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洲 張原
【摘要】供應鏈管理模式在農村電子商務中有所應用,如何維系這種沒有鍥約看似隨意不具有長久性的關系?本文通過合作伙伴關系模式建立的理論知識,分析市場中存在的現狀,提出合理化建議。建立具有現代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模型,以期通過關系的改變維系供應鏈的長期合作,也使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更好的實現供應商、農戶、分銷商和消費者多方的結合。通過供應鏈更好地滿足市場中的需求。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
一、相關概念闡述
農村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yè)務、服務領域。通過平臺集中了原材料供應商、分銷商使農民成為平臺的最大受益者。
供應鏈的是從擴大的生產概念發(fā)展而來,“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yè),通過對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到制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一個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所連成的整體功能網鏈結構”。
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是指:在供應鏈內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成員之間形成的一種協調關系,以保證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或效益。建立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目的,在于通過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減少整個供應鏈產品的庫存總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績效。
二、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模式的現狀
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的組成部分:供應鏈的核心部分是農戶,其中還包括農副產品的上游提供商和下游的分銷商以及最終的消費者。
傳統(tǒng)的銷售渠道由于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出現各自分散、各自為戰(zhàn)的局面。各個組成部分的關系也較為分散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局面,導致信息不暢通,產需不能完全匹配。
三、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的形成,需要打造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
(一)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密切
1.伙伴關系的密切程度,反映了伙伴間相互依賴的程度
農村電子商務的各個參與主體之間相互依賴程度其實非常高,市場的需求傳遞到農戶對整個農副產品的生產起到決定性作用。
2.密切程度依賴每個伙伴相互信任的程度和維持關系的動機
轉變過去未來賺取差價的運營模式,每個參與主體未來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密切的關系是態(tài)度和日常行為上相互影響的結果
關系的建立不僅僅建立在交易過程中,采購原材料、銷售產品時主體間有關系,生產過程中信息流也使彼此間存在關系。
(二)合作伙伴關系建立的信任基礎
信任指合作一方認為合作伙伴中其他人的行為對其是有益的,相信他的伙伴不會損害他的利益。信任表明伙伴關系中承擔風險的意愿,即意味著供應商和顧客愿意承擔可能遭受損害的風險。信任程度越高,愿意冒風險的意愿程度也越高。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工業(yè)品生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農副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且市場存在波動性,沒有很好的信任在上產中會存在諸多問題。
(三)供應鏈建立后分享成果
相信其他伙伴間的成功將有助于自己的成功。各個組成部分信息的溝通將有助于市場產需的對接。從傳統(tǒng)的個體生產關注自有份額的擴大,建立共同協作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將整個市場份額做得更大。
(四)供應鏈管理中的少量關系
消費者不止從一個供應商尋找產品和服務。一個供應商也不能滿足許多地區(qū)的顧客和產品的差別化。不管關系多親密,單個顧客也不可能從唯一的供應商處得到充足數量的商品。但是,伙伴關系的建立與維系限制了伙伴關系的數量??偘l(fā)展趨勢是擁有少量產品供應商。
(五)建立協同運作機制
顧客更接近供應鏈終端,往往比供應商有更大的話語權。當消費者提出要求需要準時送達,協作就變得特別重要。隨著消費者增加對供應商每天計劃、控制的參與,減少了消費者與供應商間的沖突。傳統(tǒng)的模式沒有讓生產者參與到產品的運作中,造成信息的阻隔導致生產者無法真正把控市場的需求。
(六)供應鏈中信息的透明度
伙伴關系中,公開和充足的信息交換是關鍵要素;信息交流是共同信任的結果,是進一步建立密切關系的方式,可以防止產生誤解,可以使相互關系更加親密。產需直接見面可以有效的控制生產環(huán)節(jié),信息的透明也使生產能做到與需求最大限度的匹配,更好地控制因為生產周期過長所導致的需求變化帶來的產品滯銷。
四、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不斷發(fā)展和移動商務技術的不斷完善,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在資源共享上將具有更強的時效性,彼此之間的交流將處于常態(tài)化,信息流的改變使的合作伙伴關系更加牢固,也讓市場中的信息更加透明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減少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1]楊希玲.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構建的博弈淺析[J].中國商貿,2012(06).
[2]謝楠,嚴建淵.淺析基于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動態(tài)監(jiān)控[J].中國市場,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