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要〕 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命題明確提出以來,理論界不斷加大對其進行探究和研討的力度。在思想的形成背景方面,主要強調歷史邏輯、現(xiàn)實依據(jù)、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等四個方面;在思想的邏輯關系方面,主要強調思想自身的內在邏輯結構關系及其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思想的鮮明特征方面,主要強調人民性、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特征;在思想產生的重大意義方面,主要強調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當然,目前的相關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突出其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與時俱進,早日建成現(xiàn)代化強國。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背景;邏輯關系;鮮明特征;重大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9-1203(2018)03-0010-05
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的全新概括。同時,這一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毫不動搖。從2017年10月18日至今,學界圍繞這一思想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見仁見智。筆者擬從該思想的形成背景、邏輯關系、鮮明特征、重大意義等幾個方面對學界的研究現(xiàn)狀綜述如下。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背景
任何科學的思想理論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下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并且以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的形成和發(fā)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學者們分別從歷史、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等角度對其產生的背景進行探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邏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在汲取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中偉認為,習近平對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等共產黨人關于社會主義的探索和追求的繼承與堅持,以及對中國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新考驗等歷史性課題進行新的歷史性回答,并給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邏輯 〔1 〕。黃旭東通過梳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脈絡及其階段劃分,指出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同時世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2 〕。邸乘光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離不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經驗,譬如中華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國人民的奮斗史及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經驗等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根據(jù) 〔3 〕。
(二)現(xiàn)實依據(jù)
思想的產生源于現(xiàn)實的需要,雖然目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發(fā)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和思想指導,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韓慶祥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產生了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即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而其思想具有時代邏輯 〔4 〕。陳健等人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以來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而且我國在推進治國理政的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5 〕。金民卿認為,一方面,當今時代的本質、特征和世界局勢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尚未完全走出低谷時迅速崛起并進入新時代,這就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成奠定了基礎 〔6 〕。
(三)理論來源
科學的理論需要以一定的思想源泉和文化土壤為支撐,并且在繼承前人思想和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形成和發(fā)展。王相坤認為,習近平在青年時期確立的群眾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理論萌芽 〔7 〕。蔣國棟認為,理論創(chuàng)新造就新時代新思想,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8 〕。楊希雙等人認為,從社會主義制度或社會運動的角度來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是其產生和形成的理論淵源;從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層面來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存在和生產方式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是其思想形成的第一理論邏輯 〔9 〕。
(四)實踐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其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等密切相關。王相坤認為,習近平的成長經歷不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也奠定了實踐基礎,正是由于在陜北梁家河、河北正定等地的親身經歷對其后來的成長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為其“四個自信”、改革創(chuàng)新、精準扶貧以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 〕。蔣國棟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生態(tài)文明、國防建設、港澳臺工作、外交布局等各方面取得的創(chuàng)新與成就,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和土壤 〔8 〕。
綜上所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并非偶然,由于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急劇變化,為了確保改革發(fā)展穩(wěn)步前進、國防外交和平磋商、治國治黨穩(wěn)健有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這就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中產生的,也是在汲取理論和實踐的養(yǎng)分中發(fā)展的;既是對歷史發(fā)展趨勢的順應,也是對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的現(xiàn)實回應。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關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提出后,學者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其邏輯架構進行了探討,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身的內在邏輯結構關系,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包含或獨立的邏輯關系。通過對這兩大邏輯關系的梳理論證,我們可以更準確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關系
從整體上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由“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兩部分內容構成,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又相互統(tǒng)一,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邏輯關系?它們又是如何構成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內在統(tǒng)一體?
韓振峰認為,“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的關注點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發(fā)展,前者回答的是現(xiàn)象,即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后者提供的是方法論,即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者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完整內容和科學體系 〔10 〕。辛向陽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的八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進行闡釋的,它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行動綱領,它是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深化的結果 〔11 〕。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系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大理論成果,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與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繼承發(fā)展還是再一次實現(xiàn)歷史性飛躍?學界對此主要有兩種看法。
石仲泉認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也進入新的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作為反映這個新時代要求的理論成果,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12 〕。郝立新等人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應了中國發(fā)展面臨的重大考驗、時代課題,更深入地探索了“三大規(guī)律”、準確地把握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新飛躍 〔13 〕。
王偉光認為,毛澤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奠定了基礎,鄧小平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新開端,江澤民和胡錦濤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向前發(fā)展,而習近平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邁向全新的發(fā)展時代,因而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是新的飛躍,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 〔14 〕。李春華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對如何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系統(tǒng)的闡釋,這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5 〕。
由此可見,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關系在學術界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對此還存在爭議,有待學者們繼續(xù)深入分析探討。因此,我們必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客觀嚴謹?shù)匮芯窟@一思想的基本思路、內容特性等問題,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意蘊,辯證地看待兩個層面的邏輯關系。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
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學界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人民性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鮮明、最生動、最深刻的本質特征?!耙匀嗣駷橹行摹钡睦砟睿仁橇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根基,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執(zhí)政為民根本宗旨的忠實踐行。劉云山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關心關注人民生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體現(xiàn)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16 〕。姜建成認為,人民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根基,以人民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實現(xiàn)人民美好愿望、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分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準則、價值訴求、價值依歸、價值追求 〔17 〕。
(二)繼承性
新思想的產生都是對舊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任何理論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人類文明成果和前人已有的光輝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汲取黨的理論精髓和理論血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的。劉云山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汲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借鑒別國經驗 〔16 〕。張世飛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繼承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科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提升和飛躍 〔18 〕。
(三)創(chuàng)新性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國際國內局勢嚴峻,在這樣的時局下產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具有前人思想的現(xiàn)實性,更具有前人思想理論不可超越的時代性,這一思想正是對新時代國家發(fā)展走向提出的一系列新穎獨到而又精辟深邃的新概念、新觀點、新論斷。田芝健等人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造性運用”“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三創(chuàng)”有機統(tǒng)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創(chuàng)新特色 〔19 〕。馮立鰲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是在實踐基礎上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的典范,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新成果的最高展現(xiàn);也正因為其具有創(chuàng)新的品格,才能對新時代的實踐創(chuàng)新作出引領和指導 〔20 〕。
綜上所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都是為了人民。與此同時,習近平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性。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繼承和發(fā)展前人已有思想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開拓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注入了新鮮血液。胡承槐等人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于中國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斷新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在思想理論上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新的歷史高度 〔21 〕。包心鑒認為,這一科學理論體系最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就是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續(xù)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在如何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展示出深刻的時代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人民性的鮮明特質 〔22 〕。
(二)實踐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實踐活動和社會活動,并接受實踐的考驗、服務于實踐。胡承槐等人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判別和反對各種錯誤思想理論的干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理論標準,同時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邁進新時代,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 〔21 〕。肖貴清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和重大指導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指針和行動指南,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3 〕。
(三)世界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世界意義。王義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突出表現(xiàn)就是將自身的“四個自信”帶給國際社會,同時把“四個自信”轉化為行動自覺,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4 〕。胡承槐等人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和實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注入了新的活力,扭轉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最近幾十年間發(fā)展停滯的勢頭,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重新回到向上奮發(fā)的態(tài)勢 〔21 〕。劉強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xiàn)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具有開放性和普適性,這既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藍本,同時也促進了世界和平發(fā)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5 〕。
簡而言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它不僅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繪制了藍圖,也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使各國共享改革發(fā)展所帶來的成果和機遇,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推動世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五、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一)研究的主要貢獻
綜上所述,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以來,專家學者們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這些研究加深了人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和了解,為我們貫徹落實這一思想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其一,學者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背景從不同視角進行闡釋,并提出了有力的佐證。學者們追根溯源,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總結,探尋這一思想的歷史背景;從我國的現(xiàn)實基礎、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的歷史方位等方面提出這一思想的現(xiàn)實依據(jù);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出發(fā)總結這一思想的理論來源;從黨的成長歷程及其取得的成就等經驗教訓中提煉這一思想的實踐基礎。其二,學者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身的內在邏輯結構和這一思想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比較分析,充實了其思想內涵、深化了人們對這一思想的認識。另外,學者們還從人民性、繼承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征進行了積極探索,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及其對世界產生的積極影響等角度進行了探究。
(二)問題和不足
其一,從研究的邏輯來看,缺乏系統(tǒng)整體性。許多學術論文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只是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并未在文章中進行系統(tǒng)闡釋,這樣就會造成讀者碎片化的知識體系,因而我們在后續(xù)研究過程中需要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篩選、避免重復,增強針對性,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結構。其二,從研究的內容來看,缺乏內在關聯(lián)性。大多數(shù)文獻只是注重對這一思想的基本內容進行敘述,而對這些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性闡述較少。其三,從研究的深度來看,學術理論成果多于實踐層面的探討。部分文獻針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某一具體方面進行了專門研究,但大多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缺乏操作性;貫徹落實層面上的研究相對薄弱,表現(xiàn)在對于如何真正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用于實踐的探討不夠廣泛和深入。其四,從研究的方法來看,比較單一,沒能更好地重視和應用一些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較多的只是文獻研究、歷史研究等傳統(tǒng)方法,而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研究、比較研究、實證研究等方法的應用尚未多見。
(三)未來研究展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有待學界進一步加強研究。其一,要加強整體性研究工作。如對思想形成的背景進行系統(tǒng)梳理、對思想的內在邏輯關系及其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關系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其二,在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專家學者們應當在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多下功夫,使思想研究工作落到實處。其三,在研究方法方面,雖然文獻研究法是思想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我們除了應用傳統(tǒng)的方法外,還要將實證研究、各種關系范疇比較研究等研究方法引入該領域。
〔參 考 文 獻〕
〔1〕高中偉.科學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理路〔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5-8.
〔2〕黃旭東.全面理解“新時代”與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三重邏輯〔J〕.貴州社會科學,2017(11):4-9.
〔3〕邸乘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15.
〔4〕韓慶祥.準確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N〕.浙江日報,2017-10-23(05).
〔5〕陳 健,龔曉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xiàn)實邏輯和實踐路徑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7(6):6-12.
〔6〕金民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fā)生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6):5-12.
〔7〕王相坤.習近平的成長經歷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J〕.黨史文苑,2017(23):47-52.
〔8〕蔣國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邏輯、現(xiàn)實土壤和重大意義〔J〕.求知,2017(12):24-26.
〔9〕楊希雙,羅建文,吳小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J〕.青海社會科學,2018(1):9-14.
〔10〕韓振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邏輯〔J〕.人民論壇,2017(34):14-16.
〔11〕辛向陽.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與鮮明特征〔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7(6):4-9.
〔12〕石仲泉.黨的指導思想的歷史性飛躍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0):1-7.
〔13〕郝立新,周康林.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新飛躍——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1):4-12+156.
〔14〕王偉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體會〔J〕.中國社會科學,2017(12):4-30.
〔15〕李春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歷史性飛躍〔J〕.人民論壇,2017(33):18-20.
〔16〕劉云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N〕.人民日報,2017-11-06(02).
〔17〕姜建成.人民立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根基〔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4-18.
〔18〕張世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品質〔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7(6):11-16.
〔19〕田芝健,丁新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chuàng)新〔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9-24.
〔20〕馮立鰲.新時代·新思想·新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理論特征〔J〕.廣東社會科學,2018(1):5-10.
〔21〕胡承槐,王 侃.科學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J〕.浙江社會科學,2017(11):4-8.
〔22〕包心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主題、科學內涵和鮮明特質〔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7(11):8-10.
〔23〕肖貴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6):40-45.
〔24〕王義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J〕.前線,2017(11):118-121.
〔25〕劉 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意義〔J〕.人民論壇,2017(33):29-31.
責任編輯 周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