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選民
摘 要:隨著人們對園林綠化要求的提高,如何采用有效的綠化技術提高綠化質(zhì)量,需要進一步實踐與探索。重點分析綠化施工階段的移植技術,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認識,并助力園林綠化施工質(zhì)量不斷提高。
關鍵詞:園林綠化;移植技術;實踐探討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4-009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688;TU986.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群眾對城市的需求也更為多元化,城市基礎建設以及綠化建設成為城市化發(fā)展過程中的重點項目。而為了更好達到這一建設目標與要求,相關職能單位就必須做好綠化移植工作。如何提高園林建設的完整性、不斷提高種植的效率與質(zhì)量,成為園林綠化施工中的重點。只有完成上述兩項要求,才能更好完成綠化建設的相關工作,達到更好的園林質(zhì)量。
1 植被移植
1.1 移植的時機
進行移植工作的關鍵在于,最大化還原植物的原有生存狀態(tài),從而提高樹木的成活率。而不同的樹木其移植的時間都有一定的區(qū)分,通常情況下春季樹木剛剛萌芽的階段,是最利于進行移植的。因為此時植物的根系大多處于休眠狀態(tài),對土壤、雨水、養(yǎng)分的需求度都相對較小,在完成相關的移植作業(yè)后,根系也能盡快恢復,從而達到移植的目的[1]。
1.2 起根
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后,在具體作業(yè)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起根時需要保持根系原有附著的土壤,不得將其人工去除,從而最大化還原原有的根系生存情況。如果在起根過程中發(fā)現(xiàn)原有樹木的土壤相對較少,則應該經(jīng)由工作人員做好后續(xù)的裹根處理,力求給予樹根更為契合的生存環(huán)境[2]。
1.3 運輸
運輸環(huán)節(jié)也是園林綠化前期施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進行定向運輸,如較大的樹苗應當用較大的容器;較小的樹苗應當使用較小的容器。運輸時需要保證樹木的完整性,需要加以一定的保護措施再進行具體的運輸工作[3]。
1.4 栽培
當完成運輸作業(yè)后,相關工作人員最為重要的任務即為栽培工作。工作人員需要預先為土壤制備一定的有機肥料,從而為其后續(xù)種植作業(yè)夯實基礎。通常情況下,種植工作的開展至少需要兩名工作人員配合進行,一人負責填土,另一人完成扶苗的工作。在完成帶土球的樹木種植后,還需要一定程度上在其外圍補充土壤。為了保證根系的舒展,樹木能夠更好地生長發(fā)育,工作人員必須將其預留出足夠的空間。
為了更好地進行后續(xù)的養(yǎng)護作業(yè),工作人員可在土坑設置一個專門澆水的渠道,以供后續(xù)的作業(yè)順利開展。最后,樹木的培植過程中,還要做好對齊處理,除增加美觀效果以外,還能更好地完成均勻施肥、養(yǎng)護的作業(yè)。
2 移植后養(yǎng)護
2.1 支撐防護
針對相對較大的樹木而言,在完成移植后,需要在其樹干2/3處搭配木桿進行支撐,并搭配草繩加固捆綁,既能保護好樹干,又能進一步加強支撐效果。通過這樣的方法,即使遭遇強風天氣,樹木也能較好地存活。
2.2 施肥管養(yǎng)
區(qū)別于直接栽種的樹木,移植的樹木屬于外來產(chǎn)物之一,所以短時間內(nèi)無法完全適應環(huán)境。因此,為了保障其生長效果,工作人員需要為其做好施肥處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運輸過程中必須將根系剪斷,所以其吸肥能力相對較為薄弱,工作人員應當使用尿素等肥料,進行溶解噴灑處理,以此保證其肥料的吸收效果。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以免出現(xiàn)肥料過甚的燒肥現(xiàn)象。
2.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也是后期園林養(yǎng)護之中最為關鍵的任務之一,由于樹木大多屬于外來品種,對本地的病蟲抗性相對較差。因此,工作人員除了在移植作業(yè)前充分考量樹木的品種和本地的病蟲害問題,還需要盡量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生物方法,達到綜合性的防治效果,力求更好完成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樹木健康有序生長。
3 結(jié)束語
移植技術在園林綠化建設過程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有效移植,不僅提高了園林景觀的觀賞度,還保證了園林施工建設效率。作為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探索有效的移植技術,從而為加快城市園林規(guī)劃建設進程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榮真.園林綠化施工中移植技術的應用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9):211-212.
[2]朱世相,黃慧祥.園林綠化施工中移植技術的運用[J].現(xiàn)代園藝,2016(4):24.
[3]王楠,賈仁平.園林綠化施工中移植技術的應用探析[J].門窗,2014(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