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健身的朋友們應該聽到過很多健身名詞,但是腦子里卻很模糊,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健身重訓中最常見的一些名詞!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健身!
RM—repetition maximum,也就是最大反覆次數(shù)的縮寫。
在重量訓練的領域中,RM指的是單一重量你所能重復的最高次數(shù),是一種重量單位。舉例:10公斤的啞鈴A只能舉8下,第9下就沒力舉起來,那對A來說,他的8RM就是10公斤;但B要在舉第8下時達到衰竭(無力舉第9下),卻要使用12公斤的啞鈴,因此對B來說,他的8RM就是12公斤。
這是因為每個人所能承受的重量不相同,所以為了簡易區(qū)分訓練負荷,我們通常會用RM來制定訓練課程或菜單,這樣一來就能用統(tǒng)一的說法,自動調整成適合每個人的重量。
在某個動作中一組所做次數(shù),你做了一組10下的深蹲,10下即是反復次數(shù)的意思。
幾個反復次數(shù)加起來可作為一組,假設深蹲設定要做10下三組,意思就是10下做完休息一下,再做下一組10下,如此重復三次(組)。
我們很常聽高強度運動、低強度的運動等說法,你也可以把它想成運動的難度,通常運動的執(zhí)行難度越高,強度也就理所當然地跟著高。此外,強度更與RM有高度關系。
以重量訓練來說,有個通用而簡單的方式來了解,比如說一個人可以蹲舉的1RM是100公斤,而這次蹲80公斤,那相對上的強度就是80%。所以也可以進一步得知,肌力訓練(大多1~5RM)跟肌耐力訓練(大多12RM或以上)相比,肌力訓練的訓練強度上相對較高。
強度越高,反覆次數(shù)越少;強度越低,反覆次數(shù)越高。順帶一提,選擇組間休息時間也會依據(jù)你的運動強度來變化。運動強度越高組間休息就越久!像是進行低重量、高次數(shù)(低強度,12RM f),那休息時間一般設定在30~60秒之間。換作執(zhí)行中重量、中次數(shù)(中等強度,8-12RM之間),那休息時間一般設定在60-90秒之間。如果是執(zhí)行大重量、低次數(shù)(高強度,8RM↓),那休息時間一般設定在兩分鐘以上。
算法為重量×次數(shù)×組數(shù),例如臥推60公斤×5Reps×4Sets=1200Kg=總訓練量。
目前訓練量已被視為是肌肥大的重要指標之一,影響訓練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訓練重量,組數(shù),次數(shù),以及肌肉在張力下的時間!
然而,目前已有研究指出,訓練量并非越高越好;多少訓練量可以帶來最佳的訓練效果,則會因為個體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除了計算數(shù)字之外,還要根據(jù)自己的自身情況去評估!
以上的名詞在設計訓練計劃時非常重要,他們之間又有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關系!比如訓練肌力一般搭配高強度(1-5RM)多組數(shù),長間歇和低訓練量!而肌肥大則搭配中等重量,組數(shù)以及休息時間以及大的訓練量!
作為初學者一定要把它們牢記于心,搞懂它們。以便于在健身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綜合自網(wǎng)絡)(編輯/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