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陳敏華
(1.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 體檢科,廣東 深圳 518106;2.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yī)院 內(nèi)分泌科,湖南 湘潭 411100)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見的類型,糖尿病的發(fā)病主要與遺傳、免疫紊亂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guān),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使得胰島功能衰退及胰島素抵抗,誘發(fā)一系列糖、脂肪及蛋白質(zhì)等代謝紊亂綜合征[1]。據(jù)相關(guān)研究顯示,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均為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二者具有密切相關(guān)性,近些年,糖尿病患者中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率日益增多。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fā)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且仍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治療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診斷標準。排除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并發(fā)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者、伴有惡性腫瘤者、既往存在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或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患者。本研究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齡32~85歲,平均(55.37±4.19)歲;糖尿病病程8 個月~27年,平均(15.46±2.81)年。根據(jù)甲狀腺功能情況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
對所有入選者均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與相關(guān)實驗室指標檢查。超聲檢查:采用日本HS.2000 B超檢測儀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將探頭頻率設置為7.5 MHz/50 mm進行掃查,主要探查甲狀腺兩側(cè)腺體及其峽部,觀察其內(nèi)部有無回聲或結(jié)節(jié)。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檢測:詳細記錄患者的年齡、病程、性別及病史基礎(chǔ)資料,并計算脈壓,另外采集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用于檢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及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FT4)。
甲狀腺功能指標正常參考范圍[4]:FT3:3.10~6.80 pmol/L,F(xiàn)T4:12~22 pmol/L,TSH:0.27~4.0 mIU/L。甲狀腺功能異常類型:①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FT3、FT4超過正常范圍,TSH低于正常范圍,高代謝癥狀與體征;②亞臨床甲亢:FT3、FT4處于正常水平,TSH超過正常值,無典型癥狀表現(xiàn);③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FT3、FT4低于正常范圍,TSH超過正常水平;④ 亞臨床甲減:FT3、FT4處于正常水平,TSH高于正常值。符合上述任何一項均可判定為甲狀腺功能異常。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guān)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義。
60例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患者中,有5例(8.33%)甲亢,14例(23.33%)亞臨床甲亢,21例(35.00%)甲減,20例(33.33%)亞臨床甲減。觀察組中男18例(30.00%),顯著低于女性42例(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200,P <0.05)。兩組年齡、病程、HbA1c、脈壓、TSH、FT3、FT4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性別、病程、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
表1 兩組基礎(chǔ)資料對比 (±s)
表1 兩組基礎(chǔ)資料對比 (±s)
組別值 例數(shù) 年齡/歲 病程/年 FPG/(mmol/L) HbA1c/% TG/(mmol/L) TC/(mmol/L)對照組 60 42.0±5.9 10.8±1.3 8.2±1.3 7.1±1.3 5.2±0.6 1.2±0.5觀察組 60 64.3±8.0 16.6±2.3 8.3±1.4 8.3±1.2 5.3±0.6 1.1±0.4 t值 58.648 41.986 0.616 24.046 1.259 1.209 P值 0.000 0.000 0.541 0.000 0.213 0.208組別 例數(shù) 脈壓/mmHg HDL-C/(mmol/L) LDL-C/(mmol/L) TSH/(mIU/L) FT3/(pmol/L) FT4/(pmol/L)對照組 60 36.6±4.1 1.6±0.4 4.3±1.1 9.0±2.0 7.0±1.3 10.1±1.2觀察組 60 52.8±5.8 1.5±0.3 4.5±1.2 12.0±2.7 3.1±1.0 13.0±2.0 t值 39.656 1.549 0.951 28.222 42.848 24.248 P值 0.000 0.054 0.068 0.000 0.000 0.000
表2 L o g i s t i c多因素分析
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均為內(nèi)分泌科高發(fā)病,兩者關(guān)系密切[5]。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或代謝紊亂狀態(tài)會造成體內(nèi)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患者甲狀腺功能因此受到影響,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數(shù)是正常人群的數(shù)倍,應得到臨床的高度重視[6-7]。
糖尿病患者更易發(fā)生甲狀腺功能異常,且以甲減與亞臨床甲減最為高發(fā),分析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guān):①高血糖時形成的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將直接影響甲狀腺細胞與組織功能;②高血糖時胰島素分泌不足,會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與活性;③糖尿病患者一般存在胰島素不足情況,而胰島素是維持TSH活性的重要因子,胰島素的缺失使得TSH無法維持正?;钚裕蛊渥饔脺p弱;④糖尿病患者一般還伴有胰島素抵抗,此過程中也會對甲狀腺功能造成影響[8-9]。本研究顯示,女性糖尿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另外年齡、性別、病程、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與雌激素調(diào)節(jié)有關(guān),甲狀腺激素合成時易受雌激素影響,故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應重視對甲狀腺功能的監(jiān)測。已有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越高、病程越長越易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9-10]。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能有效反映2~3個月的血糖水平,其水平越高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fā)生幾率也就越大[11-12]??傊畬τ谀挲g大、女性、病程長及HbA1c水平高的患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定期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在臨床中較為高發(fā),臨床應高度重視高齡、女性及病程較長的患者,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盡可能降低發(fā)病率。
[1] 崔麗梅, 劉翠平, 傅漢菁, 等. 初診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維生素D濃度與甲狀腺功能及臨床指標的關(guān)系[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8(2): 167-171.
[2] 韓潔, 許婧, 曹寧, 等. 2型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6, 36(3): 264-269.
[3]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12, 19(4): 1-15.
[4] 鄧英英, 邱琳, 雒曉春.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與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的關(guān)系[J]. 醫(yī)學綜述, 2017, 23(1): 120-124.
[5] 王佳佳, 丁維, 陸祖謙, 等. 不同Wagner分級糖尿病足與甲狀腺功能的臨床研究[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6, 15(7):537-542.
[6] 徐慶海, 馬穎, 李鐵馬. 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癥-腰圍表型與甲狀腺功能異常的關(guān)系[J]. 國際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5, 35(4): 222-225.
[7] 苗莉, 丁瑾, 嚴庭智, 等.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J]. 天津醫(yī)藥, 2016, 44(11):1308- 1310.
[8] 劉紅, 林小紅.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對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大血管病變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 22(6): 511-513.
[9] Riquetto AD, de Noronha RM, Matsuo EM, et al. Thyroid function and autoimmun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5, 110(1):9-11.
[10] 王佳丹, 張巧, 時立新, 等.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居民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變化情況[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6, 19(22): 2671-2675.
[11] Kommareddy S, Lee SY, Braverman LE, et al. Thyroid func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obese and overweight patients[J]. Endocrine Practice, 2015, 21(11):1204- 1210.
[12] 姚靜. 2型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6, 26(8):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