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子偉
摘 要 在我國農村消費水平逐步提升的形勢下,農村電子商務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使得農村消費市場的相關需求也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然而,由于農村在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方面還缺乏先進性,配送效率較低,且成本也相對較高,信息不能很好得以共享,導致農產品的物流配送較落后。對此,要在現(xiàn)代物流配送模式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使農產品在物流配送上得到改善。
關鍵詞 農產品;現(xiàn)代物流;配送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6.044
網(wǎng)絡科技早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元素,各類信息傳播的越來越快,在網(wǎng)絡平臺上進行交易的人越來越多。在淘寶和京東等知名的網(wǎng)絡購物平臺引領下,其他一些網(wǎng)絡購物平臺也相繼出現(xiàn),使人們在生產與生活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時間觀念也越來越強,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也就逐步走向了電子商務的道路。但農產品在物流配送方面還比較落后,導致農產品的消費受到了阻礙。因此,對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模式展開分析顯得非常有必要。
1 研究現(xiàn)代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的重要性
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是現(xiàn)階段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問題,其對于實現(xiàn)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對接以及縮短農產品的流通過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提升農產品流通的高效性和實現(xiàn)農產品的連鎖經營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然而,由于農村物流的滯后性,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打造良好的農村物流網(wǎng)絡體系對拓展農產品市場,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有著極高的重要性。
2 當前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現(xiàn)階段,每一年我國的農產品都有著很大的銷售量,在農產品線上銷售量逐步加大的情況下,物流配送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然而,能夠達到相關要求的配送設施還無法滿足農產品在運輸方面應具備的條件。用于配送農產品的相關基礎設施缺乏完善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存放產品的相關設施以及用于配送的設備過于落后,且功能較少,使農產品在配送方面的效率和質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無法與現(xiàn)代化的物流產業(yè)相接軌。2)農產品的相關基礎設施與設備有明顯的滯后性,且缺少特定的標準規(guī)范以及較為先進的技術,使運輸?shù)恼麄€過程無法到達一體化與智能化的效果,導致農產品在物流配送上受到了阻礙[2]。
2.2 市場信息的相關機制缺乏完善性
信息的及時性是農產品在物流配送中極其關鍵的因素,然而,因農產品在物流配送時未具備先進的科學技術,不能及時地獲取相關的信息,由此導致很多農產品壞掉,對農民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非常不利于農產品市場的發(fā)展。
2.3 企業(yè)調配力度較低
現(xiàn)階段,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全面使用,有些物流配送企業(y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意識較差,還在使用紙筆辦公,盡管也配備了電腦,但其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各企業(yè)間缺少有效的信息對接,因此無法使物流配送企業(yè)與相關用戶間的供應鏈得到有效的管控。企業(yè)的調配力度較低,無法及時地將農產品配送給消費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購買農產品以及物流方面的體驗,非常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
3 改進物流配送模式的相關措施
3.1 全面推廣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模式
農產品物流配送的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個體農戶、代理商、批發(fā)商、農產品加工企業(yè)、農業(yè)生產的相關協(xié)會、超市和網(wǎng)絡銷售商等,按照服務對象的不同,可將物流配送的模式分為以批發(fā)市場為服務對象的物流配送模式、以生產基地為服務對象的物流配送模式、以銷售商為服務對象的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及基于共同配送與網(wǎng)絡交易的物流配送模式。其中,以生產基地為服務對象的物流配送模式具有較高的質量,不過配送的成本也相對要高一些;以銷售商為服務對象的物流配送模式盡管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化水平,但規(guī)模尚不夠大;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和供應商以及客戶間有著相對穩(wěn)定的合約關系,能夠給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但因農產品會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所以在服務的質量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且在經營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風險[3]。
3.2 建立起相應的物流配送中心
農產品是真實存在的物品,一定要借助于物流的配送才能到消費者手中。在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的過程中,應建立起相應的物流配送中心,并使其具有較高的附加功能。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還要對農產品進行嚴格的管理,建立起統(tǒng)一化和標準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以此讓農產品能夠從生產一直到銷售的整個過程更加順暢。
3.3 搭建相關的信息平臺
及時的市場信息能夠讓農戶確定其所要種植的農產品的數(shù)量和品種。信息平臺中必須要包含各種農產品在其生產、加工、交易、價格以及保質期等方面的詳細信息。為了讓農產品的相關物流配送信息能夠更好地傳遞給消費者,可以讓消費者掃描對應的二維碼或者條形碼,以此使農產品的相關信息很快的呈現(xiàn)在消費者的眼前,這樣也更方便消費者購買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同時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農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如此一來,不但提高了基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農產品的質量,還對農產品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從而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量,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4 結語
在經濟與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使農產品的銷售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各種不同的銷售渠道讓農產品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借助于全面推廣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模式、建立起相應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搭建相關的信息平臺等方式讓農產品在物流配送方面取得更好的發(fā)展,以此加快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前進腳步。
參考文獻:
[1] 吳婷婷. 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
[2] 金輝,王淑云,馬雪麗.O2O模式下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1):23-28.
[3] 鐘燕.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市場,2014(49):18-19,2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