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千馥
對于人類這種好奇的生物來說,探索世界永遠是一件有趣的事。正如可知論哲學家所言,世界上不存在永遠可知物。人類于16世紀結束了對未知大陸的發(fā)掘,又于20世紀完成了登頂?shù)奶剿?。三維世界的高山云海已遠遠不能滿足這種渴望,四維世界的未知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新一輪的目標,預測隨之而生。
有時候真的很想知道那些可能或不可能的事,可能或不可能發(fā)生在我們生活之中。也許這種猜測只是人們飯后談資,也許卻決定了今后的人生?!豆畔ED神話》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城邦的國王聽信了巫師的預言,害怕兒子真如預言所說,殺父娶母,便將仍為嬰兒的小王子拋入森林,不料長大成人的王子不認識父親,殺父娶母,應了預言,最后凄慘死去。即使預言并不等同于科學的預測,但對未來的某些想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過程,最后導致預言的結果發(fā)生。尤其當一件事情位于可能與不可能之間時,預測或者是說心理暗示,很可能說明問題?!妒ソ?jīng)》也記載著類似的故事:很久以前,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死期,于是,農(nóng)夫最后幾年不愿干活,導致田地荒蕪;統(tǒng)治者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最后上帝憤怒地收回了預測能力,國家才恢復了生機。量力而行也不代表著可以一味盲從計劃,如果缺少了對可能的希冀,人生將成為一幕電視劇。沒有意義,沒有自我,出生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活著只是應該如此。
與其預測自己人生的不可知,不如踏實地準備一場只屬于自己的戰(zhàn)斗。我并不相信那些宿命與命運,因為成敗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沒有人能夠奪走這顆在胸膛中熾熱跳動的心,也沒有人能夠為活潑的軀體系上繩子。生活本就充滿著不可知的變數(shù),無論接受與否,它仍然在那里,不會消失,也不會突然出現(xiàn)。生活的寶貴也正如此。除了每天朝升的太陽,一切都將是嶄新的,嶄新的我們終將拋棄那些把未來當作過去的意識,用新的希望添補上舊的空白,更加努力,更加樂觀地接受新生活的洗禮。
(指導教師 陳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