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穎
初次與印尼華人李卓輝接觸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雖然已近八旬,卻聲音洪亮。見其面,精神矍鑠、面色紅潤,一套深色的西裝搭配漢字領帶,別具特色。李卓輝說自己用中國品牌的計步器監(jiān)督自己,每天至少要走到6000步。李卓輝時常往返于中國和印尼之間,參加交流和學術會議,發(fā)表演講,好似一位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總是不知疲倦。
已近八旬的辦報人
20世紀初,李卓輝的父親從中國福建來到印尼,并定居下來。1938年李卓輝在印尼出生,自學中文成才。李卓輝在蘇加諾時代就是一位新聞工作者,出任《忠誠報》的中文版執(zhí)行編輯和主筆。由于言論不受軍方歡迎,報館幾次被封?!叭A人在海外做報業(yè)是非??部赖??!崩钭枯x回憶道,當時印尼人才可以任報社的社長和總編輯,而非華人,盡管他寫了很多社論,但名字卻不能出現(xiàn)在報紙上。后來,因報紙刊載了敏感內(nèi)容,社長和助理社長都被捕,李卓輝也險些入獄。
失去了報社的工作,李卓輝改行到中文學校當中文教師。結果不到一年時間,中文被蘇哈托軍政府全面禁止,華校也被關閉,這一禁就是三十多年。再次失去工作的李卓輝進入一家紙廠,后來獲得老板信任,升任廠長,在紙廠一干就是23年。之后他開始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為雅加達有名的家用電器代理商。 盡管沒有從事中文工作,但此間李卓輝仍舊熱心研究印尼政治和華人問題,后來成為馬亞西亞《星洲日報》和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等新馬媒體的知名撰稿人。
從2003年到2017年初,李卓輝先后編著出版了37本著作,重點編寫印尼華人文教歷史發(fā)展、華人先驅人物光輝歲月、華人參政與政黨歷史、印尼民主改革進程等等。2013年,已愈七旬的李卓輝與友人創(chuàng)辦了巴厘首份中文報《巴厘風采》,為中國游客提供免費的旅游指南,介紹印尼旅游文化,創(chuàng)辦之初便獲得巴厘省長的積極支持。2014年,李卓輝擔任《印華日報》總編輯兼主筆,三年多來,每天在報紙上寫一篇評論,分析印尼時政和改革政策,并呼吁印尼以務實態(tài)度和中國合作,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發(fā)展印尼經(jīng)濟,文風扎實、觀點中肯。
《印華日報》的辦報時間并不長,記者好奇李卓輝為什么在76歲高齡開始一份新事業(yè),尤其是在全球報業(yè)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李卓輝回答說,他希望在印尼有一個載體保留中華文化,讓中文有所延續(xù)。李卓輝介紹,盡管目前報紙讀者不算多,運營是虧本的,他本人也沒有報酬,但還是要堅持下去。說到有一次到一個中文媒體的論壇上演講,有人說他辦中文報紙是傻瓜,他微微一笑,說道:“能做一點是一點!如果連我們這老一代都不堅持下去的話,還有誰會去堅持?!蹦壳埃瑸榱速N近讀者需要,《印華日報》和《巴厘風采》正致力于向手機報等新媒體轉型。
“房子可以賣,但中文不可不讀”
“在海外的華人不懂中文就等于沒有靈魂?!崩钭枯x的太太賀曉玲曾在一次接受鳳凰電視臺采訪時如此說道。賀曉玲也是華人,與李卓輝兩人育有四女一子。家中一直有個共識,“房子可以賣掉,但中文不可以不讀”。李卓輝笑著告訴記者:“孩子小的時候,太太很嚴厲,學不好中文是不讓吃飯的。”于是孩子們從小就乖乖地在家里學習中文。李卓輝介紹,在印尼中文斷層30多年,也沒有中文學校,當時身邊希望孩子學習中文的家庭都只能悄悄地把老師請到家里授課。因為接受過良好的中文教育,李卓輝的5個孩子以及外孫女的學業(yè)、工作都與中國有關系,也比其他印尼人更有語言優(yōu)勢。
外孫女李華麗是單親家庭,經(jīng)濟條件狀況不太理想,李卓輝主動承擔了撫養(yǎng)外孫女的擔子,不僅如此,他把讓孩子接受中文教育的堅持延續(xù)到了外孫女身上,李卓輝執(zhí)意付昂貴的學費,讓外孫女到中文學校學習。華麗高中畢業(yè)在等待大學錄取通知的閑暇時光也會到報社幫忙,李卓輝說她對出版流程已然十分了解。2017年,華麗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開始本科學習,李卓輝高興地跟記者分享,說外孫女很爭氣,入學不久就申請到了三項獎學金,最近的一項是“一帶一路”獎學金,金額高達5萬元?!斑@得益于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海外留學生在中國香港也得以享受實惠?!?/p>
探索推廣中文教育的新途徑
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文熱席卷全球,包括華人最多的國家印尼。如今,印尼的中文教育早已恢復,但中文教育斷層多年,導致許多華人不會說中文,缺少中文師資,同時存在中文學校學費昂貴等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直希望推廣中文教育的李卓輝開始尋求新的可能。
2017年6月,李卓輝領導東盟南洋基金會,與印尼伊斯蘭教士聯(lián)合會(簡稱伊聯(lián))合作,在伊聯(lián)大學成立了“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并由時任中國駐印尼大使謝鋒正式揭牌?!爸腥A文化研究中心”由此開始在伊聯(lián)大學里推廣研究中華文化的教學工作,內(nèi)容包括設立中文教育學科、傳統(tǒng)醫(yī)藥學科和其他創(chuàng)新科技學科,計劃每年派一批印尼大學生到中國留學深造,在“一帶一路”合作下培育新時代人才。
李卓輝介紹,伊聯(lián)是印尼最大的溫和伊斯蘭民間組織,提倡各民族多元化、包容地發(fā)展,與儒家思想契合。伊聯(lián)有3萬所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印尼各大城市建立了26所伊聯(lián)大學。李卓輝希望通過與伊聯(lián)大學的合作,借助伊聯(lián)廣泛的教育網(wǎng)絡推廣中文。伊聯(lián)大學十分欣賞中華文化,并希望在印尼推廣中文,該校校長馬克松對記者表示,愿意更多地融入與中國的合作。2017年11月,伊聯(lián)大學與廣西民族大學簽訂合作協(xié)議,屆時雙方將互派人員進行交流,廣西民族大學將在中文教育及人才培養(yǎng)上幫助伊聯(lián)大學,李卓輝也在場見證了儀式。
李卓輝說,印尼應加強向中國學習,加大引進中資參與建設,積極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扭轉基礎設施建設緩慢等局面。在印尼配合實施發(fā)展“一帶一路”宏偉藍圖,中文媒體負有重大使命。作為中文媒體人,李卓輝除了積極與主流社群發(fā)展中文教育,將中文提升為與英文平行的國際化語言之外,還鼓勵主流社群學生和學者到中國各領域大學深造,他認為,中文媒體應在推進東方文明復興崛起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爭取更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