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蓮水, 袁鳳輝, 饒 軍, 肖本芳, 張 麗, 韓小燕
(東華理工大學生物系,江西南昌 330013)
云居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西南部,原名歐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其山頂的真如寺是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fā)祥地,總面積為2.165×104hm2,主峰海拔為969.7 m,屬宗教游覽、休閑觀光的山岳型自然風景名勝區(qū),被人們譽為“云嶺甲江右,名高四百洲”“冠世絕境,天上云居”[1]。改革開放以來,云山集團充分利用云居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積極引導農民發(fā)展綠茶產業(yè),以建設標準茶園為抓手,以深山原生態(tài)有機綠茶的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主,在云居山腰澗建立170 hm2綠色有機茶園基地,生產的“云居牌”茶葉獲得國家食品生產許可證和有機食品證書,每年春茶更是茶中精品,產值翻番[2]。為探討云居山春茶園茶葉蟲口率低、品質高的害蟲-天敵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機制,筆者主要對該有機茶園春季的蜘蛛天敵優(yōu)勢種群進行調查與分析,旨在為有機茶園等建設和害蟲綜合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蜘蛛隸屬節(jié)肢動物門Arthropoda蛛形綱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被稱為“八足無翅,善于紡絲”的節(jié)肢動物,是農林害蟲的捕食性天敵,其性情兇猛,全為肉食性,且專捕活蟲;具有分布廣、種類多、數量大、捕食能力強、食量大、繁殖快、壽命長、居留較穩(wěn)定等特點,已成為農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抑制害蟲的重要組成部分[3]。以蛛治蟲,扼制農藥濫用,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4-5]。研究蜘蛛的多樣性對于揭示農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能量與物質循環(huán)具有重要意義[3]。另外,蜘蛛也有很強的環(huán)境指示作用,蛛毒和蛛絲極具開發(fā)價值。
云居山有機茶園位于云居山西南側山腰澗,海拔為200~300 m,占地約為170 hm2,為國有茶場遺存改制而來。其周邊山勢較高,東北側翠壁環(huán)抱,茶場中霧氣繚繞,氣溫偏低,每逢夕陽西下云蒸霞蔚時,形狀不一的茶園高低錯落于其間,恰似隱者茶盤中擺弄著的紫砂茶具,思茶戀曲。筆者依據樹齡、地勢、朝向和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將云居山有機茶園分為3個園區(qū)9個采集點(每個采集點文中編號為X-X茶園以示區(qū)別,每個采集點大小約為1 hm2,各點的區(qū)域環(huán)境、茶樹齡期及生產管理方式不盡相同),進入茶場的柏油路將各園區(qū)不同采集點串在一起,采集時依次從1號到2號再到3號園區(qū)分別處置。其中,1號園區(qū)靠北,地勢相對較高,茶樹樹齡適中,茶園周邊有巖壁和混交林,植被原始,東西南側光照較為充足,地面雜草較少;2號園區(qū)靠東,地勢最高,茶樹樹齡偏大,部分茶樹正去頭留稈,周邊坡地平緩,闊葉林茂密,西側光照較為長久,地面有雜草且周邊藤本植物眾多,如薜荔;3號園區(qū)靠南,水溝密布,地勢較低,茶樹樹齡偏小,西南側有竹林等混交林遮擋,有短期東西方向光照,地面有雜草,散落巖石及巖性植物點綴其間。
1.2.1 蜘蛛采集與鑒定分類 在2015年4月,分3次采用野外調查、標本采集(掃網和拍網法相結合)、75%乙醇浸泡保存和鑒定分類(主要形態(tài)分類依據為眼、紡器和生殖器)的方法,從茶樹上、中、下3層中獲取樣本,經分離提取,共得到554份蜘蛛標本,經整理和分類得出結果。
1.2.3 群落的聚類分析 群落間的相似性分析是通過對樣地調查所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并根據所處理的結果判斷2個群落之間的相似程度,相似性系數和相異性系數是2個常用指標。
(2)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是從一批樣本中的多個觀測指標中找出能度量樣本之間相似程度的統(tǒng)計數,構成一個相似矩陣,再計算出樣本之間的相似程度或距離,按其疏密關系進行歸類,形成一個樣本親疏關系譜系圖,直觀顯示分類對象的差異和聯(lián)系。本研究采用最短距離法[6]。
通過對獲得的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標本進行鑒定和分析發(fā)現(xiàn),該茶園共有14科37屬49種蜘蛛,共有438份雌蛛,占總樣本數79.06%,其中有163份亞成蛛;共有92份雄蛛,占總樣本數16.61%,其中有29份亞成蛛;共有24份若蛛,占總樣本數4.33%。其中,4個江西新記錄種,1個雄性新發(fā)現(xiàn)種,13個未確定種[7-21]。具體名錄見表1。
表1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名錄和分布情況
續(xù)表1
科、種名1-1茶園1-2茶園1-3茶園2-1茶園2-2茶園2-3茶園3-1茶園3-2茶園3-3茶園四、園蛛科(Araneidae) (17)小環(huán)園蛛(Araneuscircellus)△+++ (18)五紋園蛛(A.pentagrammicus)+ (19)銀背艾蛛(Cyclosaargenteoalba)++++ (20)牯嶺艾蛛(C.gulinensis)+++ (21)西隆新園蛛(Neosconashillongensis)+ (22)嗜水新園蛛(N.nautica)+++++ (23)警戒新園蛛(N.vigilans)+五、狼蛛科(Lycosidae) (24)昌北舞蛛(Alopecosasp.)☆++++++++++++++ (25)唇形狼蛛(Lycosalabialis)+ (26)八氏水狼蛛(Piratayaginumai)+六、盜蛛科(Pisauridae) (27)云居狡蛛①(Dolomedessp.①)☆++ (28)云居狡蛛②(Dolomedessp.②)☆+++ (29)云居狡蛛④(Dolomedessp.④)☆+ (30)黃褐狡蛛(Dolomedessulfureus)+ (31)類駝盜蛛(Pisaurasp.)☆+++七、貓蛛科(Oxyopidae) (32)線紋貓蛛(Oxyopeslineatipes)+++++++++++八、櫛足蛛科(Ctenidae) (33)田野安蛛(Anahitafauna)+九、漏斗蛛科(Agelenidae) (34)緣漏斗蛛(Agelenalimbata)+十、米圖蛛科(Miturgidae) (35)云居紅螯蛛(Cheiracanthiumsp.)☆++++++++++++十一、巨蟹蛛科(Sparassidae) (36)云居擬遁蛛(Pseudopodasp.)☆+++++++++++++++++++++十二、逍遙蛛科(Philodromidae) (37)日本長逍遙蛛(Tibellusjaponicus)△++十三、蟹蛛科(Thomisidae) (38)三突艾奇蛛(Ebrechtellatricuspidata)++++++++++++ (39)角紅蟹蛛(Thomisuslabefactus)+ (40)仰山花蟹蛛(Xysticussp.)☆+十四、跳蛛科(Salticidae) (41)云居獵蛛(Evarchasp.)☆++++++++ (42)吉蟻蛛(Myrmarachnegisti)+ (43)球蟻蛛(M.globosa)+ (44)云居新跳蛛(Neonsp.)☆++ (45)條紋蠅虎(Plexippussetipes)+++ (46)扇形金蟬蛛(Phintellaaccentifera)♂+++ (47)昆孔蛛(Portiaquei)++ (48)毛垛兜跳蛛(Ptocasiusstrupifer)+ (49)云居躍蛛(Sitticussp.)☆++
由表2可知,江西云居山有機春茶園內蜘蛛物種豐富度指數最高的是跳蛛科,為2.024 7,其次是園蛛科,為1.674 3,肖蛸科為1.412 3,盜蛛科為1.335 3,球蛛科為1.161 7。
在蜘蛛群落中,屬的數目由多到少依次為跳蛛科>球蛛科>肖蛸科>皿蛛科=園蛛科=狼蛛科=蟹蛛科>盜蛛科>貓蛛科=櫛足蛛科=漏斗蛛科=米圖蛛科=巨蟹蛛科=逍遙蛛科,而種數由多到少依次為跳蛛科>肖蛸科=園蛛科>球蛛科>盜蛛科>皿蛛科=狼蛛科=蟹蛛科>貓蛛科=櫛足蛛科=漏斗蛛科=米圖蛛科=巨蟹蛛科=逍遙蛛科。
在常見及優(yōu)勢種方面,有1種枝間結網優(yōu)勢種吳城球蛛(Theridionsp.)(球蛛科 Theridiidae),1種地面游獵優(yōu)勢種昌北舞蛛(Alopecosasp.)(狼蛛科Lycosidae)和3種葉面游獵優(yōu)勢種:線紋貓蛛(Oxyopeslineatipes)(貓蛛科Oxyopidae)、云居擬遁蛛(Pseudopodasp.)(巨蟹蛛科Sparassidae)、三突艾奇蛛(Ebrechtellatricuspidata)(蟹蛛科Thomisidae)。另外,1號園區(qū)的草間鉆頭蛛(Hylyphantesgraminicola)(皿蛛科Linyphiidae)、2號園區(qū)的云居獵蛛(Evarchasp.)(跳蛛科Salticidae)和3號園區(qū)的云居紅螯蛛(Cheiracanthiumsp.)(米圖蛛科Miturgidae)為各區(qū)特定物種。
表2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群落結構組成
運用公式對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群落的豐富度、優(yōu)勢度、多樣性、均勻度指數進行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Marglef豐富度指數由大到小依次為2-2茶園>1-3茶園=2-3茶園>3-2茶園>3-3茶園>2-1茶園>3-1茶園>1-2茶園>1-1茶園;Berger-Parker優(yōu)勢度指數大小依次為1-1茶園>1-3茶園>3-3茶園>1-2 茶園>2-2茶園>2-3茶園>2-1茶園>3-1茶園>3-2茶園;Smipson多樣性指數大小依次為1-1茶園>1-3茶園>3-3茶園>1-2茶園>2-1茶園>2-2茶園>3-1茶園>2-3茶園>3-2茶園;Mackintosh均勻度指數由大到小為1-1茶園>1-2茶園>2-1茶園=3-1茶園>3-3茶園>1-3茶園>2-2茶園=2-3茶園>3-2茶園。由表3還可看出,各點蜘蛛群落Mackintosh均勻度指數相距不大,1號和2號園區(qū)蜘蛛群落Marglef豐富度指數M總體偏高且相當,3號園區(qū)蜘蛛群落Berger-Parker優(yōu)勢度指數d、Marglef豐富度指數M和Smipson多樣性指數D總體偏低。
表3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群落多樣性指數的比較
注:N表示具體數值;O表示大小順序。
利用歐氏距離系數公式計算出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群落間的相似性指數,再將相似性指數矩陣轉換成聚類分枝,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看出,1-1茶園和1-2茶園蜘蛛群落間相似度很高,交流頻繁,這與它們同處相似的生境有關,它們背靠北側高大巖體,西南側光照充足,且上面有許多松林,周邊灌叢和巖性植物密布,這除了為該茶園蜘蛛提供良好的昆蟲相外,也為其提供了棲息和越冬地,同時還成為蜘蛛重要的種源庫和避難所。2-1茶園和3-1茶園蜘蛛群落間相似度較高,交流較頻繁,雖然它們分處于道路的東西兩側,但因為場部房屋坐落在它們中間,長時間的燈光取火等人居條件的干擾,蜘蛛食物蚊蟲等較多,且2-1茶園周邊有許多薜荔攀爬上茶樹使得地面游獵型狼蛛容易上樹及3-1茶園周邊溝渠較多、水氣條件較好是導致它們相近的主要原因。2-2茶園和3-3茶園蜘蛛群落間相似度也較高,交流頻繁,這與它們處于相近坡度的山勢有關,雖然光照條件一般,但局部水氣條件充沛,加諸一側的植被類型(2-2茶園主要為常綠寬葉林,3-3茶園主要為竹林)茂盛,致使特定蜘蛛種類和數量相對豐富。而處于茶場中心三角地帶的2-3茶園、3-2茶園和 1-3 茶園群落相似度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與其各自的特定生境條件有關,如2-3茶園當時高齡茶樹正處去頭留稈期、3-2 茶園光照完全被竹林遮蓋和1-3茶園獨立處于小突地上且周邊無灌叢等。
對江西永修云居山有機春茶園蜘蛛資源的調查共采集到554份蜘蛛標本,經鑒定分析,它們分別隸屬于14科37屬49種,其中,有4個江西新記錄種,1個雄性新發(fā)現(xiàn)種,13個未確定種,雌雄性比約為5 ∶1。雖然蜘蛛性比偏離,雌雄異型(大都雌蛛個體大于雄蛛)和母系主導現(xiàn)象十分明顯,但因該有機茶園正處于春季,恰逢球蛛、皿蛛、狼蛛與跳蛛等正值繁殖期,故這些科屬中出現(xiàn)了相對較多的雄性個體,而這些蜘蛛又是該茶場各區(qū)特定優(yōu)勢種,同時因成熟雌蛛需要較多食物來保證其繁育,加諸3、4月該園區(qū)溫度偏低使得昆蟲種類和數量有限,這是造成云居山有機春茶園總體害蟲偏低有機春茶質量優(yōu)質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從蜘蛛群落結構與組成的調查與分析中可以看出,茶園周邊地形地貌(1號園區(qū)主要為崖壁梯田式茶園,2號園區(qū)主要為土質斜坡梯田式茶園,3號園區(qū)為溝渠散石平地式茶園)和植被類型與狀況(1號園區(qū)林分主要為針葉灌叢混交林,2號園區(qū)林分主要為闊葉藤本混交林,3號園區(qū)林分為竹林灌叢混交林,各園區(qū)茶樹樹齡也不完全相同,1號園區(qū)樹齡適中,2號園區(qū)樹齡偏大,3號園區(qū)樹齡偏小)、水氣光照條件(因地勢地貌造成各園區(qū)水氣、光照條件的梯度或不均勻分布,如1號園區(qū)水氣適中、光照較充分,2號園區(qū)水氣略差、光照適中,3號園區(qū)水氣充足、光照較差)和生產管理方式(1號園區(qū)管理精細、采摘量大,2號園區(qū)管理適中、采摘量一般,3號園區(qū)管理粗放、采摘量較少)、昆蟲相及人工干擾等都對該蜘蛛群落結構組成造成了影響[22-24],這也是茶園優(yōu)勢和特定蜘蛛種群形成的主要動因。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江西云居山[Z/OL]. [2016-05-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9F%E8%A5%BF%E4%BA%91%E5%B1%85%E5%B1%B1/7472842?fr=aladdin.
[2]中國江西網永修云居山百畝茶園豐收忙[Z/OL]. (2015-04-16)[2016-05-16]. http://jj.jxnews.com.cn/system/2015/04/16/013779492.shtml.
[3]王洪全,顏亨梅,楊海明. 中國稻田蜘蛛群落結構研究初報[J]. 蛛形學報,1999,8(2):95-105.
[4]尹長民.中國蜘蛛生態(tài)學研究概況[J]. 蛛形學報,1999,8(2):122-127.
[5]謝國文,顏亨梅,張文輝,等.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6]趙志模,郭依泉.群落生態(tài)學原理與方法[M]. 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288.
[7]宋大祥,朱明生,張 鋒. 蛛形綱 蜘蛛目:平腹蛛科[M]//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第39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62.
[8]朱明生,宋大祥,張俊霞. 蛛形綱 蜘蜘目:肖蛸科[M]//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第35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402.
[9]宋大祥,朱明生,陳 軍. 河北動物志:蜘蛛類[M]. 石家莊:河北科技出版社,2001:508.
[10]Song D X,Zhu M S,Chen J. The spiders of China[M]. 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0:639.
[11]Wang X P. A generic-level revision of the spider subfamily Coelotinae (Araneae,Amaurobiidae)[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2002(269):3-150.
[12]朱明生. 蜘蛛目:球蛛科[M]//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436.
[13]尹長民,王家福,朱明生,等. 蜘蛛目:園蛛科[M]//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56.
[14]宋大祥,朱明生.蜘蛛目 蟹蛛科:逍遙蛛科[M]// 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 蛛形綱.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259.
[15]尹長民,彭賢錦,謝莉萍,等. 中國狼蛛[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17.
[16]彭賢錦,謝莉萍,肖小芹.中國跳蛛[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270.
[17]陳樟福,張貞華.浙江動物志:蜘蛛類[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64.
[18]陳孝恩,高君川. 四川農田蜘蛛彩色圖冊[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26.
[19]張志升. 中國漏斗蛛科和暗蛛科的分類研究(蛛形綱:蜘蛛目)[D]. 保定:河北大學,2003:533.
[20]朱明生,張保石. 河南蜘蛛志 蜘蛛目:蛛形綱[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558.
[21]尹長民,彭賢錦,顏亨梅,等. 湖南動物志 蜘蛛類(上下冊) [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90.
[22]陳連水,袁鳳輝,饒 軍,等. 江西婺源旅游景區(qū)蜘蛛多樣性的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4):13240-13245.
[23]陳連水,袁鳳輝,饒 軍,等. 江西柘林湖景區(qū)越冬蜘蛛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31):17542-17544.
[24]陳連水,袁鳳輝,饒 軍,等. 江西贛東北景區(qū)蜘蛛多樣性的研究[J].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精品論文,2014,7(5):49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