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澤宏,劉武
[摘 要] 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由量的積累促成部分質(zhì)的飛躍,而部分質(zhì)的飛躍又促成整體能力的提高。這個過程是循環(huán)反復的,需要教師通過有序的指導才能實現(xiàn)。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安排有序的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 鍵 詞] 中學生;作文指導;有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7-0222-01
由于目前的作文教學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教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常常沒有明確的訓練目標,隨機命題,對學生缺乏過程和技巧指導,因此學生的作文訓練呈現(xiàn)出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前一次作文和后一次作文或者一個學期內(nèi)、一個學年內(nèi)的作文訓練題目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題目為了訓練學生什么技能,一個階段的作文訓練能不能形成一個體系,缺乏總體高度的序列性思考。郭沫若曾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比魏位顒右WC效率,就必須形成一個基本的操作程序,作文教學亦不例外。
我們可以把作文教學看作一種從“積累”到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期間還要經(jīng)歷“模仿”和“借鑒”。但這個過程是螺旋上升而不是線性排列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我們在教學中應遵循兩個序列:(1)學生認識能力發(fā)展序列;(2)科學知識的邏輯結構序列。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
首先,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寫作水平也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漸提高的。因此,我們在設計作文序列時,就要考慮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特點,關注他們的寫作現(xiàn)狀,對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作出較全面的分析,判斷其已有的水平,把準脈象,有的放矢。比如初一的學生,他們在作文時往往表現(xiàn)出三個特點:語言上對事物的描述概括能力比較弱,對詞匯及表達方式的運用機械而生澀;取材時普遍拘泥于自己生活的圈子,范圍很小;結構安排上“日記化”,多平鋪直敘,少機智巧妙。因此,安排初一作文訓練序列時,就應著重在語言、取材、結構等方面適度加強訓練,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只有制訂明確的訓練目標,配合以精確的訓練要素和訓練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質(zhì)的提升。
其次,作文訓練也有其內(nèi)在的邏輯結構序列。中學生的寫作訓練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主要功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素質(zhì)。例如,對具體的課堂教學來說,每次作文訓練的目標是單一的,是作文教學中的一環(huán)。因此,具體訓練時要有所側重,敘事還是議論、寫人還是狀物,必須明確具體。但對學生來說,每次都需要完成一整篇作文,這就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素材,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從整體上做出考量。這要求我們每次進行作文訓練時,必須既要照顧到具體單一的目標,又要照顧到學生寫作能力的整體提高;既要重視“一次作文教學過程”,又要重視平時寫作訓練的合理有序,結合學生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和寫作規(guī)律做出循序漸進的安排,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有序的訓練中漸次提高。
中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是“積累—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即先“積累模仿”,后“借鑒創(chuàng)造”。這個過程不但表現(xiàn)在各類文體的寫作訓練中,在同類文體的訓練中也可以不斷循環(huán)往復。在構建寫作訓練序列時,這個寫作規(guī)律起到綱本的作用。由這個規(guī)律我們可以看到:
1.作文教學要充分利用課例文本資源,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表達技巧,進行寫作知識的滲透。利用教材編排的整體性、階段性特點,對單元內(nèi)容進行梳理比較,領悟同一主題的不同寫作方法,并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文訓練,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學生從模仿到創(chuàng)作是一條基本規(guī)律,從模仿中起步,是中外作文訓練的成功經(jīng)驗。所以讀寫結合是寫作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應該科學系統(tǒng)地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范文以供參考仿寫。比如說明文寫作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選擇古今中外不同的說明類文章進行閱讀,通過比較不同文章的立意角度、說明方法等汲取營養(yǎng),形成學生自己的觀點,提升他們的寫作策劃能力。
3.每次作文目標不能單一,訓練一種寫作能力時必須兼顧其他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多種能力的發(fā)展應齊頭并進。
總之,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由量的積累促成部分質(zhì)的飛躍,而部分質(zhì)的飛躍又促成整體能力的提高。這個過程是循環(huán)反復的,需要教師通過有序的指導才能實現(xiàn)。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通過安排有序的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呂健偉.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4.
[2]涂曉霞.紅花還需綠葉軸,佳作尚需修辭妝:新課標下巧用修辭提高中學生作文文化底蘊之我見[J].魅力中國,2013(31):164.
[3]汪富金,宋順生.基于文本解讀培養(yǎng)學生概要寫作能力的讀寫課課例[J].基礎外語教育,2017,19(3):47-53
[4]陳惠英.注重讀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5).
[5]王亞玲.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材料積累[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