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吉心
時間,真是偉大的,它最終成全了我少時這遙遠的夢想。
那是8年前10月的一個深秋,一個秋色清冷的早晨。英倫大地,草木蕭瑟,落葉繽紛,山川到處彌漫著安然肅殺的色調(diào)。晨霧籠罩下的小小村落——林肯郡鄉(xiāng)下伍爾索普村,一身輕紗素裹迎來了我們一行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
伍爾索普村是一處風水絕佳的寶地,一處圣地。它是17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近代科學的鼻祖、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科學大家——艾薩克·牛頓的出生地,也是萬有引力定律誕生的地方。
伍爾索普村子不大,但挺古老,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了。伍爾索普村子挺偏,但名氣不小。自從科學巨匠牛頓成為科學大家之后,這偏僻古老的小小村落也隨之聲名鵲起,游者如云。
此時,晨霧已緩緩散去,陽光普照。放眼望去,山村容顏盡顯,山路蜿蜒,丘陵逶迤,山間淺谷中林木與民宅相間,錯落有致,非常雅致,十分靜謐。
牛頓的故居老宅就在村頭的一個漫坡隆起的山丘上,一條幾十米長的窄窄的土路逶迤而上。順路前行,一邊是青黃相間的草場果園,一邊就是久經(jīng)歲月洗禮的牛頓老宅。
牛頓的老宅在小路的盡頭,高大敦實,古老經(jīng)典,坐東朝西,灰白色的屋墻,暗黑色的屋頂,左右兩端煙囪高聳于房屋之巔,屋頂上的窗戶猶如一雙眼睛窺視著窗外風云變幻的大千世界。走進牛頓的故居,展示的是他的母親弟妹們的臥室、餐廳和廚房以及介紹牛頓工作生活的實物和圖片資料等。
1642年的圣誕節(jié),牛頓就降生在這棟石砌的小屋里。
牛頓祖上是個自耕農(nóng),他從小家境貧困,命運多舛。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因為母親早產(chǎn),他童年瘦小,兩歲時母親棄寡改嫁,由外祖母撫養(yǎng),3年后繼父病亡,母親帶著3個孩子又回到了牛頓身邊。由于家庭連遭不幸,生活所困,母親希望牛頓長大后繼承父業(yè),做個能養(yǎng)家糊口的農(nóng)夫。后經(jīng)舅舅的多次勸說,牛頓才得以入學讀書,后來成為劍橋大學的驕子,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
說到天才,其實牛頓小時候并不出色,學習成績平平,不為世人注意。但他善于讀書,勤于思考,更喜歡動手做些奇特的小實驗、小發(fā)明。
昔日的牛頓常常一個人坐在臥室望著窗外的果園沉思妙想。
說起果園,其實園子不大,樹不多,景致也不美。但是,這里卻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諧,這里是創(chuàng)造迷人故事的地方。
果園在牛頓家對門,出門抬腳跨過矮矮的柵欄門就進了園子。果園圍著一圈破舊的木柵欄,南北走向,大約有兩三個籃球場大小。地上長滿了野草,草不深,稍有褪色,草間偶爾鉆出幾朵搖曳的野花兒。十幾棵蘋果樹無規(guī)則地分布其間,落葉過半,紅紅的蘋果高高的掛在枝頭,秋風中似盞盞燈籠在空中舞動,別有一番情致。
天才的牛頓對自家的這片果園情有獨鐘,一往情深。他輝煌的人生就是從這里啟動,從而走向人生之巔。
1665年英國倫敦爆發(fā)了一場災(zāi)難性的大瘟疫。當時牛頓就讀的劍橋大學,因距離疫區(qū)太近便停課放假了,這一假期竟有兩年之久。年輕學子牛頓于當年6月回到了家鄉(xiāng)伍爾索普老宅。在家鄉(xiāng)的兩年間,是牛頓一生中創(chuàng)造力最活躍的時期,也是他人生的黃金歲月。
由于牛頓在大學受到豐富科學知識的熏陶和培養(yǎng)以及他對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欲望,兩年中,他利用家鄉(xiāng)安靜自由的環(huán)境,如饑似渴地鉆研著,思考著,思潮奔涌,才華迸發(fā),以無比旺盛的精力,豐厚的知識積累,思考著前人從未思考的問題,邁進前人從未涉及的領(lǐng)域,創(chuàng)造了前無古人的業(yè)績。他一生科學的三大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jīng)典力學、光學分析的思想都是在這一時間孕育形成的。
中學時,我就對牛頓的刻苦勤奮,對牛頓的淵博學識,對牛頓不息的探索精神,對牛頓做出的偉大貢獻產(chǎn)生過無限的崇拜和敬仰。從那時起就天真地夢想著,期盼著有那么一天能來到他曾經(jīng)生活的家鄉(xiāng)、就讀的學堂或逝去的墓地,向這位開辟了科學時代的偉人傾吐心扉,表達敬仰之情。
而今盼望已久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我踩著松軟的野草,沐浴著金色的秋風,輕輕地來到了牛頓曾經(jīng)悟道的蘋果樹下,來到了那棵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創(chuàng)造了神奇故事的蘋果樹下。果樹一身滄桑,枝椏委地,干指青天,干若虬龍,這是一棵圣樹,一株功勛之樹!
我久久地佇立樹下,望著樹上那鮮紅的果實,心潮奔涌,思緒飛揚……
哦,那是一個夏末秋初的晴日,23歲的青年才俊牛頓披著一身的晚霞,夾著一卷厚重的書籍,走進了門前的這片果園,在果樹下坐定,開始了他一天的讀書時刻,當他正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時,一只鮮紅的蘋果落下了,落在了思考中的牛頓頭上……一個偉大的故事誕生了,一個震古爍今的偉大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誕生了!
晚年的牛頓對60年前在果樹下發(fā)生的故事依然記憶猶新,念念不忘。
是啊,大自然的萬物都該是有靈性的。你看,黃帝陵那莽莽蒼蒼的柏樹群是始祖的至愛,佛祖浴池旁高大的菩提樹是釋迦牟尼的至愛,孔廟前率直的手植檜是孔圣的至愛。他們都穿越遙遠的時空年年歲歲用生命的慈悲和輝煌守護著、成就著一位位偉大的智者。那么,牛頓門前這棵蒼勁的果樹不也是成就他的至愛嘛!
這是社會之道?自然之道?生命之道?
人,終究是要走的。1727年3月31日85歲高齡的牛頓,這位偉大的天才駕鶴西去了。
他葬于西敏寺的墓碑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么偉大的人曾經(jīng)在世界上存在。
人已去,夢還在,巨人長存!
(編輯/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