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
招商局生態(tài)環(huán)??萍加邢薰?400004
正文:
水乃生命之源,不僅是不可替代的唯一資源,還是最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是支撐國家及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要素。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水資源的消耗也日漸增大,從而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因此水資源必須得到科學的開發(fā)利用,有效提高其利用效率。而雨水資源的回收利用無疑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有著很大的回收利用價值。
在當前甚至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干旱缺水、水資源惡化、洪澇災害等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許多城市在規(guī)劃設計之初沒有對原有的水文循環(huán)路徑和水體自然循環(huán)有一個較為充分的考慮,從而導致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原有的水文路徑產生了破壞,使得這些城市極容易產生“熱島效應”,進而導致局部異常天氣。同時伴隨城市道路不斷提升硬化程度,面對不透水路面面積的日益增長,地表徑流雨水的徑流系數與徑流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地下水卻處于持續(xù)減少狀態(tài),從而導致城市可用水資源越來越少,加劇了城市用水供需矛盾。因此采取有效的對策及途徑對雨水資源進行回收利用至關重要。
為了實現城市道路雨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相關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重新規(guī)劃設計城市道路,盡可能地將道路雨水向城市綠化帶匯入,實現對地下水的補給,形成一條回收利用雨水資源的生態(tài)之路。當然,在對這些生態(tài)路進行規(guī)劃設計的時候,需要將道路的排水、匯水、滲透、過濾等功能考慮到。一旦雨天來臨,機動車道上的就會逐漸向路邊的雨水槽內匯入,在經過碎石的過濾之后,再以滲透和漫流的方式進入道路兩旁的綠化帶之中,通過對道路雨水資源的利用,滿足綠化帶的用水需求。如果有富余部分,再排入市政管道之中,最先城市道路雨水資源的最佳化利用。對于有條件的城市,還可以試著將雨水集蓄和雨水截污滲透這兩種技術引進來,實現就地利用城市道路雨水。當雨水被蓄集起來后,就可以借助雨水截污滲透技術,攔截出雨水中的污泥部分,再將城市道路雨水資源滲入樹池,使得這一部分雨水資源可以被道路兩側的樹木或者綠化地所吸收,而另外一部分城市道路雨水資源則可以借助滲透系統(tǒng)逐漸滲入地下,實現地下用水壓力的一定緩解,進而幫助城市污水處理網減輕一定的承載壓力。
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見圖2-1)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階段:雨水收集→過濾→儲存→利用,是指在屋頂修建雨水屋頂收集區(qū),采用降雨強度計來控制雨水棄流量,收集屋頂雨水,采用細微網過濾器,去除大顆粒污染物。然后通過雨漏管進入收集池,作為洗滌用水或灌溉用水,或是進入雨水收集池:濁水區(qū),然后利用天然土壤進行一次過濾,然后再通過過濾系統(tǒng)(砂濾池、超濾池、納濾池、消毒池)進行進一步的過濾之后存儲于清水區(qū)以供家庭日常使用。為了避免經過過濾后的雨水出現有機物繁殖或水質腐敗問題,還可以定期將水在蓄流槽內予以循環(huán),以及將次氯酸鹽加入其中進行消毒。
圖2 -1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
城市綠地是城市最重要的緩沖體,理所應當承擔更多的雨水回收利用職能,以便更好地實現對城市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調節(jié)以及城市水資源供給壓力的緩解。比如營造園林化場地的集、蓄設施。城市中的地表徑流要想被有效地“收集”到一起,一是園林中的廣場面積和封閉路面要適當減少,二是采用透水性鋪裝材料等提高雨洪下滲率,三是采取有利于雨水定向流動的措施。雨水被引流之后,可以適當設計下沉式的園林綠帶或綠地來充當盛水的容器。比如美國西雅圖HighPoint住宅區(qū)就將兒童游戲場地、袖珍公園、池塘公園等開放空間的地下部分設計為充當盛水的容器,以待需要的時候利用起來。又如合理劃分匯水區(qū)域。在園林綠地中,有著較高地勢的地方事實上具有天然的分水嶺作用,當雨水落地以后就會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向地處不同的蓄水地點流去。同時園林中的“高地”和道路最適宜充當“分水嶺”這個角色。所以要想實現對雨水更有效的回收利用,在規(guī)劃設計城市園林地形和園路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到環(huán)境制約因素、游人游覽習慣、流暢的序列、優(yōu)美的景觀,還需要精準設計雨水匯水區(qū)域的形狀與范圍。
總而言之,就目前而言,國內對于雨水資源的回收利用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有著非常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文章先分析了雨水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然后從重新規(guī)劃設計城市道路、充分利用城市園林綠地、推廣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等方面提出了雨水資源回收利用對策及途徑,希望能借此給予相關人員一定參考與借鑒。