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行磊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41-02
近幾年來,有關未成年人進行勒索、偷盜、搶劫甚至暴力犯罪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已然成增長態(tài)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于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金錢觀的缺失。
那家庭教育中怎樣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我們從三個方面思考這個問題。
1.給不給錢
父母無限滿足孩子要多少給多少,孩子把父母當成提款機花錢如水,這錢就成了"大風刮來的",在他潛意識里金錢和責任不掛鉤。社會上的不良因素恰恰喜歡這樣亂花錢的青少年。
有的父母不給零花錢,"等長大有出息賺大錢了,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畫大餅"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勤儉節(jié)約、勵志理想,但這樣的話很容易給孩子增加無形的學習壓力,造成自卑的心理陰影,孩子在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同學面前缺乏自信抬不起頭,青年中出現月光族,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沒接觸過金錢對金錢沒概念而不善于理財。
我們就生活在"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社會,所以孩子應該早接觸并且管理金錢。理財觀念的培養(yǎng),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一課,更是為未來發(fā)展所儲備的"第一桶金"。
2.怎樣給錢
2.1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孩子第一次幫你"打醬油","跑腿費"就是最好的報酬。做家務開工資,迫使孩子從小摒棄"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樹立"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觀念。孩子們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但是長期單一的形式進行下去,非常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惟'錢'是從"的習慣,他們會認為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回報,從而喪失家庭責任感及社會責任感。所以,孩子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如洗內褲、襪子,疊被子,就不能付費。甚至于孩子可以無償幫家庭澆花、取郵件等等。一個愛勞動的孩子會主動或者受吩咐去完成無償勞動,再通過有償家務獲取額外報酬。
2.2壓歲錢。因為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父母切忌強行保管,一定要講求方法、技巧和孩子一起存銀行,讓他清楚帳目明細,了解自己有多少資產。還可以把這筆錢分成學習、生活、理財等幾個部分,并支持他正當的自由支配。這樣在他年滿18周歲步入大學校門之時,便可以用自己人生中第一筆錢來繳學費,這樣的成長意義是要靠兒時便開始積累的。
2.3其他的合理饋贈。親朋好友給的生日祝福禮金,或者因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驚喜進步而獲得的合理收入等等。這時父母不僅要和孩子交流收不收,還要告訴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以及整理記事本以備今后怎樣回饋親情。
3.給多少錢
首先,零用錢多少沒有標準,應結合孩子的合理消費情況而定。只要孩子用零用錢買喜歡的零食和必要的學習用品等合理的支出家長都應支持。至于零用錢是父母定期支付,還是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和愿望得到的,都不重要。只有孩子在獲得零用錢過程中有有勞動有收獲有幸福的疲勞感,才是父母管控意識的成功體現。
其次,放任自流的讓孩子把一月的零用錢提前"糟蹋完"一回,也不是壞事。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孩子沒錢可花的時候,就會思考細水長流的理財方法。
然后,當孩子有了一定的經濟頭腦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算算家庭開銷的細賬,或者嘗試讓孩子掌管家庭的"財政大全",體會父母持家的精打細算,這樣做你可能培養(yǎng)的是一位經濟學家。
最后,家長在訓練孩子理財觀念的時候,底線要清楚。賺錢消費沒有錯,但淪為錢奴就大錯特錯。對錢要有主權感,錢只是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工具而已。
家庭是金錢觀教育培養(yǎng)的第一塊基地同時也是防止孩子誤入歧途的第一道防線。家長要堅持用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念以身作則,言行示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