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棟
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改善了人們生活環(huán)境、工作和學習條件,但也催生了諸多新挑戰(zhàn)。近幾年互聯(lián)網經濟的迅猛發(fā)展,金融體系的創(chuàng)新,對于整個社會的改變幾乎是顛覆性的。它在為人們提供各方便捷的同時,也“設置”了諸多陷阱。具體來看,當前國內社會早已處在一個經濟多元的市場新時代,思想觀、價值觀、生活觀,千差萬別。龍其是對于廣大的學生群體而言,外部世界的誘惑、消費觀的扭曲,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整個社會均帶來巨大困擾。譬如,近兩年國內接連發(fā)生的“女大學生裸貸事件”、“無力償還巨額貸款跳樓事件”,如此等等,值得整個社會深思。當然,筆者目前作為一名高中生,或許無法準確評價大學校園的小額網貸及其風險情況,但結合一些新聞報道,以及個人現有金融知識與消費理念的了解認知,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和觀點。
高中生 大學生 網貸 風險預防
問題提出及個人觀點
筆者目前尚未進入到大學校園,但作為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一名高三學生,加之既往對社會新聞的關注、對金融消費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觀點。以我們高中學生為例,既往對身邊情況的觀察,讓筆者深深認識到,雖然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高中生和大學新生,自制力相對較差,但并代表對一些社會風險一無所知。直白點來講,近幾年國內接連發(fā)生的十多起影響惡劣的校園貸事件,德育教育的缺失、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不可推卸的,但核心問題還是出現在了學生個體身上。單以我身邊的情況為例,很多同學,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好與壞,絕大部分學生均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消費觀念,而總是有小部分人,花錢從不節(jié)制。在很多人看來,似乎“錢”對他們來說,的確是一個虛擬的數字。畢竟現在不同以往,微信、財付通、支付寶等各類網絡消費工具,輕輕一點,即可體驗到消費的快感。
如上所言,在這種局面下,當高中生進人到大學校園,學習方面自由度增強,離開了家庭,約束性大幅降低。很難想象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后果。正因如此,所以我們也一直看到了,很多家長并不是不信賴自己的孩子,大多正是處于該方面的考慮,所以基本都是按月給自己的孩子生活費。比如我家的鄰居,女兒已經大二。父母將整個學期的生活費一次性支付給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對于花錢無節(jié),制的學生,很有可能提前花費光,同時又不好意思問父母要錢,繼而選擇網貸這條路。根據個人的了解,光前校園貸很簡單,只需要學號和手機號,即可輕松貸款1000到2000元,如果資料比較齊全,甚至可達上萬。
綜合來看,小額貸款的發(fā)展歷史在我國國內的確比較短,暫時認定其為一種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由于支持小額、快速、簡單等特點,所以受到了除企業(yè)組織以外的社會個人貸款群體的歡迎,而學生幾乎成為了主力軍。換言之,大學校園為小額貸款帶來了生機。準確地說,雙方在大多情況下達成了一種互助互利的局面,畢竟達成了供求關系。與此同時,很多小額貸款都得到了校方的支持,畢竟國家貸款比較有限。但是,對于貸款門檻的設置,并不符合法律標準。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法律層面的保障性缺失所致。畢竟學生并無穩(wěn)定的收人來源,生活費都是來自家庭,少部分學生會利用周末時間兼職。所以,筆者的觀點和看法,還是堅持應當從學生這一層面切人,之后再從校園監(jiān)管以及法律體系建設層面確足保障。
學生小額借貸的發(fā)展與現狀、影響
(1)校園貸的發(fā)展
面向學生群體的貸款業(yè)務,最早始于2002年,也就是16年前。招商銀行首次發(fā)行了針對學生的信用卡。幾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搶占了大學生的信用市場。由此可見,校園市場的巨大需求。所以,其他商業(yè)銀行也陸續(xù)加人進來。但是,在短短的幾年內,各類問題層出不窮。譬如像違約率、壞賬率等,均明顯高于非學生群體貸款。基于上述主要原因,從2009年開始,銀監(jiān)會提出新要求,然后各大商業(yè)銀行也紛紛退出、暫停了該業(yè)務服務,即退出了學生信用卡市場。可是,經濟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早已掩蓋不了學生們的巨大消費需求。幾乎是同一時期,國內互聯(lián)網絡取得了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尤其是金融領域,各類P2P和網絡金融平臺,不斷涌現。根據數據統(tǒng)計顯示,從2013年開始,校園貸進人到了一個爆發(fā)式的增長階段。再加上2015年我國互聯(lián)網+全局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推進,以及互聯(lián)網金融概念的正式提出,也使得校園網貸業(yè)務上升到了一個頂峰,并成為了社會公眾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僅以2016年為例,提供校園小額貸款的平臺,就已經達到了110家。也正是在這兩年,跳樓事件、裸貸事件等悲劇接連發(fā)生。對此,再次引起了國家政府的重視。所以,近兩年,也陸續(xù)出臺了系列有關校園信貸的政策。與此同時,銀監(jiān)會也明確提出了“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并取消了部分網貸平臺。截止到2017年,全國還有70多家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在開展校園貸款業(yè)務。其中絕大部分所提供的信貸業(yè)務更加“對口”,即重點面向學生的消費需求,即與一些購物網站合作,以消費分期的形式。譬如像手機、數碼產品等,以此來滿足學生對一些物質方面的基本需求。當然,大部分仍是以現金貸為主,500-8000不等。
(2)政策保障增強下校園貸對學生的影響
開篇部分筆者已經說過,作為一名高中生,可能對大學校園、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不太了解,也沒有開展過針對性的調研分析。故此,本部分重點以我們高中生為例。
具體來看,從2016年開始,國家及各級有關部門加強了對該領域的整頓,所以校園網貸平臺也有了大幅改善。但是,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伴隨著各類三方支付平臺的涌現與服務功能完善,以及自身業(yè)務的拓展,校園貸的影響力不但沒減退,反而更為顯現。也恰恰印證了那句話,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市場。所以,有些校園貸的業(yè)務也早已從大學延伸到高中?;蛟S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影響不那么嚴重,但的確也有不少問題。特別是對于中職學?;蛘咭恍┳⌒I?,介于門檻并不高,所以很多都利用校園貸提前消費。筆者身邊也曾有兩位同學選擇如此。并且很多人都抱著一種心態(tài),即反正就那么點利息,不貸白不貸。
然而,或許隱藏的陷阱并不易被大家所察覺。筆者以為,可概況為三方面:
其一,校園貸的吸引力大。比如我們的學生,在進行消費貸款的時候,一般都不可能申請到正規(guī)銀行的信用卡,而僅有的銀行卡,多為父母給自己賺生活費所用。與此同時,銀監(jiān)會也早已明確規(guī)定,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fā)卡;也不得向已滿18周歲但無固定工作、穩(wěn)定收入的學生發(fā)卡。最后就是要精準核實學生的身份情況和真實性。即便上述要求達到標準,額度也必須要控制在500到3000這一范圍。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500到3000或許并不是滿足自己的“高消費”。畢竟很多同學想自己買衣服,一般都會攢錢。而像買電腦、手機這種,除了問父母要錢,其次就是選擇校園貸。比如常見的一些平臺,趣分期、名校貸、分期購物網站、京東白條等。正如開篇部分所言,和大學校園網貸幾乎一樣,高中生僅憑身份證、學生證即可借款500以上,高者甚至達到1萬、2萬。對于其中的危害性,想必也無需多言,前文中已經闡明過了。
其二,還款利息模糊化、催款手段暴力化。絕大部分的校園網貸并不考慮學生實際償還能力。在宣傳的時候,很多平臺都刻意去隱瞞實際資費,并以“顯眼”的標題吸引學生,即超低利息、分期等。雖然很多學生也都很明白,這類網貸比正規(guī)銀行貸款的利息至少高出一倍,但均有一個普遍心態(tài),即“差不多就行”,畢竟自己不經常使用,下次還上就不用了。然而恰恰就是這種心理,很有可能讓部分學生變成一種“癮”。畢竟錢對很多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個“數字”。
與此同時,高中生根本沒有穩(wěn)定的收人來源,最多每月從父母那里獲取有限的生活費。一旦資金緊張,短期內還不上,網貸公司就會轟炸當事人的通訊錄。包括自己的同學、親戚、家人等,會接連收到催債信息。如此以來,為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很有可能讓這類學生走上極端。再者就是,當部分貸款還不上的時候,“拆東墻補西墻”。若干次操作之后,利息不斷增加,最終還是要父母來償還。
基于小額借貸消費視角完善校園貸監(jiān)管與風險預防機制
(1)對我們學生而言
關于該層面的建議,可能就是筆者比較樂于關注社會金融信息、市場消費前沿信息、互聯(lián)網經濟的原因。筆者以為,學生自身需要增強自己的理財知識,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或許很多人尚未成年,但基本的理性判斷和行為意識,我們早已具備。所以,必要的理財知識和網絡借貸安全意識,必須要樹立。從日常的點滴做起,不攀比、不浪費,形成健康積極的消費觀念。
(2)對學校加強管理而言
繼續(xù)結合我們高中學生實際,建議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知識普及,即強化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科學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當然,或許該方面仍比較難,畢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再加上當前社會處在一個多元發(fā)展趨向。不過,筆者以為,學校管理方仍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工作。第一,凈化校園環(huán)境,及時清理各種小廣告,杜絕校園貸的廣告在偏僻角落出現;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適當增加一些社會方面的新聞信息,增加金融知識的講解與普及,并結合典型案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其中的危害;第三,學校應與家長方面建立聯(lián)系,及時了解和溝通學生的階段性表現,避免校園攀比心理。在筆者看來,很多大學生的悲劇,恰恰是由中學時代所催生的負面思想所致。
對于高校管理方面,前文中也提及到了一些,即很多學生都利用周末時間兼職賺生活費。實際上國內不少高校均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并且與多個行業(yè)的不同企業(yè)部門單位確立的合作關系,周末、假期等,為校內的學生提供了不少勤工、實習崗位,給足學生們依靠勞動掙錢的機會。
(3)對政府監(jiān)管部門而言
應當從法律和政策體系完善層面,進一步制定市場準入政策。以大學生為例,應當將該部分內容納入到大學生誠信檔案,首先從思想意識層面,讓大部分學生知曉其中的利害之處,這樣一般都會多一層自我考慮。簡言之,就是小懲大誡,提高誠信缺失行為成本。
此外,還需要針對校園學生網貸的實際情況與行為表現,對各類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業(yè)務活動確足監(jiān)管。規(guī)范網絡借貸,以法律的強制性來約束交易雙方的行為。在此基礎上,將校園貸的問題及其影響范圍,適當擴充,即從校園擴充到整個社會。因為近兩年發(fā)生的多起悲劇,已經向我們證明,這并不是教育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我讓你太。故此,可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對大學生借貸消費的意見,爭取為大學生找到或創(chuàng)造一個最為合適的借貸消費方式。
(4)對網貸平臺公司而言
網貸平臺應當將側重點放在網絡技術和管理服務理念層面,而不是“唯利是圖”,哪里有粥就往哪里去,何況有的粥是不能喝的。當然,實際上對于網貸平臺公司自身而言,絕大部分公司是不可能積極主動做出改變的。結合上述“3.3內容”來看,一切的實現仍需要建立在政府監(jiān)管與法律強制層面之下。比如,對平臺中的用戶身份認真審核,對用戶的信用等級科學評價,加強行業(yè)自律監(jiān)管。重點應從學生最切實的問題出發(fā),即還款能力。所以,仍需要對貸款額度做出進一步的合理調整。尤其是要清楚的了解和調查學生的還款情況。
[1]王翠,桂麗.淺析校園貸款的現狀及發(fā)展策略[J].時代金融,2017(21).
[2]萬珂菲.大學生校園貸款的模式與法制監(jiān)管研究[J].經濟師,2017(8):233-234.
[3]盧藝方,段昕昕.“校園貸”現狀調查及金融、法制監(jiān)管建議——以河南四所高校和兩所高中為例[J].時代金融,2016(11):238-239.
[4]倪嘉璟,呂婷.關于校園貸的分析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7(23):49-50.
[5]趙已諾.中學生超前消費亂象及解決對策[J].江蘇商論,2017(8):175-176.
[6]梁楚梨,陳喜瑤,馮心如,等.學生網貸消費的負面影響和法律應對[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3):102-105.
[7]常伊娃.高中生德育教育與正確消費觀念的養(yǎng)成[J].吉林教育,2012(32):123-123.
[8]王一丹.試析金融教育對于高中生研究金融理財知識的影響[J].消費導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