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東
摘 要:高中美術教學就是以高中生自己的生活背景為基礎,然后去培養(yǎng)高中生對美術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去感知生活,這樣就可以使美術與生活可以互相融合。所以在生活中,讓高中美術教學和生活捆綁在一起,可以讓學生通過美術去熱愛生活,以飽滿的熱情去創(chuàng)造生活。
關鍵詞:生活;美術;銜接
藝術源于生活,美術當然也不例外。美術與生活掛鉤,小學美術的教學自然也要與生活掛鉤。離開了生活的美術,是枯燥乏味的。脫離生活的美術教育,課堂教學的土壤必然是貧瘠的。作為小學美術教師,要樹立美育觀,巧妙地學會引生活之水,灌美術之園,培養(yǎng)學生打開慧眼,開放美的腦門,主動去探索美的世界,將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納入自己美的構思,呈現在紙面上,并積極主動地用美學價值觀去改造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本文試從生活教育的角度,進行了摸索。在新課標的要求中,需要將中學美術教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美術學習更加的感興趣,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對中學美術課堂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美術教學中,能夠更好的指導教學,讓學生意識到美術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
一、創(chuàng)造文化情境培養(yǎng)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教學生將美術放入到一定的生活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從而了解到多種多樣的美術的表現形式以及認識到美術對培養(yǎng)生活觀察能力的重要性,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美術的學習熱情,所以不能只憑書本上的知識去練習技能繪畫能力。藝術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總的來說就是藝術起源于生活。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習教材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做到因材施教,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之中感知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走進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感
在實行素質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采風、寫生等方式去教授學生教材之中的內容,想要培養(yǎng)高中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就得讓他們先去接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領略其中的魅力。大自然每每展示給人們的就是它自己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瑰麗的畫卷,尤其是那富有詩意的紅花、綠草、燕子翻飛、魚兒追逐更是抓住了人們的眼球和激發(fā)了人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中生就這樣畫出了生活的景象,看著這些紙上大自然的美麗風貌,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一樣。就是在這樣的實踐之中,學生才可以體驗到生活的多彩多姿,以及生活的無限樂趣,就是在今后的繪畫之中,才可以用自己的畫筆,以自己的真實情感去繪畫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知。
三、精心布置教學情境,內化高中生的情感
高中美術教學是由視覺感受、審美心理變化、意象感受和心理共鳴四個部分組成。所以在美術欣賞或創(chuàng)作中,最先會產生視覺的沖擊,然后就會形成一種意象和一種心理感知,最后就會由情緒表達出一種心理,從而達成一種共鳴。只有繪畫時產生上述所說的情景,才能產生審美變化上的共鳴,最終就會使學生產生美的感知。內化學生情感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學生的教學情景,只有合適的情景,才可以使學生快速地融入氛圍中去,繼而讓學生產生濃烈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把美術創(chuàng)意應用到生活中
高中生就可以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對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一些合理的改變與裝飾,也就可以使生活充滿了一些新的色彩,這個就正好符合新課標對美術教學的規(guī)范要求。而且現在的新課標規(guī)定,老師在教授高中美術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將美術與生活結合,讓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理論基礎與繪畫技能一起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然后用繪畫描繪出具體的場景。
五、及時創(chuàng)作,表現生活
學生的感受源于對生活的體驗,是他們心靈的反映,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認為應該及時、正確地引導和激勵學生樂于動筆、勤于動筆,及時創(chuàng)作,表現生活。如,舉行完拔河比賽,秋游來……同學們回味無窮,我們就引導他們閉目靜思,回憶當時難忘的情景,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當他們迫不及待想要傾訴自己的歡樂時,我就及時引導他們把自己想說的內容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深秋時候,校園里的菊花開得正爛漫,我就組織學生進行觀察。然后,讓他的以《菊花》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及時的觀察,當然會及時地發(fā)現美,同學的也就渴望表現美了。于是,拿起畫筆得心應手。畫《菊花》時,同學們大多忠實地再現菊花,我就啟發(fā),引導他們用簡單的點、線、形狀來表現菊花,于是孩子的筆下就有了像蝸牛殼、象太陽、象雞爪的菊花,一幅幅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是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是學生獨特的想法,獨特個性的顯露。于是《喂雞》《擠牛奶》《秋收》《宰生》……鮮活的生活為學生的繪畫內容注入了源頭活水。學生們去生活中體驗了美,表現了美,更培養(yǎng)了學生用美術的的基本技能學會了表現美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素質教育下新課程的主旨就是讓學生從美術的更深層次和更寬廣度去感知生活,并且尋找生活的樂趣,從而可以將美術學習落實到具體的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想要體現新課標的具體價值,就得在生活之中尋找合適的教材,然后用美術藝術去展現生活的炫彩多姿。
參考文獻:
[1]呂軼敏.讓“低碳教育”走進小學美術課堂[J].才智,2012(20).
[2]王群芳.讓美術課堂回蕩“低碳”之歌——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J].才智,2013(10).
[3]張冰.讓美術課堂回蕩“低碳”之歌——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3(20).
[4]許俊.給低碳教育一把鑰匙[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