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培婧
摘 要:以坡水村村民以及坡水村駐村干部為調查對象,從坡水村的基本情況、村民的基本情況、村民對精準扶貧政策了解程度以及對駐村干部工作的滿意度等方面展開了問卷調查,針對調研結果,以小見大,為河北省精準扶貧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駐村干部;精準扶貧;坡水村;河北省;調研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4-0036-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4.8 文獻標志碼:A
1 引言
1.1 研究的問題及背景
本文以淶源縣坡水村為例,以點帶面,通過對坡水村駐村干部精準扶貧的情況,進一步了解淶源縣以及河北省的精準扶貧現狀,以駐村干部這一主體為切入點,了解駐村干部對推動精準扶貧的重要性,了解調研駐村干部推動精準扶貧這一模式的效果如何,淶源縣坡水村駐村干部對于政策的落實開展情況如何,實施計劃的目標、成果、實現情況如何,基于這些問題,以淶源縣坡水村為調研點,深入基層,為河北省干部駐村推進精準扶貧貢獻一份力量。
1.2 文獻評論
通過文獻檢索和整理發(fā)現,以“駐村干部推進精準扶貧”為檢索詞搜索到一系列文獻,例如:覃志敏的《精準扶貧視域下干部駐村幫扶的減貧邏輯——以桂南S村的駐村幫扶實踐為例》、李曉敏的《駐村幫扶干部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以古浪縣黃羊川鎮(zhèn)一棵樹村為例》等。但是以“駐村干部”為切入點的調查研究只是少數,大多基本為精準扶貧的對策分析,對于駐村干部推進精準扶貧的調查研究非常零散,多為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經驗總結和判斷,鮮有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成果。因此,以駐村干部為切入點,展開對駐村干部推進精準扶貧的調查研究[1]。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2.1 研究工具及數據處理方法
為了解駐村干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基本情況,本文自行設計問卷,采取問卷調查法將淶源縣坡水村村民作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問卷了解受訪人對駐村干部工作的看法和評價,駐村干部在村內進行的扶貧活動以及工作的落實情況。問卷中的選項分為單項問題、多項問題和開放式建議問題。問卷對象具體分為駐村干部、老人、留村務農人員、外出打工人員、成年學生;設計問題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及主要收入來源、家庭花銷去向、影響家庭生活水平的因素、扶貧政策實施情況、致富資源、駐村干部工作情況等。
2.2 調查問卷的發(fā)放及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通過實地進行發(fā)放,將數據結果錄入問卷中進行分析,因為坡水村村民較少本次調查問卷共發(fā)放45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為95.56%。其中男性20人、女性25人,其中填寫問卷的人員涉及青年、中年人和老年人,在村子的東南西北中不同方向上進行了人員的抽取。
3 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
3.1 村民收入、消費情況分析
3.1.1 村民主要收入來源
經過實地調研,淶源縣坡水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在外出打工和種植業(yè),其中外出打工在被調查者中有19人,所占比例44.19%;種植業(yè)16人,所占比例37.21%,村民的收入來源單一且傳統(tǒng),主要依靠家中農田,外出做基本的工作來維持家庭生活,不利于坡水村脫貧致富。
3.1.2 村民的人均年收入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坡水村人均年收入有41.86%的村民在800元以下,有32.56%村民的收入在800~1 000元,16.28%的村民在1 000~1 200元,9.3%在1 200~1 500元,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較低,大部分村民年收入滿足不了其基本生活、教育、醫(yī)療等各類開支,坡水村村民生活困難,需要政府與駐村干部的支持。
3.1.3 村民重要的花銷去向
在對村民進行訪談時,了解到村民日常的生活開支集中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重大疾病方面,基本的衣食住行占到90.7%,在教育方面占到53.49%,重大疾病占到37.21%。根據家中老人身體狀況,投資產業(yè)與出行娛樂等方面對坡水村村民來說還未實現,村中的恩格爾系數依然很高,表示坡水村村民大部分開支用來解決溫飽問題,對于旅游服務等行業(yè)基本無開支。
3.2 村民對精準扶貧政策以及駐村干部的了解程度
3.2.1 村民對政策以及駐村干部工作的滿意度
在對坡水村村民進行調查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有46.5%的村民對精準扶貧政策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有44.2%的村民對其是不了解的。這說明村民不能得知駐村干部扎根農村的現實意義,對于政策了解較少,駐村干部對于政策的宣傳度不夠,聯系前邊村民的文化程度分析可得出坡水村的教育發(fā)展水平亟待提高。
3.2.2 駐村干部在扶貧過程中所做的工作
駐村干部在坡水村的政策落實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政府與村民溝通的橋梁作用[2],駐村干部在坡水村工作的這3年中,深入村民家中講解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提出扶貧計劃;統(tǒng)計每年村民的人口變化、貧困戶的變化以及村民收入、消費情況等并做出詳細的分析;了解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查閱貧困戶檔案資料,進行精準扶貧;同時,駐村干部也會為村中引進一些機器設備,為村民提供工作機會,定期聽取村民的想法與意見。
4 建議
4.1 分類指導 堅持精準扶貧
強化精準到戶,精準配置資源,堅持科學立檔、精準到戶,根據調查分析,駐村干部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扶貧措施不能很好的和村民的需求相匹配,出現村民對駐村干部工作不了解、不滿的情況。強化精準到戶,分析、統(tǒng)計貧困人口的規(guī)模、分布特點等,把“精準”落到實處,認真分析貧困人口的需求,經常深入民戶了解實情,了解貧困人口真正需要什么,積極提供工作崗位;對于殘疾、疾病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建檔立卡,納入低保戶,確?!熬珳史鲐殹辈∮兴龋嫌兴B(yǎng),學有所教。
4.2 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扶持與引導
4.2.1 加強對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工作
對于貧困地區(qū)村民獲取消息的渠道閉塞,對于國家政策了解得過少,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加強村民的思想扶持,創(chuàng)新信息共享的方式,利用微信、短信等方式發(fā)布國家最新的扶貧政策和扶貧動態(tài)。駐村干部可以通過在村中張貼宣傳標語,發(fā)放扶貧相關資料,通過村里廣播宣傳、開村民大會等方式向村民講解和宣傳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避免因信息不對造成農戶不配合扶貧工作,導致因干群矛盾影響精準扶貧進程。
4.2.2 提高駐村干部、村民的積極性
首次,駐村干部要充分的發(fā)揮帶頭作用、榜樣作用,克服懶惰思想、腳踏實地的為村民著想,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駐村干部也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分析貧困人口情況;其次,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教育,讓村民了解到只有自己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增強貧困人口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自身能力。
4.3 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 完善基礎設施
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樹立教育精準扶貧,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力度,加大高中、大學教育扶持力度,完善貧困村的教育基礎設施,利用資金建立本村的小學等;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支持職業(yè)教育和參與職業(yè)教育的良好局面,培育新一代“文化農民”,助力精準扶貧工作。
參考文獻:
[1]覃志敏,岑家峰.精準扶貧視域下干部駐村幫扶的減貧邏輯——以桂南s村的駐村幫扶實踐為例[J].貴州社會科學,2017(1):164-168.
[2]王曉毅.精準扶貧與駐村幫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3):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