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晨
鄭牢,何許人也?說他是名人吧,真的是名不見經(jīng)傳;說他沒有名氣吧,卻有人為他寫過書——明代文學家葉盛所著《鄭牢論戒貪》講的就是這位鄭牢的故事。
《鄭牢論戒貪》中講述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明代廣西總帥府有一個叫鄭牢的老差役,性格耿直且敢言??値浉级巾n觀十分威嚴,下屬們不敢冒犯都督的尊嚴早已成為常態(tài)。韓觀有個壞毛病,就是醉酒之后想殺人。每當此時,屬下不能勸阻,也不敢勸阻。而具體執(zhí)行命令的鄭牢卻是一個例外。每當韓觀醉后想殺人時,鄭牢就把自己認為不該殺的人先設法留下不殺,等到韓觀酒醒之后,再告訴韓觀不殺的理由。韓觀知道鄭牢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因此十分感激他、敬重他。久而久之,韓觀對鄭牢不但敬重,而且十分信任。
韓觀死后,都督一職由山云繼任。山云一到廣西,便宴請當?shù)氐赂咄刂浚儐枏V西邊事,于是有人就將鄭牢推薦給他。山云將鄭牢請了來,說:“常言說,對于一個守邊的將軍不顧及他是否貪利,只看他能不能打仗,況且廣西的風氣一向是看重財貨。我是否也可以貪呢?”鄭牢說:“大人剛到此地,就像一件潔白的新袍子,有一點被沾上污穢,就像白袍上染上了一點墨,總是洗不掉的!”山云又說:“人們說,土著人送的東西,如果不接受,他們必然懷疑而且怨恨我,那該怎么辦呢?”鄭牢回答說:“為官之人貪財,朝廷有非常嚴厲的處罰,那就等于說,竟然連朝廷都不懼怕了,怎么還會害怕土著人呢?”山云于是聽從了他“白袍點墨,終不可湔”的告誡,在廣西做了十年清官,廉潔操守始終沒變。
《鄭牢論戒貪》篇幅不長,成型的故事也就這兩個。但這位鄭牢所起的作用則不可謂不大。請看,在防止前任都督韓觀醉后錯殺人方面,可以說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后任都督山云初到廣西,在廉與貪之間尚猶豫不定的情況下,他以“白袍點墨,終不可湔”的見解相告、相勸,使山云都督堅定了廉潔奉公的操守,并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可見鄭牢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難怪葉盛在《鄭牢論戒貪》中說:“山云鎮(zhèn)守廣西超過十年,廉潔的操守始終不變,這本來并非鄭牢之功,但鄭牢也是值得尊重的。”
鄭牢既非顯貴,亦非名臣,只不過是一個總帥府的老差役,也就相當于現(xiàn)在政府最基層的公務人員。作為文學家的葉盛不寫都督韓觀,也不寫都督山云,而是寫鄭牢,可見鄭牢比韓觀、山云更加優(yōu)秀、更加吸引人——至少在葉盛眼里是這樣的。盡管如此,鄭牢還是鄭牢,既沒有因為防止韓都督醉后殺人而升遷,也沒有因為給山云都督出了好主意而提拔,最終還是沒離開差役的崗位。
我有時會想:鄭牢防止韓都督醉后殺人有功,照理應該得到提拔;他給上司出了好主意,說明他有智慧、有能力,被調(diào)離差役的崗位安排到更“體面”的位置上也順理成章??墒怯忠幌耄粚α?。誠如我所想,阻止韓都督醉后殺人的鄭牢不在了,韓都督刀下的冤死鬼就要增加;給山云都督出主意的鄭牢不在了,山云都督廉潔還是貪墨的選擇或許會出現(xiàn)變數(shù),而鄭牢到了新的地方、新的崗位能不能發(fā)揮原有的作用則成了一個未知數(shù)……
如此看來,一個人不論是當官還是當差役;不論是當幕僚還是當普通百姓,只要人盡其才、人盡其能,就是待對地方了。倘若是工作雖不起眼兒,但卻非你莫屬,換誰來都玩兒不轉(zhuǎn),你就更是“金不換”了。大千世界,工作崗位千千萬,要的就是人與崗相稱、崗與人合一。
人崗相稱,則如魚得水,揮灑自如;崗人合一,則游刃有余,隨心所欲??偠灾?,在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平凡崗位上能夠發(fā)揮旁人所不能發(fā)揮的作用,給個將軍都不換。相形之下,倒是那種一有些成績就換崗,一有點功勞便提拔的做法,顯得有些近視、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