畫教學中強調個性寫作,特別是采用不同形式表現(xiàn)各類的主題,卻給波瀾不驚的繪畫教學送來了一股春風。但也由此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形體不準、構圖空洞無物、色調特征不鮮明等等,都是學生繪畫中常見的毛病。因此,教師的主導任用尤其重要。對學生的指導,更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系統(tǒng)地、專業(yè)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白如何教,教什么,為什么教。
一、關注生活——指導學生在繪畫中求“真”
新課標實施建議也提出,“學生的畫畫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生活是繪畫的源泉,學生繪畫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應該源于生活。生活也是畫作的最大財富,想象應是現(xiàn)實的延伸。所以我們必須大力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多角度細致地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多寫生活隨筆,磨礪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真”,包含了客觀再現(xiàn)、主觀表現(xiàn)兩個主要的方面。實現(xiàn)了這種“真”,也就為“善”和“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漫長的繪畫發(fā)展史中,不管是何種風格、何種主義,都將“真”看作是一個重要的追求。
二、重視積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求“實”
1.誦讀藍本,吸收精華
要讓學生學會讀書,讀一些有用的書,讀好書。課本中有許多名家精品,豐富的內涵、巧妙的構圖,都為學生的積累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材料。特別是藝術語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應該要求學生反復品味,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
2.走進名作,博采眾長
中外名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走進名畫,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畫作素養(yǎng),還能讓學生了解多彩的社會風情,更能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鍛煉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名作的導讀,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名作入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凡·高的《星夜》等,進而引導學生欣賞其他名作。
3.關注媒體,感受精彩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任何人的認識都源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對于人生閱歷相對較少的學生而言,他們不是缺少想象,而是沒有想象。媒體、網絡能夠通過文字、圖形、圖像、影像的運用為學生提供海量信息,激發(fā)他們對周邊事物的興趣,進而使其產生創(chuàng)作愿望。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形式,信息量非常豐富,都應該是學生積累的對象,把它適當?shù)剡\用到繪畫中,還能增強時代氣息。
三、更新觀念——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求“變”
1.關注過程,注重體驗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新課標的一個要求。繪畫是一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什么審美體驗,對于他的繪畫態(tài)度和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繪畫指導中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擴展思維,擴大創(chuàng)作的空間。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文化衫的設計制作》時,引導學生利用家里的舊T恤,以參加校運會為主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設計制作班服,共同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大家一起動手制作參加校運會的班服。學生覺得饒有趣味,躍躍欲試。在內容和形式上,應該給學生提供寬松民主的土壤,引導學生樹立“真實、真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成功之作,及時鼓勵,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獲得“愉悅的”而不是“痛苦的”感受。
2.開放評價,共同提高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養(yǎng)成相互交流的習慣,對自己的畫作進行審讀、反思、主動吸納、辯證分析他人的意見。樂于展示和評價各自的繪畫成果”。這就要求學生成為評價活動的主體,使學生在切切實實的討論和評價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教師應以“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同學生一起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學生自評、互評、交流、對話,使學生在評價中澄清模糊的認識,明了繪畫的要求,學習繪畫技巧,提高繪畫水平。
在教學實踐中,我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歸納,不斷地了解,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美術教學真正地融入生活,并高于生活,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心靈的陶冶,也使美術教學成為我的一種樂趣,一種追求。
參考文獻:
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