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商品經濟下對組織的管理離不開價值管理,價值分析是貫穿于價值管理全過程的核心內容。價值分析的邏輯正是管理會計的邏輯。在此邏輯下,價值分析有資產價值分析、經營價值分析、項目價值分析、企業(yè)價值分析、作業(yè)價值分析、產業(yè)價值分析和價值域分析等多種形式,本文則主要分析價值域分析。
管理會計 價值管理
價值工程 價值分析
價值工程是通過各相關領域的協(xié)作,對所研究對象的功能與成本進行系統(tǒng)分析,不斷創(chuàng)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對象價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價值工程也稱為“價值分析”。這里“價值”定義可以用公式表示:V=F/C式中,V為價值(value)、F為功能(function)、C為成本或費用(cost)。
價值工程的定義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價值工程的性質屬于一種“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
(2)價值工程的核心內容是對“功能與成本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不斷創(chuàng)新”;
(3)價值工程的目的旨在提高產品的“價值”。若把價值的定義結合起來,便應理解為旨在提高功能對成本的比值;
(4)價值工程通常是由多個領域協(xié)作而開展的活動。價值工程以提高產品價值為目的。提高價值,既是用戶的需要,又是生產經營者追求的目標,兩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企業(yè)應當研究產品功能與成本的最佳匹配。
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式V=F/C,不僅深刻地反映出產品價值與產品功能和實現(xiàn)此功能所耗成本之間的關系,而且為如何提高價值提供了以下五種途徑:
從消費者角度講,希望在付出一定的費用后能夠獲得較多的功能。提高產品價值的第一條途徑是在產品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產品的功能,達到提高產品價值的目的。
提高產品價值的第二條途徑是保持產品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通過降低成本達到提高價值的目的。
提高產品價值的第三條途徑是使產品功能有較大幅度提高,產品成本有較少提高。這種產品即使售價有所提高,消費者也愿意購買,產品競爭力也有所增強。
在產品功能略有下降、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也可以達到提高產品價值的目的。在某些情況下,為了適應購買力較低的對象,或一些注重價格競爭而且不需要高檔的產品,適當生產價廉的低檔品,也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物美價廉”是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利益的最佳結合點,既能獲得高功能又能使壽命周期成本降低,是提高價值最為理想的途徑。對生產者要求較高,往往要借助科學技術才能實現(xiàn)。
商品經濟下對組織的管理離不開價值管理,價值分析是貫穿于價值管理全過程的核心內容。價值分析的邏輯正是管理會計的邏輯。價值分析是價值管理的核心內容,它貫穿價值管理傘過程,對資源價值的確認計量和評估離不開價值分析,對未來的預測、決策和規(guī)劃離不開價值分析,對資源使用成效的控制與評價也離不開價值分析。價值分析的邏輯就是管理會計的邏輯。
價值域分析管理會計的價值分析方法及其應用有兩個趨勢,一是向精細化方向發(fā)展,例如微觀層面的作業(yè)價值鏈分析;一是向模糊化方向發(fā)展,產業(yè)萌芽期的價值分析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價值分析。后者用“鏈”或“網”都難于描述其特征,只好用“域”來描述。其價值所在既不是某些產品也不是某些項目,而是某個區(qū)域或領域。典型的價值域分析既可應用于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實踐中的“藍海戰(zhàn)略”或“紅海戰(zhàn)略”,亦可應用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價值域分析的關鍵是獲得真實可靠且具有很強的可比性特征的信息,其對于決策主體而言,信息的價值和重要程度非常高,作用堪稱藏寶圖。按照進行價值域分析所依據的信息特征及作用,可將其分成兩類:一類是具有系統(tǒng)性、確定性、可獲得性和公開性等特征的信息,另一類則是具有零散性、不確定性、壟斷性、非公開性等特征的信息。依據前者,決策主體所制訂的往往是“紅海戰(zhàn)略”,決策主體會進入一個競爭者眾多的領域。依據后者,決策主體所制訂的往往是“藍海戰(zhàn)略”,引導決策主體擺脫困境、進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歷史上,具有如此作用的典型信息有:楚漢相爭時,蕭何所得之秦國典籍圖冊;《三國演義》中,張松向劉備獻出的巴蜀地圖。
價值域分析具有投入資源價值與產出資源價值不對稱性的特點。以網絡公司為例,其運行模式為“羊毛出在狗身上,最后要山豬買單”。有一個典型的案例:20世紀末,內蒙古彩虹電視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于維持經營。適逢彩虹顯像管)‘出好價錢來并購。可是該上廠級主管部門不僅沒有將電視機廠出售給上游企業(yè),反而將該廠無償送給正在急需擴大產能的TCL集團。在TCL接管彩虹電視機廠以后,便迅速投資改造彩電生產線,投資當年就擴大產能,產銷兩旺。與之相鄰的物流運輸及相關生產性服務行業(yè)也隨之受益,當地就業(yè)率、產值和稅收都得到了增長。重慶市黃奇帆市長在國際研討會上一共講了五個故事,其中后四個故事也可視作價值域分析與決策的案例。一是“渝新歐自山海關貿易協(xié)議”的簽訂與實施,由此提高了從重慶經中亞到歐洲的物流效率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二是“城鄉(xiāng)統(tǒng)籌,改革戶籍制度,實現(xiàn)城鄉(xiāng)一體化”,由此激發(fā)出城市消費需求并促進產業(yè)轉型,提高了當地的GDP。三是“實施地票制度,促進土地產權交易”,降低了土地管理成本,優(yōu)化了土地資源配置。四是“通過資本市場機制進行投融資運作”,以小博大扶持高新技術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四個故事四個案例均離不開對價值投入與產出的分析,只是管理當局不再是企業(yè),而是一個能夠享受中央優(yōu)惠政策的直轄市政府。
把賬算到廣闊的領域,為區(qū)域經濟管理當局甚至為國家或國際組織服務,是管理會計發(fā)展的最高境界。回頭來看,小到一家一戶,大到國家世界,管理會計均有可用之處。這豈不正是管理會計的邏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