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元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位于甘肅省會蘭州城市中心,是依據(jù)蘭州紅軍聯(lián)絡處(八路軍駐甘肅辦事處前身)和八路軍駐甘肅辦事處兩處舊址,修繕建成的甘肅省唯一一家主要反映營救紅西路軍被俘失散人員和抗日戰(zhàn)爭歷史內容的革命紀念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蘭州城市名片,建館30多年來,始終牢記文博工作的神圣職責與使命,充分發(fā)揮著教育、展示、宣傳、研究、收藏等職能,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工作局面,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與日俱增,在我省文物工作大踏步前行之路上發(fā)揮著重要的助力作用。
一、基地建設發(fā)展概況,艱難卻極富成效的紀念館建設發(fā)展之路
紀念館最早籌建于1978年,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即位于酒泉路314號舊址的《熱血隴原――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與甘肅抗日救亡展》《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原狀陳列展》和位于甘南路舊址的《巍巍祁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事跡展》《紅軍聯(lián)絡處原狀陳列展》。由最初的年均接待觀眾兩、三萬人次到二〇一七年的年均接待觀眾52萬人次,從而在甘肅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開發(fā)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輻射、擴散和引領作用。
1.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業(yè)初創(chuàng)階段
建館之初,紀念館即推出了一個投資約12萬元的主題展覽和一個約1萬多元的原狀陳列展覽,即《西路軍展覽》和《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原狀陳列展覽》。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發(fā)揮自身的社會效益,紀念館又計劃推出流動展。面對經費極端困難的現(xiàn)狀,紀念館的12名工作人員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自籌資金2萬元,制作了以反映西路軍悲壯征程為主題內容的流動展。此后,無論嚴寒酷暑,流動展總能及時送到部隊、廠礦、學校和機關單位。
2.二〇〇〇年前后的事業(yè)發(fā)展時期
進入新世紀后,紀念館工作面臨一些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特別是在整個社會進一步強調思想道德建設、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紅色旅游的背景下,紀念館建設如何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解決經費短缺、運營模式陳舊、人員老化、設施老化、觀念滯后、展覽陳舊等問題就日益提上了日程。
2002年5月,紀念館抓住蘭州市政協(xié)進行年度調研的機會,向調研者提出了能否通過適度的財政補貼,以門票免費的辦法來擴大社會影響,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就這樣,以一次調研形成的一個提案為起點,不僅改變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原有的生存發(fā)展軌跡,也從此開啟了全國紀念館免費開放的歷史先河,從而領時代風氣之先,并全力拓展了自身的工作,扎扎實實地走上了一步一個臺階的發(fā)展之路。接著,2004年,開始了第一輪次的、投資120多萬元的抗戰(zhàn)展覽的改版;2006年,完成了甘南路舊址院落的回收,并投資25萬元進行西路軍展覽的布展。使紀念館的社會效益越來越好,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3.新一輪建設改造和展覽改版時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何通過適時的改造建設讓場館布局更合理、展覽內容更厚重,無疑是一個長久的課題。針對于此,在2011年酒泉路舊址場館改造中,紀念館最終選擇了以舊址院落“落架”修復的辦法修建地下展廳,并在其中推出了展陳面積為1085平方米的《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與甘肅抗日救亡展覽》,在舊址平房推出了展陳面積為452平方米的《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舊址原狀陳列展覽》;2014年甘南路舊址改造中推出了新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事跡展》以及《紅軍聯(lián)絡處原狀陳列展覽》;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內容,增加了展覽的可觀性、藝術性、豐富性,為打造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紅色紀念館奠定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二、多方探索的理論研究發(fā)展之路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歷來是每個時代都需要認真回答的問題,從今天的改革發(fā)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需求出發(fā),一代一代的“八辦”紀念館人也以自身極其平凡的努力進行了如下的探索之路。
1.緊緊貼近黨史的資政育人特點,狠抓資料搜集和理論研究
多年來,為了更好地貼近黨史資政育人,蘭州“八辦”始終把資料搜集和理論研究工作放在首位。
一是于2004年編撰出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文獻卷》、2006年編撰出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回憶錄卷》、2009年編撰出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調查研究卷》,每書分上下冊,均100多萬字,由甘肅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時,于2014編撰成書了約150余萬字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論文卷》,目前,這兩本書均在送審和待出版以過程之中。
二是先后配合中央電視臺、鳳凰衛(wèi)視、上海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甘肅電視臺拍攝多部反映有關西路軍和黨史方面內容專題片,配合省市廣播電臺錄制了多期有關西路軍和黨史方面內容節(jié)目;
三是先后在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政法學院、中共黨校甘肅農行分校、中科院甘肅分院、民航局等30多家單位進行數(shù)十場之多的有關西路軍和黨史方面內容的專題講座。
正是通過狠抓理論研究工作,多年來,紀念館同志先后各類論文發(fā)表于各類期刊雜志,這些研究成果的問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紀念館業(yè)務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2.承擔省內外兄弟館陳展大綱撰寫任務,多年來為推動全省文物工作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正因為理論研究工作的有力開展,也使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逐步地擴大了影響并在紀念館工作的好幾個領域中開始很好的發(fā)揮作為省會城市紀念館對周邊地區(qū)和兄弟紀念館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其中,特別是陳展大綱撰寫方面,這些年成就顯著收獲頗豐。
2009年,參與并配合甘肅省博物館的同志撰寫了《紅色甘肅――走向一九四九》展覽。
2012年,協(xié)助康樂紅軍長征紀念館完成《紅軍長征在康樂》陳展大綱的撰寫任務,
2013年,擔綱了蘭州戰(zhàn)役紀念館《蘭州戰(zhàn)役——永遠的8.26》展覽大綱的撰寫任務。
2014年,承擔了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長征——永遠的哈達鋪》主題展覽。還為其舊址原狀分別撰寫了《長征中的女紅軍》、《長征中的老紅軍》、《長征中的小紅軍》、《郵政代辦所》、《長征中的外國人與外國人眼中的長征》、《報刊文章集粹》六個原狀陳列展覽。
2014年和2015年,分別完成了永昌戰(zhàn)役紀念館、臨澤戰(zhàn)役紀念館、肅南紅西路軍紀念館及青海省西寧市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五個大綱撰寫工作。
2016年至今,先后承擔了白銀市平川區(qū)西征戰(zhàn)役紀念館、靖遠縣渡河戰(zhàn)役紀念館、榆中縣張一悟紀念館、蘭州市城關區(qū)甘工委紀念館共六個展覽大綱的撰寫任務。
3.建立和完善文物藏品保管制度,確保文物保護措施落到實處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紀念館十分重視文物的征集和保護。利用新征集文物專項經費,通過民間征集、革命后代捐贈、文物收藏者提供等方式不斷擴充文物的數(shù)量和品種。
免費開放后,制定了嚴格的《文物管理保護制度》、《文物庫房管理制度》、《文物征集制度》、《藏品保管制度》等,通過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紀念館藏品保管人員共3人,在建立健全藏品保管制度的基礎上,保管人員對數(shù)百件珍貴文物建立規(guī)范細致的總賬、分類賬、編目卡、出入庫登記、文物流傳經過記錄等,藏品檔案的建立完備規(guī)范,確保文物保護措施落到實處。目前現(xiàn)有館藏珍貴文物100件,其中一級文物14件,二級文物15件,三級文物44件,一般文物27件。
三、通過開展各類共建活動,全面提升紀念館知名度
紀念館工作說到底是一個如何隨時代需要不斷拓展工作領域和拓寬工作思路并由此逐步改進工作方法的過程,即一個變被動為主動以及變坐等為互動的過程。實事上,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多年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共建方式。
1.通過與院校、部隊、廠礦、及機關單位的共建,讓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黨史教學、歷史教學更趨生動形象經常持久
先后同甘肅省委黨校、蘭州大學、甘肅財經大學、甘肅政法學院、西北民族大學、甘肅農業(yè)大學等開展一系列以參觀展覽、主題化活動、座談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共建,從而使紀念館這一極具地域和歷史特色的文化教育資源不斷的被高校所利用,與高校的教學育人活動有機結合。
同時通過與中小學的共建活動,推進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多年來先后在各中小學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共建活動。并開展與部隊、廠礦及機關單位的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共建活動。近年來先后簽訂了與火箭軍某部、武警甘肅省總隊、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蘭州市機要密碼系統(tǒng)等數(shù)十家單位的共建協(xié)議。特別是近幾年,更是牢牢抓住 “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利時機,使各類共建活動多樣化、經?;?。
2.不斷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流動展覽和專題講座,為提升城市形象及影響力發(fā)揮重要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之謂也。
講解歷來是勾通紀念館和觀眾的橋梁紐帶,是和紀念館場館建設、展覽陳列、理論研究同等重要的方面。為此,培養(yǎng)和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創(chuàng)優(yōu)意識強、業(yè)務工作精、作風形象好”、的講解員隊伍,歷來是紀念館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長期以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十分重視講解員隊伍的培養(yǎng),并始終把講解員培養(yǎng)當做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以流動展覽和專題講座等形式服務社會,是紀念館工作的又一個方面。在舉辦流動展方面,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長期堅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2001年,紀念館就用五、六兩月的時間分別與隴西縣博物館、武威文廟博物館合作,為其送去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展覽,一時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2002年,又與鄭州 “二七大罷工紀念館”聯(lián)合,在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上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送展。此后,每年都堅持開展這類活動,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3月9日至10日,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主辦的“熱血隴原——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與甘肅抗日救亡展覽”走進西寧首次跨省展出,此次活動是我館歷年送流動展活動的一次拓展延伸,對于提升紀念館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16年,承擔了甘肅省檔案局檔案開發(fā)利用培訓班上的專題講課,同時還應邀參加了中國紅辦和陜西省委在延安舉辦的“長征紀念地紅色旅游推廣發(fā)展論壇”,并做了有關紀念館工作的專題發(fā)言。
3.高度重視并加強文物安全工作,在歷次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工作大檢查中得到高度評價與肯定
紀念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工作責任重于泰山。為堅決杜絕安全隱患,保證紀念館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多年來紀念館修訂完善了各項消防、安保方案和一系列內部規(guī)章,加強對安保人員的崗位培訓。從紀念館建立之初就每年組織消防法律法規(guī)學習、軍事化訓練及消防設備演練等數(shù)次,多次邀請市消防支隊教官上門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并進行消防安全演練,真正做到了“長期堅持,平戰(zhàn)結合,警鐘長鳴”不放松。通過開展建立健全各項安全制度、加強職工防范意識、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做好觀眾參觀接待登記、周密安排節(jié)日值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文物安防工作,成效顯著,多年來,在歷次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工作大檢查中得到高度肯定。
“為國保歷史文化遺產,為民守紅色精神家園”。正是肩負著這一崇高的歷史使命,蘭州“八辦”人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后被中宣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安全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第一批全國百家經典景區(qū)和三十條精品線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延安干部管理學院甘肅教學點等,二〇一二年獲“第十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優(yōu)秀獎……。
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展望紀念館未來之路有無限可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保瑯s譽見證了蘭州“八辦”人奮斗的足跡,也鞭策著紀念館向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安煌跣?,牢記使命”,我們相信,這一信念一定會使紀念館未來發(fā)展之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