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在
摘 要:初中生的身心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干擾,素質教育不僅要提高中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本文分析了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優(yōu)化策略,以期提升德育效果。
關鍵詞:中學 體育教學 德育 問題 原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c)-0059-02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期,身體及心理方面都趨于半成熟,且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使其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氣,如自私自利、適應能力較差等,該時期的學生在遇到突發(fā)狀況時容易表現(xiàn)為沖動及自信心差等現(xiàn)象。素質教育背景下,除了注重傳授理論知識以外,更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可以為學習活動提供保障。體育教學具有特殊性,通過體育教學滲透德育具有較好的效果,且組織紀律性、集體主義精神等意志品質均可以通過體育教學來實現(xiàn),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不僅可以提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調動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中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從而實現(xiàn)其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1 中學實施德育的社會背景分析
(1)中學生的思想教育面臨沖擊。在市場經(jīng)濟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出現(xiàn)變化,既有積極思想,也有消極思想。其中的消極思想具體表現(xiàn)為:個人主義嚴重,集體意識淡化,價值觀與道德觀失衡,這給中學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給他們的世界觀造成極大沖擊,此時若不對其實施正面教育,直接影響三觀的培養(yǎng)。
(2)西方自由思想的滲入。具體表現(xiàn)為: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盛行,特別是存在非道德論,所以,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適應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已成為新時期急需解決的問題。
(3)對道德素質賦予的新要求。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要求人所具備的道德素質:文明用語、待人禮貌、公平競爭等等,因此,這對中學培養(yǎng)合格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務。
2 中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nèi)容分析
(1)愛國主義教育體育教學中積極融入愛國主義思想,著力培養(yǎng)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發(fā)憤圖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2)傳統(tǒng)美德教育。著力培養(yǎng)中學生尊師重道、講禮守信的高尚情操,樹立崇高理想,完善自我、升華自我。
(3)頑強拼搏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設置困難情景,通過頑強拼搏來戰(zhàn)勝困難,從而培養(yǎng)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4)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目前的中學生挫折較少,因此,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需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困難標準,有針對性地提升中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
3 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原則
(1)主體性。從哲學角度出發(fā),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外因,學生是內(nèi)因,外因必須通過內(nèi)因發(fā)揮作用,所以,體育教學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務必要重視“內(nèi)因”作用,即充分強調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有效提升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2)全面性。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可將眼光局限于部分學生身上,而應面對全體學生,特別是德育教育作為一個全局性問題,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德育滲透和體育活動充分結合,全面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3)系統(tǒng)性。滲透德育的系統(tǒng)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教學內(nèi)容、目標及模式有一個系統(tǒng)規(guī)劃,不可零零散散,毫無規(guī)律,應該制訂出周密的教學計劃,將德育滲透至體育教學中,切實提升中學生的思想品德。
4 中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不夠。各中學領導過于強調學生的體育成績和教師的科研能力,該評價方式忽視體育教師的德育工作,部分體育教師受此影響,過于關注中學生在體質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忽視德育教育的方案及德育要求,致使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2)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不足。受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論”思想影響,以說教為主的德育方式制約著中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有效發(fā)揮,而過于突出教師在的主導地位,又使得中學生的能動性及參與性明顯不足,在體育教學中被動現(xiàn)象嚴重,壓抑了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落實體育教學中德育目標。
(3)教學目標不夠明確,中學體育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沒有和終身體育進行結合,不重視培養(yǎng)中學生的體育興趣,尚未把體育能力和意識培養(yǎng)融于體育教學中,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頑強拼搏意識在體育課堂上引入力度不夠,不利于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5 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結合中學體育教學特點開展德育。中學體育教學具有實踐性、競爭性和組織紀律性等特點,需要中學生在課堂中處理個體與集體的矛盾,積極營造團結協(xié)作的氛圍,在實踐中遵循人際交往規(guī)則。強調美育功能,積極塑造中學生個性化的肢體活動,從而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性格情操,強調寓教于樂,運用鮮明、形象的教學內(nèi)容進一步激發(f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展示心靈美和藝術美,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追求美好事物,豐富內(nèi)涵。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中學生是蓬勃向上的特殊群體,對世界充滿好奇,且求知欲和好勝心強烈,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尊重并理解中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并培養(yǎng)其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培養(yǎng)其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3)根據(jù)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德育教育。中學生的體質差異較為顯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需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中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的德育教育,無論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的具體安排務必要適量,不僅要有總體要求,還要有個人目標,特別對于體質較弱的學生,教師更要主動去關心他們,從實際出發(fā),制定出與之相適宜的量及難度,并從認識態(tài)度和體育鍛煉興趣等方面予以引導,幫其樹立自信心并培養(yǎng)其集體主義精神。
(4)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領路者,其自身素質直接影響到對中學生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因此,若想有效開展教育工作,教師需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受到中學生的敬仰才可以更大限度地影響并幫助學生。這就要求中學體育教師進一步強化自身業(yè)務水平,并結合體育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和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并主動將體育知識與德育相結合,滲透至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鍛煉的意識和能力,更要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6 結語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需充分借助體育教學對德育教育的特殊作用,迎合素質教育要求,積極把德育滲透至中學體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提高業(yè)務能力和責任感,把德育特點和中學體育教學密切結合,從而使中學體育教學在德育中發(fā)揮出更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覃俊玲.中學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1):54.
[2] 王江波.解析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時代,2012(4):201.
[3] 王世鵬.論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赤子,2014(1):141-142.
[4] 尚洪濤.中學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174-175.
[5] 姚明玉.中學體育教學實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J]. 運動,2017(9):100.
[6] 黃水泉.探討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運動,2016(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