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禮 曹霞 唐振平 馮志剛 謝焱石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的飛速發(fā)展,微信作為一種新的知識獲取和交流方式,在教育教學方面通過其強有利的移動教學平臺,不斷應用到各個領域。本文利用地質微信平臺建立了師生交流學習的紐帶、地質文獻資源庫、微信互動課堂、重點難點講解、學習任務布置和不同年級交流平臺,結果證明該地質微信平臺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生自主學習專業(yè)課程的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及前沿研究進展,為地質專業(yè)教學改革帶來新契機。
關鍵詞:地質;微信;教學研究;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1-0180-02
一、緒論
以往的地質專業(yè)本科教學,大多是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給學生講解基本概念、重點和難點,學生基本上是被動地接受灌輸學習,教學效果必定大打折扣。通過對我校本科地質專業(yè)進行的學習情況問卷調查顯示,課后高達60%的學生認為課本知識乏味,65%的學生課后不能自主學習專業(yè)課內容,75%的學生會選擇臨考前一周進行突擊學習。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專業(yè)知識拓展和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師生互動不夠,尤其是課后無法及時溝通,影響了教學效果,逐漸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失去積極性[1]。因此,在地質專業(yè)本科教學中,亟須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
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軟件應用逐漸增多,其操作容易,使用方便,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人們開始更多地通過微信、微博等微方式進行交流,微信更是現代大學生使用最為活躍的交流平臺之一。利用微信平臺,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等,及時快速地發(fā)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信息。尤其隨著微信網絡學習資源如公開課、微課、學習論壇等的日漸豐富,微信平臺已廣泛應用于英語、計算機、心理學等專業(yè)課程教學中[2,3],教學效果顯著。然而,針對地質類專業(yè)鮮有報道,因此微信平臺在地質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值得進行深入研究。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地質教育中的應用
微信作為一個網絡資源公眾平臺,雖然無法對學習資源本身進行優(yōu)化和改善,但是通過良好的使用體驗,龐大的學生群體,方便的傳播平臺,可以為地質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和更加豐富的交流方法[4]。
(一)建立師生交流學習的紐帶
以往的教學中,以課堂上面對面的教授為主。一方面,由于人數多,課時有限,教師在課堂上無法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大多數學生也很難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學生對地質專業(yè)的學習存在較多的問題時,不能及時得到解答或有限的課堂時間不能被過多地占用。微信的實時溝通平臺,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時效性[5]。學生可以通過小視頻或者圖片將涉及的疑問(巖性、構造、結構等)發(fā)送給教師,再通過語音或文字的方式將不解的疑問告知教師。教師為學生解答地質難題,可以采用與學生視頻的方式,利用微信面對面地進行解答,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快速回應,還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通過微信平臺的非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教師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受時空的限制,避免有些學生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師生關系發(fā)展。
(二)建立地質文獻資源庫
通過微信平臺將網絡上相關地質專業(yè)的文獻地址或二維碼推送到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快速地整合網絡學習資源,使學生輕松快捷地通過微信連接到互聯網上的幾乎所有學習資源[6]。在地質教育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還須了解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科研成果。然而,由于學生的專業(yè)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的水準,導致文獻檢索的眼界不夠開闊,檢索不到或檢索到的是大量冗余的文獻,從而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豐富的文獻資源以及最新研究動態(tài)成果,以地質專業(yè)不同的方向進行分類,再利用微信的群功能上傳推送,使學生能夠快捷、方便、有效地了解到自己所需的地質文獻資料。
(三)建立微信互動課堂
微信互動課堂是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優(yōu)選地質專業(yè)微話題,組織學生積極討論,由教師點評指導的互動教學方法。在地質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互動課堂,教師根據課堂上還未教授的地質知識設置一個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而學生通過查詢資料或者其他方式了解這個話題并進行探討,由教師根據學生所探討出的內容進行點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自發(fā)創(chuàng)建地質學習微信群,方便同學間交流地質專業(yè)知識心得。大家可以將搜索到的地質學習資料發(fā)送到微信群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通過發(fā)朋友圈來分享自己的地質專業(yè)學習資料、學習心得體會以及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惑。例如,生活中見到的一些奇特的地質現象、典型的地質特征、精美的巖礦標本,都可以通過拍攝照片分享到微信公眾平臺,把地質專業(yè)知識理論融入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樂趣,增強他們對地質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重難點的講解和學習任務布置平臺
為了方便學生及時掌握和鞏固當天授課的知識點、重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出去,同時在每次授課前一天,推送下次上課需要預習的內容及討論的問題,布置學習任務,增強學生自學能力,減少課堂上對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識點的講解,加強對重點、難點的講解和問題的討論互動環(huán)節(jié),最終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互動課堂,提高學習效果,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五)建立不同年級交流平臺
在專業(yè)知識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人數較多,教師精力有限,有時并不能細致地解決每一個學生的困惑,滿足每一個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渴求。通過創(chuàng)建不同年級的微信交流平臺,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專業(yè)咨詢,協(xié)助教師一對一地幫扶專業(y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一些復習資料、學習經驗和心得以及生活幫助。同時,這也可以使高年級學生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提高自身技能。畢業(yè)生還可以通過該平臺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一些一手的就業(yè)資料,有助于低年級學生更好地了解地質專業(yè)形勢,加強對實際操作的學習,為未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地質微信公眾平臺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模式,不僅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翻轉了課堂教學,促使了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為大學生利用“碎片化”學習提供了助力。在學習專業(yè)知識重難點的同時,他們還拓寬了本專業(yè)的知識面,可以輕松地了解地質專業(yè)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為高校地質專業(yè)大學生的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平臺和應用平臺。
參考文獻:
[1]徐進,張穎,王樹根,蔣學,吳妍.微信在輕化工程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紡織服裝教育,2014,(6):544-545.
[2]胡安林,李軍祥.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物流聯絡中心應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5,(12):1-2.
[3]謝瑩,韋正波.關于微信平臺在腫瘤學教學中作用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190-192.
[4]蔡斌斌,趙正品,楊躍蓓,曹雅玲,王欣.論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商務,2015,(12):95-96.
[5]段曉聰.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交互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5,(17):111-113.
[6]馬宏,韋清泉.微信中的政治學資源及其利用[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6,(1):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